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大鯢前需要掌握的知識,大鯢的種類和分布情況

2021-01-14 小遠說歷史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和大家說說大鯢的種類與分布,大鯢產業發展前景分析大鯢是世界上現存兩棲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且具有較高的食用、藥用、觀賞價值,是極為鮮見的水產珍品,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大鯢養殖產業自二十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到2006年規模越來越大,2008~2009年漢中的仿生態養殖技術普及以後,形成了以漢中為爆發點的快速增長波,長江上、中、下遊流域跟風逐利。

中國大鯢( Andrias davidianus)俗稱大鯢,隸屬於兩棲綱,有尾目,真螈類,隱鰓鯢科,是世界上現存個體最大的兩棲動物,為我國特有珍稀動物。隱鰓鯢科現存2屬3種,其中大鯢屬有2 種,即分布於我國的中國大鯢(簡稱大鯢)和分布在日本的日本大鯢;隱鰓鯢屬僅有隱鰓鯢1種,分布於美國東北部,又稱美洲大鯢歷史上大鯢主要分布於長江、黃河、珠江流域的中上遊的支流中。遍及華中、華南和西南的18個省市,其中陝西、湖南、四川、湖北、貴州等省資源較為豐富大鯢五大原產地區域為:

①湖南張家界、江永、嶽陽、湘西自治州。

②湖北房縣、神農架、麻城龜峰山、羅田天堂寨。③陝西漢中、安康、商洛。

④貴州遵義、四川宜賓、興文、威遠葫蘆口、巴中南江等地。

⑤江西靖安。其他零星分布於湖北鶴峰、利川、恩施,廣西柳州、玉林,甘肅天水及文縣,河南欒川縣、盧氏縣、蒿縣、南陽內鄉寶天曼,山西垣曲縣,浙江慶元,貴州黔東南等地。

大鯢價值大鯢作為水生動物向陸生動物進化的過渡類兩棲動物,已具有3.5億年的進化史,在研究動物進化方面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被稱為「活化石」。大鯢是一種傳統的名貴藥用動物,具有滋陰補腎、補血行氣的 功效;大鯢也是一種食用價值較高的經濟動物,肉質細嫩,風味獨特,富含多種胺基酸和微量元素,營養價值極高,被譽為「水中人參」,在中國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市場上被視為珍稀補品。大鯢具有極大的市場前景和產業化開發價值。大鯢的背部色彩斑斕,前肢四指似人手,後肢五趾如人足,叫聲洪亮,酷似嬰兒,故又名大鯢。

大鯢的壽命在兩棲動物中是較長的,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可長達50~60年,野生狀態下可存活130餘年,故也有人叫他「壽星魚」,大鯢作為觀賞動物歷來為人民所喜愛,可為旅遊景區、動物園和公園增加新奇的景觀,如張家界建設了中國大鯇生物科技館;江西建有「大鯢旅遊生態園」。

大鯢養殖產業發展1958年貴州省開展了我國首次大鯢馴養試驗。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與桑植縣大鯢研究所合作,於1978年取得了世界上首次大鯢人工繁殖的成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1989)、南昌大學(2000也先後繁育出幼鯢。浙江永強、湖南潤孚、張家界金鯢、珠海鬥門、廣州華寶等公司隨後開展了大鯢全人工繁殖研究工作,並成功繁育出子二代幼鯢。

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歷經30多年的研究積累,大鯢人工繁殖技術得以突破,已基本掌握大鯢全人工繁殖與仿生態繁殖技術手段,目前馴養繁殖技術日趨成熟,生產應用取得了可喜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我國相關管理辦法規定,經人工馴養繁殖的大鯢子二代產品準予上市經營利用。

使得大鯢這一水產珍品近年來逐漸走上餐桌,並成為我國目前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品種之大鯢人工繁養技術的成功,對我國大鯢養殖產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大鯢養殖產業自二十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隨後在我 國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上、中、下遊的諸多省份普遍發展,大鯢繁養數量迅速增長,2006年全國繁殖大鯢幼苗數量已超過20萬尾,且每年以較快的速度增長。

