童書描述動物「異性相吸」引爭議,性教育何時才能「脫敏」?

2021-01-10 荔枝新聞

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媒體評論員;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每年的上海書展,童書館都不缺人氣,但一些童書也時常因含有「少兒不宜」的內容而被家長投訴。日前,在上海書展上,就有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中因描寫動物「異性相吸」等片段而引發爭議。

在交流現場,有家長表示:「我覺得小孩子可能不是很了解,在他看來這只是一個動物的描寫而已。」「我也特意去把那一段拿出來看了一下,如果斷章取義地去抽出這一段,就會覺得越看越有問題,但是我覺得放在整篇文章來講應該還好。」對此,作者也以交流姿態作出回應:「有這樣的描寫,我自己是認為無傷大雅。有的家長有的老師可能覺得,這個不適合年齡太小的孩子閱讀。那我們也會做一些更正,比如出版社會要求我做一些修飾,模糊一點或者把敏感的句子去掉。」

家長的擔憂和疑慮不無道理,但是,我們也沒必要把這些擔憂疑慮完全等同於「談性色變」,不妨將其視作一種對兒童性教育理念的探討與辨析。而童書作者與家長的直接交流,不僅及時回應了質疑的聲音,也為我們觀察社會對性教育的理解「尺度」提供了另一種視角。

首先應該明確,社會的性教育「尺度」,是社會觀念的產物,本身並無絕對的標準。童書作者、家長、教師能夠對之有公開、充分的交流討論,是形成相對科學的性教育觀必不可少的外部支撐。這種討論,既是一個互相「試探」的過程,也是一個「脫敏」的過程,有助於不同立場、觀念的群體對性教育的「尺度」理解向同一水平線靠近。

事實上,部分家長的性教育理念偏差,恰恰就是在缺乏公開討論乃至「以性為恥」的社會氛圍中形成的。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能夠主動公開談論這個話題,不管是表達疑惑,還是發表自己的觀點,都是一種進步,也有利於讓孩子接受更科學的性教育。

其次,一些性教育讀物之所以看起來「尺度大」,一是它本身就需要結合家長的引導,二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性教育太過缺乏,很容易產生「過度保護」心態。一個頗具代表性的案例是,2017年,杭州一位家長發現讀二年級的女兒一本性教育讀本中出現了男女生殖器官的名稱,就認為這樣的性教育讀本「不妥」。如果說連普及生殖器官名字都被認為是「尺度大」,那部分家長的性教育誤區的確不容忽視。

其實,給孩子更多的書本之外的性教育引導,我們才會對書本中原本正常的內容抱以平常心。在幫助孩子接受科學的性教育前,很多家長需要首先完成自我教育。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對於童書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不僅是因為意識到為孩子篩選書單的重要性,更是認識到,在親子閱讀中,父母的引導角色不可或缺,這也是影響性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

當然,童書市場參差不齊,家長對兒童讀本抱持審慎態度,這是必要的,但也無需把性教育過程中出現的理解爭議一刀切歸為「談性色變」。性教育需要在更多的公開討論、交流中走向更開放、包容,因此,多一些討論、質疑,未必是壞事。打破「權威」和心中的禁錮,才能真正完成科學的、現代的性教育「重建」。

