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電熱匯分享——動物取暖那些事。
以前經常看紀錄片《動物世界》,總是能夠聽到趙忠祥老師耳熟能詳的聲音:春天到了,又到了交配的季節。隨著溼潤季節的來臨,乾涸的大地上,下起了瓢潑大雨,萬物開始躁動……
發情的母獅也留下自己的氣味作為標誌,雄獅聞到這種有吸引力的信號就知道是哪一隻母獅到了發情期。這種姿態,有時候是求愛的表示,有時又象徵遭到雄獅的拒絕。一般母獅主動求愛,獅群裡也會有三角戀愛。情敵之間,有時候會打得頭破血流。只有打敗了情敵,才有情侶們的安寧。
想想以前動物世界裡面的場景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冬天為了取暖花樣百出:
一、野兔
寒冬時節,野兔往往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橫著身子互相碰撞,這樣身體很快就暖和起來了。
二、海象
在北極,每當海水將要結成冰時,生活在海水中的海象便紛紛跑出海面,成千上萬地堆成一座座「小山丘」,依靠互相磨擦來取暖。
三、白鼠
阿爾卑斯山東部,有一種身體比貓還要大的白鼠,天冷時會將身體蜷成一團,一齊從山頂上滾下來,然後又爬上山去再次滾下來,直到身體暖和為止
四、老虎
老虎感到身子冷了,便在森林中到處奔跑不休而且注意力十分集中,即使身邊跑來了野兔,它也不會多看一眼,一直跑到身體感到暖烘烘時才停止。
五、犀牛
澳洲大戈壁灘上的犀牛,感到寒冷時,便會將全身陷進泥沼中讓稀泥粘滿全身,然後離開泥沼在太陽下曬乾再跳入泥沼如此幾次,身上泥漿足一寸厚,等於穿上了一件能禦寒保暖的衣服。
以及清涼峰自然保護區的華南梅花鹿、揚子鱷、野鳥、湖羊等等他們都有自己的小妙招。
而現在呢?旅遊文化的興起,人們不再野生大地上看到這些動物們,他們都遷移到了動物園,供參觀,也「集中供暖」!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的猩猩,晚上都住進了開著空調的暖氣房。管理員給它們每位都發了條被子,覺得冷了,猩猩就會自己抓被子,嚴嚴實實裹在身上。
猴群的條件稍微遜色了些。猴群的臥室裡,眼下電熱板已經開啟,可是,離熱乎乎的板子最近的,永遠是那隻猴王。猴群長幼尊卑等級劃分森嚴,地位越低的猴子離電熱板越遠,取不到暖的那幾隻,能互相擁抱著,靠體溫來慰藉。
最珍貴的肯定要最好的條件,就是金剛鸚鵡,住進嬰兒用的保育箱,時刻恆溫37℃,不會有半度差池。華南虎也住進了空調房,白天才偶爾出來曬曬太陽。
熱帶來泰國大象和非洲長頸鹿都住進了地暖房。
天鵝呢?他們不怕冷,天鵝們嬉水的湖面,早晨都會結一層薄冰。即使是冰天雪地,任性的天鵝因為披著厚厚的羽翼,也要堅持下水嬉戲。它們用大大的腳蹼踢破冰面,為自己清理出一塊水上遊樂場,撲騰得十分歡快。
其實動物園裡的動物嚮往野外生活,野外生活的動物也何嘗不嚮往室內「暖和」舒適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