至2012年底,陝西省大鯢養殖總量突破100萬尾,年繁殖幼苗達70萬尾,佔全國總量的60%以上,產品年交易額達10億元,其中陝西漢中11個縣區馴養繁殖場(點)1500多家,繁殖大鯢幼苗60萬尾;貴州省已有65個縣200 個鄉鎮314個村開展了大鯢馴養繁殖,養殖農戶超過3000戶,養殖企業達201家,2012年繁殖幼苗11.7萬尾,大鯢存池數43 萬尾,實現大鯢產值21.2億元,大鯢存池總數和產值分別較上年增長49%和42%,其中大鯢對漁業經濟總產值的貢獻度達47% 2013年浙江永強公司大鯢幼苗的繁殖能力已達到70萬尾以上。目前,湖南張家界市發展大鯢馴養繁殖經營企業(場)65家、專業合作社15家、專業養殖戶400多戶,大鯢養殖規模近40萬尾。全市大鯢龍頭企業資產過1000萬的有8家,其中5000萬以上的有3 家,過億元的2家,擬打造「張家界大鯢」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

大鯢產業發展前景分析大鯢是世界上現存兩棲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且具有較高的食用、藥用、觀賞價值,是極為鮮見的水產珍品,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大鯢養殖產業自二十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到2006年規模越來越大,2008~2009年漢中的仿生態養殖技術普及以後,形成了以漢中為爆發點的快速增長波,長江上、中、下遊流域跟風逐利,形成了養殖熱潮,大量養殖大鯢。目前,全國馴養大鯢總量已超過萬尾。大鯢近年來成為高檔水產品,2002~2012年間商品大鯢價格保持在1500元/千克以上,尤其是2009年達到2600元/千克以上。但大鯇的大量積累導致商品大鯢的價格自2013開始急劇下降,到2014年夏季已降至600元/千克以下,筆者預計商品大鯢價格可能會在近兩年中回落至200元/千克左右,從而走上老百姓餐桌。

國內專家認為大鯢從「貴族化」產品回歸到「平民化」產品是一種理性的回歸。是產業走向健康的回歸。只有大鯢走上老百姓餐桌,市場才會平穩採用鰱魚、鯽魚等經濟魚類進行投喂,大鯢養殖成本低於100 元/千克,降價後的大鯢養殖利潤依然可觀,就如同國內曾經的多種高價水產品(如甲魚、烏龜、鱸魚、大菱鮃等)經歷降價後,與草魚、鯽魚等傳統水產品種相比,依然具有其價格和利潤優勢總的來說,目前大鯢作為商品,市場僅屬於剛剛起步階段,大鯢的市場無限廣闊,蘊藏營養美食、保健、美容、醫藥、觀賞、科學研究的巨大市場與無限商機,並將逐步地向多功能、全方位利用的立體空間方向發展。大鯢依然是我國淡水養殖中頗具發展前景的個品種。