相關焦點

  • 童書中動物「異性相吸」片段引爭議,作者沈石溪表示無傷大雅
    不過,有了人氣,也就有了一些爭議,童書中的「不雅內容」就成為家長們表示不理解、投訴、反感的方面。據悉,在沈石溪新書《最後的中國戰象》漫畫版的見面會上,現場就有家長對書中「異性相吸」的內容頗為不滿意。沈石溪是孩子們熟悉的動物小說大王,他的作品暢銷二十多年,佔據動物小說80%的市場份額。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情節引人入勝,很受小學三年級到初中年齡段的孩子歡迎。
  • 作者回應童書中動物異性相吸片段:無傷大雅
    前不久,作品中一些描寫動物「異性相吸」的片段引發爭議。對此,沈石溪表示,有這樣的描寫,他認為無傷大雅。「當然有的家長有的老師可能覺得,這個不適合年齡太小的孩子閱讀。那我們也會做一些更正,比如出版社會要求我做一些修飾,模糊一點或者把敏感的句子去掉。」延伸閱讀:家長苦惱:電視裡的接吻畫面,該不該讓孩子看?
  • 武漢童書:肉可以吃!網友糾錯誤,出版社急下架
    日前有網友發現,武漢一本童書傳遞錯誤資訊,聲稱果子狸可以食用,而且還是「稀有山珍」,誤植錯誤內容引發一片討論,因此,有人聯想到近日因濫殺野生動物演變成疫情的新型冠狀肺炎(俗稱武漢肺炎)後,不禁感嘆:「疫情源地是武漢,果然有跡可循。」而出版社事後也做出回應,表示已全面下架該書。
  • 「果子狸肉可以吃」:童書豈能變屠宰動物手冊?
    據新京報報導,近日有網友發現,某出版社出版的《動物小百科》存在可以吃野味的不當表述。如今,由新冠肺炎引發的疫情阻擊戰仍然形勢嚴峻,這本名為《動物小百科》的童書居然存在可以吃野味的不當表述,難免刺激民眾敏感的神經。經歷過非典又遭遇這次新冠肺炎後,我們應該明白食用野生動物不僅涉嫌違法,更違背自然規律。野生動物不是饕餮之徒的「口福」,而是越來越脆弱的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你沒有看錯,童書裡竟然教你吃蝙蝠!
    所以他們會認真地給孩子寫故事、繪插圖,並且在童書中用一種密碼和孩子進行溝通,把理解、信任、安慰和鼓勵帶給孩子。只可惜,成人經常無法破譯這種只有孩子間才能懂的溝通方式。童年裡不能沒有童書。童書對於一個孩子成長的意義絕不僅僅只有增長知識和懂得道理那麼簡單。
  • 丹·布朗也寫童書了,《動物狂想曲》中文版明年初出版
    大紅狗克裡弗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九久讀書人共同主辦的「進擊原創——『99童書』品牌推廣會」舉辦,梅子涵、徐德霞、孫建江、周銳、荊歌、鬱雨君、周益民等知名出版人、作家、閱讀推廣人應邀出席了活動。經過十年發展,「99童書」已經聚集了一批高質量的外國童書出版資源。
  • 童書編輯媽媽這樣帶小寶寶認識動物
    動物是嬰幼兒的好朋友,它們讓孩子了解到這個世界存在著各種各樣值得認知和尊重的生命。一位童書編輯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帶寶寶探索動物世界的。認知動物,貫穿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我家閨女小花生從小就喜歡動物。一開始,她只是接觸一些卡通形象的動物,但慢慢地,她就能把卡通形象的動物和實物對應起來了。
  • 童書·新書書單|圖畫書為什麼重要
    《蜜蜂公主》[法]阿納託爾·法朗士著,戚譯引譯,雲南美術出版社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納託爾·法朗士專門為孩子創作的純真童話,以無與倫比的想像力,開啟一段愛與勇氣的旅程。法國兒童文學百年經典之作。《要是你給老鼠吃餅乾》入選美國《經典圖畫書寶庫》,是其收錄的12本最偉大的圖畫書之一。
  • 童書綠薦:《海洋寶貝系列故事》,為兒童打開了解海洋生物多樣性的...
    前不久,綠會「綠少」收到由上海浦東一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與上海峻鼎漁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編輯,海洋出版社出版的童書《海洋寶貝系列故事》。
  • 美國爭議最大的景點:人像動物一樣供遊客觀賞,引居民抗議
    美國爭議最大的景點:人像動物一樣供遊客觀賞,引居民抗議旅遊無外乎賞景,不過大多數人在出去旅遊的時候,看到最多的,要麼是名山大川,要麼是市景城鎮,再或者是到動物園看動物。可要說到一個景點不是為了以上幾點,而是為了去看人,這樣的景點是不是過於奇葩呢?
  • 不是說異性相吸嗎?為什麼公狗之間也喜歡互相騎跨?原因有4個
    相信很多飼主在養狗的過程中,都會發現狗狗有騎跨的行為,但不是說只有異性相吸嗎?為什麼公狗之間也喜歡互相騎跨呢?下面大家一起來看看其中的原因吧。原因1、確定等級狗狗是群居動物,它們對於等級意識是很重視的。狗狗的騎跨行為在狗世界裡面是非常常見的,這也是一種氣勢和權力的傳達。代表的意義是權勢與控制、在表達」我是這裡的強者」,這跟性格有關而不取決於性別。
