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伶玩具』這個IP是我們的主心骨、生命線,未來我們會和雷曦文化深度合作,攜手開發周邊產品、線下品牌活動、衍生品等,希望能帶給粉絲們更好的體驗及新內容。」日前,「小伶玩具」向中外玩具網記者表達了他們的願景。
據悉,廣東雷曦文化有限公司(簡稱:雷曦文化)已與國內知名MCN(短視頻機構)「小伶玩具」達成戰略合作。在接受中外玩具網專訪時,小伶玩具三位主持人小伶、夏天、悅兒以及雷曦文化營運長張家文分享了雙方合作規劃以及IP發展計劃。
小伶玩具主持人夏天、小伶、悅兒、張家文(右一)與中外玩具網記者合影
▌跨界合作緣由
近年來,粉絲經濟盛行與及日益火熱的IP產業,開創了各種各樣新的商業機會,而日漸成熟的短視頻也迎來高速發展,目前有近6億短視頻獨立用戶數,佔國內網民總數的46%。《小伶玩具》從2016年創立至今,製作了數千個優質的視頻內容,全網粉絲數超過3500萬,月均播放量達12億,單個視頻平均播放量達2100萬,是當今頭部短視頻IP,三位主持人小伶、夏天、悅兒更是小朋友心中新一代的明星。
正是看中了小伶玩具線上的巨大流量以及市場潛力,以運營IP為核心的雷曦文化年初開始接觸小伶玩具,探討戰略合作。此前,雷曦文化在2018年底拿下西班牙知名IP小P優優在中國及亞洲地區的獨家運營權。在9個月裡雷曦文化通過媒體全渠道發行帶動新節目的傳播,線下開展IP主題活動覆蓋全國十多個城市,建立IP主題美術早教中心,打造線下兒童消費場景,大幅提升小P優優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
線下IP主題活動
小伶玩具IP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已具有強大的粉絲用戶量。為了使IP更具競爭力,保持熱度,小伶玩具也在不斷嘗試,尋找新突破。目前小伶玩具IP包含針對5-12歲注重溝通互動、遊戲益智的「小伶玩具」節目;針對3-7歲注重良好習慣、好奇心培養的「馬樹奇趣秀」;還開發了注重英語早教、旨在讓孩子愛上英語的「小伶英語app」,節目類型來越多越多樣化。
國內IP運營商這麼多,為什麼選擇了雷曦文化呢?小伶玩具回應說「一方面今年我們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粉絲見面會後,很多粉絲跟我們反映,希望也可以在線下買到我們的各類周邊產品,我們也認為這非常有必要,對孩子來說,購買禮物是需要儀式感的。我們認為,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我們的線下門店,在店裡挑選具有小伶玩具標籤的商品時會更加喜悅。另一方面,雷曦文化的誠意打動了我們,並且他們有屬於自己的設計團隊,有自己的玩具分銷體系,也有專業運營銷售的能力,未來我們會在線上和線下進行多方面的合作,將帶給我們的小粉絲更好的體驗,因此便有了此次合作。」
粉絲見面會
▌戰略合作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一邊是知名MCN的頭部IP,另一邊是資深IP運營商,此次跨界合作,線上流量與線下產業的聯手將會帶來什麼樣的新玩法呢?
01 線上視頻與線下消費場景相結合,共同開發IP玩具及衍生品
「小伶玩具在線上有巨大的流量,所以粉絲對衍生品的消費需求是很大的。」張家文介紹,未來雷曦文化將圍繞以《小伶玩具》IP形象為核心開發一系列IP衍生產品,小伶玩具有自己的設計團隊與雷曦文化實時對接,共同打造出粉絲喜愛的衍生品。通過《小伶玩具》的線上視頻平臺,與及雷曦文化線下實體終端的分銷網絡,雙方希望線上巨大的粉絲流量能轉化為線下實體消費,打破傳統衍生品消費的弊端。
02 致力打造爆款產品
如何打造爆款產品對企業來說都是一道難題。雷曦文化張總表示,「我們將攜手國內知名商業地產集團,以《小伶玩具》的IP形象策劃主題活動,在全國數十個城市進行巡迴演出,集美陳,遊樂,互動籤名會、粉絲見面會等多項人氣玩法,讓粉絲有機會在線下與三位主持人,小伶、悅兒、夏天親密接觸。我們在線下活動的獨特消費場景下推出限量定製的專屬商品也必將受到粉絲的追棒,成為爆款商品。」這種模式整合了多方的優勢資源,給粉絲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期待後續的市場反應。
03 拓寬IP衍生全品類,不只局限於玩具
據了解,在玩具品類上的成熟運營後,雷曦文化將規劃推出小伶品牌的周邊衍生商品,包括文具、家居用品、戶外用品、服飾、體育用品、圖書出版等,讓小伶品牌成為IP衍生品的聚集高地,帶給粉絲更多的精彩內容。
除此以外,雷曦文化與小伶玩具也在緊密策劃卡通動畫片,將圍繞小伶玩具三位主持人的形象開發企劃系列動畫片,打破真人MCN的發展瓶頸,進一步深耕小伶品牌的商業價值。
▌思考與啟迪
「Amazingtimeforkids,這是我們一直在堅持的理念。我們在國內外都設有工作室,因此可以及時了解全球流行趨勢,拍攝小朋友最關注的玩具視頻,抓住他們的喜好。此次我們拓展線下,就是為了讓「小伶玩具」品牌IP更具生命力,更持久發展。」小伶玩具在採訪中,向中外玩具網表達了她們的戰略規劃。
據了解,目前我國玩企與IP的合作主要以商品授權、代工生產為主,相對比較單一和靜態,多元化的合作較少。此次雷曦文化與小伶玩具的多方位深度合作,優勢互補,有望帶給短視頻MCN機構與及玩具行業帶來一些新思路與新思考。
在網際網路時代,不斷創新、資源整合、始終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合作方式與思維,或許才有可能營造更多新型的產業,促進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