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方消息反饋,今年中考受到疫情的影響,最終走向和往年相比,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由於大多數時間都在家自學,所以中考成績和學校的管理風格有著最緊密的聯繫。但由於現在不讓對外宣傳中考成績,所以很多數據無法流露出來。今天康康的分享是結合多渠道回饋的消息,僅供參考。
小強兩極分化
絕大多數家長的心中都有一個六小強夢,然而六小強初中部呈現兩極分化的情況。
人大附中 2020年中考成績:中考總分570分以上人大附中98人,海澱區368人;中考總分565分以上人大附中248人,海澱區1042人;中考總分560分以上人大附中345人,海澱區1941人。
而其他五所小強沒有公開中考成績,不過據多方消息,今年首師大附中中考成績不如往年,但具體什麼情況,沒有任何消息透露出來。首師大在初二結束,初三開始就要籤約一部分學生,然後主要目標高考,所以不會把重心放在中考上。
往年籤約本部初中部人數在150人左右,各分校選拔出來湊成一個班,直升本部高中。首師大與其他小強相比最大優勢在於直升比例高,中考成績相對優秀。
清華附中雖然沒有公開中考成績,但是加工能力一向毋庸置疑,畢竟當年選拔的創新班的孩子是強有力的升學率支撐,虎班的孩子實力也不容小覷,所以這所學校外面的學生考進高中部實驗班(創新)的機會是非常小的。
101 中考成績一直徘徊在十名左右,近兩年擴招到14個班,在六小強中考成績裡面屬於中等。
北大附中今年一些家長反饋中考成績不是很理想,家長們對於平時測試、大考的成績或者排名一直都不是很了解,不過現在一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在初二結束之後就選擇了1+3或者元培,所以中考成績不理想,也是可以理解,畢竟高考成績才是一所學校真正實力的體現。
十一學校多年來都沒有透露中考成績,由於高中部統招名額較少,所以本部初中常規學制的孩子能進入本部高中的比例也是比較低的,初二上學期結束後少數孩子被選拔進入直升(2+4),部分學生選擇本部國際部,而最強的生源基本都在2+4,所以大多數人對於常規學制的中考成績也沒有過高期待,不過相信今後會越來也好,畢竟今後能大幅點招學生的機會越來越少,這才是最大優勢,而此學校從不缺優秀教師。
或許是由於疫情的影響,管理風格偏松的學校,今年中考均分下降幅度較大,而自主能力強的學生反而是一個超越別人的機會。
優質民辦高居不下
今年民辦校成績依然亮眼,裸分狀&元來自於RF 6班任曉宇,579分,僅被扣1分,3班黃若粟,578分,海澱區榜&眼。570分及以上43人,565分及以上100人,560分及以上146人,今年畢業年級共8個班,總人數300人上下,半數左右進入市重點高中,加工能力確實強。今年一模之後籤約本部高中人數比往年少了不少,但最終進入人本高中的學生也近百人。
師達今年中考570分及以上有18人,560以上的134人,預計中考進入六小強人數比去年有所增加,去年六小強錄取人數126人。實驗班均分558分,普通班均分520分,相較於去年中考情況,穩中有升,在校額到校以及集團籤約直升雙重夾擊下,已實屬不易。
海外今年相較於去年有不小的進步,中考平均分550.09分,位於海澱區第二名, 570分及以上人數有17人,去年高分段人數較少,今年有很大提升。
建華實驗今年中考最高分575分,570分及以上8人,560分以上高分累計22人,總平均分546.7分,69人參加考試,2個中考班(另外還有2個直升班)。與其他學校不同的地方在於,有部分選擇直升建華高中,有部分選擇考出來,有自主選擇權。
優質民辦校成績依然很強勢,不過隨著部分民辦校(海外、師達等)自主招生名額銳減,今後是否能保持優秀成績,需要拭目以待。
區重點十分尷尬
由於現在中考的作用被逐漸弱化,區重點初中的學生沒有太多政策扶持,沒有校額到校,所以只能拼統招,而小升初階段除了20中以及北航之後,其他區重點初中幾乎沒有太多點招生源的自主權利,今後很難有大的提升。
據反饋,今年北航中考成績依然亮眼,570分及以上人數有20多人,而且在中考前有10人被人本高中簽約(選拔考試),中考人數少,均分一直穩定在海澱區十多名,不次於部分小強。
小升初選擇何種學校的關鍵在於是否有足夠的選擇權,擁有選擇權就需要有足夠的實力。你以學校為榮,芸芸眾生;學校以你為榮,超群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