  • 童書 關於生,關於死,關於愛,關於生活的樣子——給成年人的一份童書書單
    閱讀童書也可以作為一種人生重聚的方式。
  • 散裝衛生巾爭議背後:不熟悉的真實成本,被忽視的性教育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爭議背後,是公眾對衛生巾不同產品成本認知的缺乏。而探討因貧窮而買不起衛生巾的「月經貧困」時,需要關注的不只是農村女孩能否用得起衛生巾,還有性教育和自我保護等深層次問題。衛生巾的出廠標準在新浪微博引發討論的「散裝」衛生巾來自淘寶店家「涵同學衛生巾批發生活館」(以下簡稱「涵同學」),先後出現兩輪爭議:低價衛生巾是否為正品,是否衛生?店家展示衛生許可證後,許可證中的生產廠家稱不是自家產品,又引發了淘寶店是冒牌銷售的第二輪爭議。
  • 童書的裝幀史:文本、插圖、立體書與童年的想像
    圖畫裝飾童書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它們往往以木版畫或金屬蝕刻版畫的方式呈現。約翰·紐伯瑞的《給小先生與小女士的漂亮的圖畫書》,也許是最早的插畫重於文字的書之一。這一本,以及紐伯瑞出版的其他書,都非常注意讓圖畫與文字相符,而其他許多早期的出版商卻並未如此細心。很多情況下,童書的插畫是用印廠四處堆放的木版畫拼湊起來的,或是借用了其他作品中的插畫。
  • 熱銷童書《查理九世》之爭:被指內容恐怖,出版方稱無人投訴
    澎湃新聞調查發現,目前童書出版的門檻較低,銷售額達每年數十億元,大小出版社都爭先出版童書,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並沒有一套針對兒童圖書的審查、執法標準,對「恐怖」、「暴力」等元素也界定模糊。上海書城內的一個專櫃裡,放滿了《查理九世》系列作品。
  • 童書·新書|我剛吃掉了我的朋友
    《當孩子遇見書》[日]中川李枝子著,[日]山脅百合子繪,陳翰希譯,海峽文藝出版社日本著名童書作家中川李枝子從兒時起就熱衷於讀書,在成長的過程中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長大之後,她成為了一名保育員。在長達17年的保育工作中,她經常給孩子們朗讀繪本。她堅信「書籍帶給孩子們對人生的希望與自信」。
  • 童書·新書|長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書
    《長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書》[英]朱莉婭·埃克謝爾主編,陳小齊等譯,中國畫報出版社本書由雀巢童書獎評委會主席,惠特布萊德童書獎、布蘭福·博斯獎評審,依列娜·法吉恩獎獲得者朱莉婭·埃克謝爾主持編選。
  • 有趣的童書:發聲書、立體書、洞洞書、手偶書、遊戲書
    我發現童書作家和出版社為了引導孩子的閱讀興趣,真的是費勁了心思,腦洞大開,不斷出新品,童書也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今天跟大家分享五類幼兒特別的喜愛的童書:發聲書、立體書、洞洞書、手偶書和遊戲書。發聲書我前兩年買過三本。翻開書,上面一部分是一本小冊子,下面的部分按一下就能發出對應的聲音。發聲書適合兩三歲孩子進行啟蒙,發聲部分是可以更換電池的。
  • 武漢動物園對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降低施工影響
    武漢動物園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 王聖凱 攝中新網武漢1月7日電 (潘婷婷 張芹)2021年1月1日起武漢動物園閉園進行改造,記者7日從園方獲悉,為降低施工期間噪音對動物的影響,該園已於12月中旬開始對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
  • 武漢動物園斑馬、大象等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
    為降低施工期間噪音對動物的影響,園方正陸續對園區內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武漢動物園斑馬、大象等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mp31:51由於野生動物對噪音較為敏感,改造期間施工噪音可能會對動物的健康、發育、繁殖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對敏感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可以避免因施工噪音引起野生動物發生強烈的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