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悄然來臨。南方多省區低溫天氣持續,缺乏集中供暖設施的部分地區也是叫苦不迭。南方溼冷的冬季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找到適合自己家的取暖方法。下面這些取暖方法,哪一種方法更適合你?哪一種更節流呢?
最舒適取暖方式--地暖
地熱採暖是近幾年最為流行的一種採暖方式,與其他取暖方式用熱氣或熱風提升室內溫度不同的是,地暖的管線鋪裝在飾材下面,溫度由下而上提升,空氣對流減弱,水分散失減少,使用起來均勻舒適,有利於人體健康,符合「頭要涼,腳要熱」的健康要求,非常適合老人和小孩。
通過地板輻射熱量,不佔平面空間,也符合美觀要求。地暖將熱量由下至上傳遞,導熱快的材料自然更節能。採用地暖的家庭需要導熱快且節能的地面飾材,瓷磚就比較合適,如果鋪裝木地板,一定選擇專用地板,以免發生開裂變形等問題。
舒適性意味著價格的提高。地熱設備的安裝鋪設需要2萬至3萬元不等,每個月的燃氣費用大約在2000元到4000元之間,更適合房間面積較大的家庭使用。
小房子取暖方式--暖氣片
暖氣片最大的特點就是高效,即開即熱,暖氣片可以明裝,不受地板影響,還可烘烤衣物,非常適合快節奏生活的年輕一族。
雖然暖氣片很方便,但也有缺點,由於其採用的是一種由上而下的熱對流方式採暖,熱氣梯度不合理,不符合人體的舒適要求,也浪費資源,不節能,這一點與空調採暖一樣。
對於100平方米的房子來說,暖氣片的初裝成本在2萬至3萬元,每小時的用氣量為2.3立方米,一個月的電費大約在1500元。
最常規取暖方式——空調
空調使用方便,是南方冬日裡最常見的取暖方式,但空調熱得快也冷得快,一直送風導致室內較幹,加之冬季室內比較封閉,很容易導致大量有害病菌、二氧化碳和塵粒的存在,影響人體健康。
冬季使用空調,從人體健康的角度說,冬季室內空調的最佳溫度在18℃左右,長時間溫度開得過高,會讓人感覺疲倦、身體發熱、不想工作,甚至會降低人體免疫力,產生頭昏、喉嚨疼痛、皮膚變差等「空調病」,因而空調每開2個小時就應該停下開窗通風。
另外,空調要多清洗,經常進行空調管道和空調過濾網的清洗,同時注意選擇環保安全的清洗材料,以免造成雙重汙染。室內還可以多放些清水,增加室內溼度,保持空氣清新。
選擇空調採暖,按100平方米使用中央空調或三臺1.5P的空調的話,每天開放時間按照10小時算,一個月所用的電費在1000元左右。
給玻璃「穿衣服」
現在的新房子大多是大落地窗、大飄窗、玻璃門窗設計,而冬季室內4成以上的熱量是通過玻璃流失的。因而,冬季保溫,可以給家裡的玻璃貼保溫膜或塗刷保溫材料。這些保溫產品可以降低室內熱量的流失,而且不影響陽光照射,並且還能節約開支。
採用暖色調裝修風格
在冬季巧妙地運用暖色裝飾房間,如用黃色做窗簾,使用紅色地毯,換上白熾燈,製作暖色的照片牆,種植一些冬季開花的植物,多擺放讓人溫暖的裝飾品。這樣,一回到家就會感覺到迎面而來的暖意,身心都會暖和起來。
門窗加裝密封條
有些老房子的門窗沒有密封條或者有密封條老化的問題,導致室內熱量流失,室外的冷空氣不斷流入。因而,要定期加裝和更換門窗的密封條,以此對室內進行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