關注我,明天繼續和大家說說大鯢的養殖知識。

相關焦點

  • 養殖的原罪,從大鯢說起
    這讓人心生不安:這兩個物種在野外都已經很少了,明明需要的是保護而不是被食用。 問題就出在名錄的交錯和更新的不及時不同步上。 不能繼續養殖和食用的蛙類和蛇類,希望它們可以藉此機會,從野捕和養殖洗白的壓力中緩過氣來,逐步實現野外種群的恢復。
  • 「中國大鯢之鄉」張家界舉辦大鯢美食文化節
    本次美食文化節以「張家界大鯢——來自3億5千萬年的養生珍品」為主題,圍繞產品展示、美食品嘗、體驗遊樂、科技論壇等主題,舉辦相關公司股票走勢了張家界大鯢廚神爭霸賽、張家界大鯢產業發展與科技高峰論壇、大鯢旅遊精品線路採風、張家界大鯢產品展示展銷等系列活動。
  • 科學家發現多個大鯢隱存種 破「中國大鯢單物種」論
    8個)組成,這一成果打破了此前學界一直以來認為的「中國大鯢是一個物種」的結論,對今後我國大鯢的保護策略提供了新的科學指導和依據。記者了解到,早在2000年,加拿大科學家羅伯特·墨菲教授(Robert Murphy)及其合作者在研究中首次在遺傳學水平發現中國大鯢的黃山種群具獨特分化。考慮到兩棲類動物容易隔離分化,中國大鯢分布範圍較廣泛,又經歷了較長的演化歷史,中國大鯢在全國範圍內是否在不同地方存在種群的顯著分化成為科研團隊的重要突破方向。
  • 重慶市萬州區30萬尾大鯢養殖基地年底竣工投產
    &nbsp&nbsp&nbsp&nbsp據基地負責人李方原介紹,整個養殖基地共有三個車間:育苗車間、仿生態養殖車間和工廠養殖車間。大鯢在育苗車間養了一段時間後,就分別放養到仿生態養殖車間和工廠養殖車間。如今,基地建設僅剩下收尾工程。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裝潢部分養殖車間。
  • 只能觀賞了,湖南張家界禁止大鯢(娃娃魚)交易和食用
    圖片來自網絡據媒體報導,湖南張家界市發布通告,在禁止大鯢(娃娃魚)交易和食用。這一禁令是為進一步加強大鯢資源保護,維護湖南張家界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良好形象,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做出的。通告規定:禁止傷害、捕捉、獵殺野生大鯢;各地農(集)貿市場、超市、餐飲業經營者、電商平臺等經營場所和經營主體,禁止任何形式的野生大鯢交易活動;在本市行政區域範圍內,禁止食用大鯢(包括野生和馴養繁殖);禁止餐飲業經營者以大鯢的名稱、別稱、圖案製作招牌、菜譜誘導顧客。大鯢,因為它的叫聲很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
  • 英媒:野生中國大鯢瀕臨滅絕
    參考消息網9月18日報導英媒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之一,野生的中國大鯢瀕臨滅絕。現在發現,這種動物至少有3個不同的亞種,每一種都需要不同的幹預方式才能免於滅絕。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9月17日報導,中國大鯢是一種體型巨大的動物,據信可以長到1.8米長。
  • 中國大鯢,你還好嗎?
    具體來說,截至2015年,我國已經建立以大鯢為主要保護對象或與大鯢相關的自然保護區47個,這些保護區大多分布在大鯢的原產區。同時,我國也建立了一些非原生地大鯢保護區,作為遷地種群保護的種質資源儲存庫。但對比大鯢當前分布點和47個保護區相對位置時,當前的大鯢分布區僅有約21%在保護區內,表明大鯢還存在相當大的保護空缺。
  • 《山海經》——大鯢
    山上山石遍布不生長花草樹木,但蘊藏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各色美玉,決決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黃河,水中有很多人魚,形狀像一般的魚,長有四隻腳發出的聲音像嬰兒哭啼,吃了它的肉人就不會患上瘋癲病。這裡的鮮魚,實際上就是現在的大鯢,也就是俗稱的娃娃魚,是一種兩棲類動物,西山第一列山系的竹山上面的人魚也就是這種魚。相傳東漢末年,在武陵山區澧水源頭,四周都是懸崖峭壁,沒有人煙。
  • 研究者4年僅發現24隻野生大鯢,曾賣出萬元高價
    目前,中國特有的中國大鯢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比中國大熊貓的絕滅風險更高,同時還位列全球進化地位最獨特和最瀕危兩棲動物名錄。與此同時,由於大鯢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在中國,人工養殖大鯢廣泛興起,在高檔酒店中,一條大鯢動輒幾千元,成為饕客口中的奢華享受。
  • 專訪「中國大鯢人工繁殖第一人」陽愛生:大鯢的價值應該被看到
    中國大鯢,是中國特產的一種珍貴野生動物,因叫聲酷似小孩兒啼哭,俗稱「娃娃魚」,但它卻並非魚類,而是體形最大的一種兩棲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約3.5億年,是比恐龍還早的「地球紀念物」和極其珍貴的「活化石」,被列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中國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
