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欣賞世界名畫的時候,你可曾想過,有些光鮮亮麗的色彩來之不易,甚至有些含有劇毒!
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摯愛藍色,他在其兩幅著名畫作《倒牛奶的女僕》(左),《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右)中使用了天然群青,貴於黃金的價格幾乎讓他破產。
在1888年,梵·高獻給高更的《自畫像》中,那一抹鮮豔的綠色卻含有劇毒。這種翡翠色是醋酸銅合亞砷酸銅,在巴黎曾被當作下水道中的滅鼠劑,因此又稱「巴黎綠」。
在100多年前,哈佛福格藝術博物館(Fogg Art Museum)第二任館長愛德華·瓦爾多·福布斯(Edward Waldo Forbes)就開始搜集顏料的製作原材料。
因為他深知,這些顏料背後的製作過程和原材料,對於管內收藏的作品鑑定有著很大的幫助。
隨著日積月累,現在管內的陳列柜上擺放著一排排如彩虹般絢麗的玻璃瓶,每一個瓶中都飽含著這些顏料的身世。福格藝術博物館中的藏品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福布斯在世界各地搜集來的。據說博物館中藏著2500多種珍稀顏料。
顏料的身世
陳列櫃裡的每一瓶顏料的色彩都純粹得令人著迷,而且它們不只有表面的光鮮,每種顏料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每瓶樣本的背後都承載著有關藝術和創作的歷史。
若想了解每一種顏料的身世其實並不簡單。而在福格藝術博物館中,不僅收藏著色彩繽紛的顏料,還有其來自全球各地的原材料。
群青色
群青色流傳千年,是世上最古老、最昂貴的藍。世界上最好的群青色,只由阿富汗東北部礦區的青金石製成。為了這一抹藍色,不僅要去阿富汗尋礦,開採也十分艱難,而且想要從青金石中提取最飽滿的藍色也絕非是一件易事。
由於群青色異常珍貴,也逐漸變成社會地位的標誌。這種顏色曾被用於中世紀的繪畫作品中,像常被用於聖母的長袍上,價格則一度比黃金還貴。
在館中就收藏著一塊來自阿富汗的青金石,與1490年的館藏畫《聖母子》交相呼應。
法拉利紅
在2007年,他們曾經幫助辨別過一幅名叫「rediscovered」的畫作的真偽。在經過顏料檢測後,發現畫中有一種特別的紅色顏料——254號紅色,是在畫家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死後20年才被生產出來的,它是一種化學反應的副產品,最早的記錄在1974年,別名是「法拉利紅」。
骨螺紫
骨螺紫又名皇家紫,是東羅馬帝國皇室的御用色。這種顏料主要是來自於海洋的饋贈,它的主要成分來自於海底的一種海螺的分泌物。這種無色的黏液在光和氧的催化下,會神奇地變成紫色。據說上萬隻古羅才能提取1克紫色顏料,極其珍貴。所以骨螺紫價值連城,是地位權貴的象徵。
印度黃
印度黃是一種充滿味道的顏料,因為它是用牛的尿製成的!這種奶牛平日只能給它們餵食芒果樹葉,然後收集尿液並乾燥。這樣得到的黃色更加穩定,透明度更高,非常適合繪畫呈現陽光下的美好事物,深受畫家的喜愛。
但是由於芒果樹葉對奶牛有害,出於人道主義考慮,1908年印度官方禁止生產印度黃。
木乃伊棕
在這些消失的顏料中,最令我震驚的還是木乃伊棕,顧名思義就是將木乃伊碾碎後製成的顏料。早在1300年時,木乃伊還曾是一味藥,畫家們想要獲取顏料需要從藥劑師那購買。
由於木乃伊所呈現出的低調、沉穩的色感,讓它開始在繪畫領域被廣泛使用。
到了1964年,貨真價實的木乃伊棕逐漸從市面上消失。他絕跡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木乃伊可供「製造商」碾磨成顏料。
為了獲得這些絢麗的顏色,人們還真是想盡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方法,有時需要上山下海,甚至賠上性命。然而隨著某些原材料的滅絕,某些天然獲取的顏色可能永遠就消失了。
這些保存在館內的 2500 多種顏料,主要被用作科學鑑定畫作的真假,通過顏料的特性來判斷年代。所以這些小小的玻璃瓶裝載的不只是顏色,更多的是顏色背後的歷史。
如何給孩子做藝術啟蒙?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藝術啟蒙,除了帶孩子認識、了解各種顏色,欣賞名畫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課。
但是經常遇到的狀況就是,在美術館裡,別人家孩子在認真看畫,自家孩子卻跑來跑去,注意力完全放不到畫布上面,不知道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
好不容易和孩子一起安安靜靜看畫時,面對著世界級的大作,卻不知道畫家本人想表達什麼,更不知道怎麼給孩子展開講。這是難倒過很多家長的難題。
通過繪本走近名畫,通過名畫欣賞培養孩子的藝術審美能力,對於現在的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絕佳的方式。
當我看到這套《你好,藝術》就發現它是一套非常有趣的繪本,不僅能滿足給孩子做藝術啟蒙的需求,連帶自己也能惡補起藝術知識來。
它一共收錄了全球50座知名博物館的165幅經典畫作,是日本小學館鎮社之寶,連續暢銷27年,累計加印202次,咱們4歲的孩子也能看懂的藝術啟蒙課。
作者的創作理念就是和名畫做朋友,她基於自己對兒童認知和審美趣味的了解,選擇的都是畫家源於內心的作品。介紹每位畫家時,作者會結合其作品特點,找到一個有趣又合適的切入角。
比如講梵谷,抓住他畫中常出現「漩渦」狀景物的特點,引導孩子從「轉,轉,轉」的視角,去感受梵谷的獨特畫風,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介紹修拉的畫時,作者一直在喊你「靠近點兒、再靠近點兒」,畫裡有什麼秘密呢?
原來修拉不用調色盤調顏色,而是直接把顏色點在畫布上。神奇的是,你的眼睛會自動把色彩調和起來,組成一幅美妙的畫。
大家都知道畢卡索的畫是出了名的抽象難解釋,但卻難不住作者。她把畫作得「多角度、重疊堆積」,轉換「看起來有好多張臉」這樣孩子們能理解的說法。
這些對話非常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又充滿童趣,一下就親近了。
當孩子被充滿場景感的對話和互動吸引時,他就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在看、聽、想、創作中,和畫產生真正的聯繫。
除此之外還有一處深受孩子的歡迎,書中設計了特別的互動遊戲,比如模仿各位大師的風格來上色等等。
這激起孩子仔細觀察、尋找細節的興趣,更能學以致用。可以說,上十節畫畫培訓班,可能效果還比不上看這套書。
每本書背後,都用形狀各異的圖案,記錄著每幅畫現收藏於哪家博物館,方便你去實地打卡。
每冊書最後還有一篇畫家小傳,介紹畫家的性格、人生經歷和重要作品等。
還有額外贈送一本導讀小冊子:《和一幅畫做朋友吧——關於藝術啟蒙和教育》。
如果孩子有幸接觸過真正美好的事物,這種美好會潛移默化地在他心裡生根發芽,變成他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伴隨他一生。
全套書一共13冊,原價198元,在團購價109元包郵到家。每本不到8塊錢,就可以用最美的藝術名畫,最動人的文字詩歌,打開孩子發現美的眼睛。點擊下方即可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