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作為劉慈欣的科幻代表作、國內科幻小說的頂尖作品之一,其魅力和影響力已經不用大書特書了,其全球總銷量超過2000萬冊的數字就是證明。在前段時間,美國Netflix(網飛)宣布要將《三體》三部曲改編成劇集,而且將由《權利的遊戲》的主創親自改編,原作者劉慈欣也將擔任顧問。
這一消息也讓許多《三體》粉絲高興壞了,看來這次「《三體》宇宙」真的可以成功!
眾所周知,我國的科幻片還在發展當中,雖然《流浪地球》的成功讓大家看到了可能性,但和美國的好萊塢相比差距還是很大。而劉慈欣曾明確表示如果今後拍攝《三體》,並不會交由好萊塢來拍攝,原因是「好萊塢的價值觀和《三體》不符」。
但面對這次Netflix拋出的橄欖枝,劉慈欣也難逃「真香定律」,他認為《權利的遊戲》主創「有著崇高的信念」,非常期待三體迷們能在劇版之下重新發現這個故事。
不得不說,劉慈欣能有如今的成就太不容易了,其中的故事還得從20年前說起。
01、中國科幻的黑暗時刻
有人說,2019年是中國的科幻元年,其實不對,中國的科幻在改革開放初期就開始發跡,在90年代興盛,但卻在千禧年跌落。
中國最早的科幻片是1982年的《珊瑚島上的死光》,其中有一幕場景是爆炸的蘑菇雲讓人感受到了中國科幻蓬勃的生命力。
到後來各種優秀的科幻片百花齊放,比如《霹靂貝貝》、《大氣層消失》以及《瘋狂的兔子》等。而且其都蘊含各種寓意,或呼籲環保,或探討哲理,或荒誕不經,或充滿童趣,總之讓人回味無窮。
但在1999年後,中國科幻卻迎來黑暗時刻。
在將近20年的時間內,像樣的科幻片再也沒有出現過,即使是周星馳在2007年拍攝的《長江七號》,也被老搭檔吳孟達說是「偽科幻」。
但就在這黑暗的時刻,有一個人在奮筆疾書,在20年後華麗綻放。
02、「工程師」上班摸魚
他是山西娘子關發電廠的一名工程師,長相普通。
在90年代末期,這個傢伙總是推著一輛老式「二八」上下班,畏畏縮縮,走在街上你不會多看他一眼。在工作中,他也是典型的不務正業,經常利用工作的空隙摸魚寫作,多年後還被網友整理成「黑材料」。
在1999年,劉慈欣在《科幻世界》發布了兩部作品《鯨歌》和《微觀盡頭》,之後又獲得了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科幻世界》把2000元稿費寄到他的單位,於是他拿著這筆巨款躲著領導同事,請其他獲獎的作者吃了一頓火鍋。
而他獲獎的作品叫做《流浪地球》,他的名字是劉慈欣。
《流浪地球》獲獎後,劉慈欣迎來了創作的高峰期,02年到05年期間,他憑藉《朝聞道》、《地球大炮》、《贍養人類》等作品連續獲得中國銀河獎,不知不覺,他已經爬上了中國科幻的金字塔塔尖。
2006年,劉慈欣開始創作《三體》,這是大劉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目前為止中國科幻的最高峰。
《三體》一共三部,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分別於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出版,2014年被翻譯成英文出版,在亞馬遜上好評如潮。
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第一部獲世界科幻大會的雨果獎,在亞洲實屬首次,這也標誌著中國躋身了世界科幻強國之列。
復旦大學文學系教授嚴鋒評價:「在讀過《三體》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我相信每個人讀過《三體》這本書之後都會有自己的體會。雖然《三體》這本書比我們看到的更加深邃,但也正是這樣,這本書才會有如此大的魅力。《三體》全套共3本,一部比一部好看,我第一次讀《三體》也是一口氣看下來,感覺是從未有過的震撼,閉上眼睛滿腦都是宏偉、瑰麗的宇宙圖景。
人們被他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套書,我建議你讀一讀,因為《三體》不僅僅是一部偉大的科幻巨著,它對人性的揭露和解讀也值得每一位讀者深思。
這套89元的科幻巨著(全三冊),不到一頓飯錢,讓自己享受一次完美的精神盛宴,重新刷新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這錢花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