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1月7日綜合媒體報導:臺灣今年元旦起正式開放美豬進口,依運輸時程推估,最快也要3、4個月後才會抵臺,但臺灣豬價格近日已漲超過一成。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卻評估說「消費者負擔得起」,認為仍在合理範圍內,讓島內民眾聽到感覺格外刺耳,引來臺灣各界一片鞭撻之聲。
「臺灣豬」肉價飛漲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國民黨「立委」葉毓蘭5日在臉書表示,趁周末連假到鄰近市場實地考察豬肉價格,發現不只豬肉價格飛漲,甚至連雞鴨魚菜也都也都水漲船高,跟著漲了。葉毓蘭指出,以平常光顧的豬肉攤來說,過去帶皮五花肉1斤130元,這周末已漲到160元,看著婆婆媽媽們掃貨囤貨對抗萊豬襲臺,肉販忙得不亦樂乎,周遭的手工水餃、鍋貼攤販也都高喊「只用臺灣豬」,然後很不得已的告訴顧客,「成本增加了,不能不漲價」。葉毓蘭說,2021年的萊豬之亂才剛剛掀起序幕,我們真的要一直體諒、一直吞忍,接受這個被強塞進口的「多一種選擇」嗎?
針對豬價不斷上漲,臺當局「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受訪時表示,掌握過去5年拍賣市場的豬價,均價每公斤在65元至80元之間,批發與末端市場各式各樣的價格,現在波動都在合理範圍內,認為消費者絕對可以負擔得起。此話一出,便有臺灣家庭主婦打臉說,「根本是外行人說的話,何不走一趟市場,才知道底層老百姓痛在哪裡!」過去只希望買到價格公道的商品,現在還要確保買到的是臺灣豬,「這竟成民眾小確幸,聽來真的很諷刺。」
島內網紅「宅神」朱學恆直指,大家對進口豬肉不信任,加上相關部門說明只要貼了「臺灣豬」標章,若不是臺灣產,被查到將依標示不實開罰,所以臺灣豬需求增加,價格當然會上漲。又有燒臘業者因改用臺灣豬而漲價,國民黨前民代孫大千指出,此次的漲價風波反映出民進黨從來不敢說出來的現實世界,那就是,許多餐飲小吃店和豬肉類加工業者基於成本考慮,長久以來就是使用進口豬肉,然而,從元旦起,具有價格優勢的「萊豬」當然會是選項之一。
藍批民進黨「傲慢」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日島內本土豬肉漲價,引起社會熱議,因為民進黨開放萊豬進口,卻不願標示「萊劑」,進口豬肉就算沒有「萊劑」,民眾也不敢食用,早在開放前,就可以預期本土產豬因為市場需求增加,豬肉價格可能上揚。江啟臣說,依照臺灣民眾飲食習慣,豬肉是民生必需品,維持豬肉價格穩定,是當局的責任,更是義務,預期上漲的心理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民生問題,尤其近期的上漲恐是民進黨「開放萊豬」影響本土產豬價格,漲價起因在當局,卻是傲慢甩鍋,要全民承擔,這就是蔡英文所講的謙卑?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新年講話中表示,要用「最謙卑的心情」,請求民眾體諒「萊豬」開放。但蔡英文沒有等來民眾的體諒,卻引來了島內豬肉市場的一片混亂。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指出,每當民進黨遭遇重大質疑甚至抗爭的時候,蔡英文就搬出「謙卑」二字。文章質問,蔡英文在去年8月突然宣布「萊豬」進口政策時,有一絲憐憫的態度對待人民卑微的請求嗎?
民進黨應該知道,開放美國豬肉進口,不但會嚴重損害臺灣民眾的飲食健康安全,也會嚴重衝擊島內豬農的生計,同時帶來了因食品安全恐慌而造成的豬肉價格上漲。然而民進黨當局權利傲慢者,卻能以「消費者負擔得起」一句了之?臺灣民眾最終只能含淚買單。
臺灣未來會「更慘」?
民進黨當局執意開放「萊豬」進口,是為了抱美國大腿,以對抗大陸。然而諷刺的是,開放「萊豬」進口不僅沒有換來蔡當局期盼的所謂「臺美貿易協定」,而且還被當頭一棒。開放「萊豬」進口第二天,美國商務部就針對從臺灣銷往美國的轎車車胎徵收反傾銷稅,稅率52.42%~98.44%不等。臺灣網友對此嘲諷說,「萊豬」真的白進了,「美國爸爸」送給臺灣人的新年禮物是反傾銷重稅,這是「拿一套新西裝,換回一條破內褲」。
謝寒冰在政論節目《新聞大白話》中說,美國向來非常霸道,以自己利益做出發點,這也不是第一次對臺灣增稅,就連這一次臺灣開放萊豬,美國人也不認為是臺灣送的一個禮物,而是覺得臺灣本來就該這樣做,過去沒開放是臺灣不對。謝寒冰說,「我認為開放萊豬,只是換來每次選舉時,美國人站出來幫蔡英文講幾句話,或者在關鍵時刻通個電話之類的,且這次不只白吞萊豬,臺灣未來會很慘!」
上周,臺當局衛生福利事務主管部門宣布,自2021年元旦起,臺灣的「全民健康保險」一般保險費率將從現行4.69%調漲至5.17%。島內分析人士指出,臺灣「健保」連年虧損是調漲的主要原因,但2020年臺灣許多中小企業都是慘澹經營,此時保費調漲,對企業肯定是雪上加霜。中國國民黨籍民代楊瓊瓔怒嗆,蔡當局新年伊始先逼民眾吃「萊豬」,接著又漲「健保」,簡直是傲慢又無恥。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