  • 湖北特產—竹溪大鯢
    大鯢是一種珍貴的兩棲動物,屬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俗稱娃娃魚,屬兩棲綱、有尾目、隱鰓鯢科。它不僅在物種分類和進化上地位顯著,同時還具有很高的營養、藥用及觀賞價值。大鯢肉質細嫩,風味獨特,營養價值極高,其肉蛋白含有17種胺基酸,其中8種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
  • 鯢肽科普 | 大鯢及大鯢小分子肽
    起源於3億5千萬年前,是比恐龍還早1 億年的古生物,被稱為「水中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  (一) 大鯢具有三個奇特的生命特徵:1、長壽,具史料記載,大鯢壽命可達200年以上;2、有很強的再生和自我修復能力,其斷裂的四肢和尾巴經過6-8個月可再生修復;3、較強的耐飢餓能力,成年大鯢2-3年不進食仍可存活。
  • 連雲港發現一尾罕見野生中國大鯢
    交匯點訊 野生大鯢,又被稱為「娃娃魚」,是十分珍貴的兩棲動物,在野外十分罕見。近日,有村民在連雲港市雲臺山中某水庫救助了一尾大鯢,在野保志願者的幫助下,目前這位大鯢已經被原地放生,完全回歸棲息地,野保志願者和當地政府均表示將對棲息地進行定期巡護。
  • 大鯢:原始也是一種強大
    我們給出的答案或許是時間太久了它們不適合生活在這裡了,又或者說恐龍是神秘消失了,因為關於恐龍為何滅絕至今也仍未有準確的定論,畢竟和恐龍同時代如今依然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並不是沒有,大鯢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 科學家研究發現大鯢至少由5個物種組成
    本報北京5月2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俗稱為「娃娃魚」的中國大鯢,長期以來被學術界認為是「單一物種」,如今這種觀點被打破。5月21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最新研究揭示中國大鯢至少由5個物種組成,中國大鯢的保護面臨著重大調整,亟須進一步評估和改進。
  • 穿山甲、斑鱉、大鯢,那些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自20世紀50年代起,由於過度收購、非法捕殺和棲息地喪失等原因,大鯢種群數量下降極為嚴重,湖南、安徽等地的大鯢產量在20世紀50~70年代下降超過80%,分布區也極度萎縮,形成了12塊島嶼狀區域。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大鯢一直被作為一種水產資源來收購。不過現在,絕大多數的大鯢被商業養殖,用於滿足顧客餐桌上的消費。
  • 中國大鯢至少有五個物種 這個發現令人沮喪
    中國大鯢至少有五個物種 這個發現令人沮喪  「中國大鯢至少有五個物種,意味著每單個種群的大鯢數量比目前統計的還要少。同時,不加區別地進行增殖放流,會給小種群物種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放流物種會汙染甚至取代它們的基因。因此,這項研究不僅關乎『發現了新物種』,也揭示了中國大鯢的危險命運。」
  • 中國大鯢,你還好嗎?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1999年間,大鯢野外種群曾經廣泛分布於我國黃河、長江、珠江流域的中遊、上遊地區及其支流的淡水生態系統中,也有部分種群分布於珠江、長江流域中下遊,遍及我國中部、南部和西南等17個省(區、市),共205個縣市,其分布的縣域面積達52萬多平方千米。
  • 張家界獲稱「中國大鯢之鄉」
    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湖南省畜牧水產局領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湖南師範大學等單位權威專家實地考察了張家界市大鯢保護、救護、繁育以及科普教育基地,對張家界科學制訂資源保護與開發總體規劃,推動大鯢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和成就給予充分肯定,並建議授予張家界市「中國大鯢之鄉」稱號。
  • 湖北宣恩強力打造「中國大鯢之鄉」
    大鯢,俗稱娃娃魚,是與恐龍同時代的生物活化石。宣恩是大鯢主要原生地之一,全縣兩大水系121條河流均有大鯢,其資源量佔全國總量的1/5。該縣高度重視大鯢的保護和利用,提出「以大鯢馴養繁殖中心為平臺,以大鯢保護協會為合作紐帶」,按照「中心+公司+基地+養殖戶」的發展模式,走「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政策激勵,協會牽頭,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開放性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