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生活中花錢大手大腳,過著「月光族」或「超前消費」的瀟灑生活,可以在生活中自由消費,好不快樂。而有的人在生活中則是節衣縮食,定期進行存款,哪怕生活過得比較緊縮,但是銀行帳戶中的錢卻越來越多。
生活中,有人愛存錢,而有人則不愛存錢,這兩種人對存錢的態度截然不同,他們都是如何想的呢,在對待存錢這件事情上識,都有哪些差距呢?
意識差距:一個注重當前,一個防範未來
不愛存錢的人認為存錢是壓縮生活質量,嚮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瀟灑生活,認為即便想在節衣縮食,可最終依然難逃錢物的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貶值。與其讓錢越來越不值錢,還不如現在專注眼前的享受。如果自身沒有足夠的資金,還可以通過各種「超前」借貸的方式,來以此實現「圓明天的夢「,讓自己當前的生活過得幸福。
愛存錢的人則是認為存錢本來就是一個好習慣,省吃儉用是為了更好的明天。即便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一定的貶值,但是損失率較小,還是會有本金的保障。存錢並不單單是賺取銀行的利息,而是為自身預防未來不可控的風險,為自己增添一份未來的保障。以便在不可控的意外發生時,能夠及時做出反應,保護自身利益。
理財差距:一個注重物質享受,一個方便理財規劃
不愛存錢的人,其實更注重物質的享受,不論是去旅行也好、享受美食也好、從外表包裝自己也好,都能增加自身的「含金量」,給自己一個理想的生活。即便想要進行理財規劃,也因為缺少足夠的本金,而沒有辦法「錢生錢」。
愛存錢的人,則是可以通過將長期閒置的資金進行理財規劃,不論是定期存款,還是投資,都可以通過篩選不同的產品種類,從中獲取一定的利息利潤。尤其是通過不同形式的理財組合,形成「1+1>2」的協同效應,增加財富基數。
綜上,愛存錢和不愛存錢的人,或許短期內的差距不大,可是再過一年,再過五年呢?尤其是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可控的事件影響,例如2020年的突發疫情,面臨失業也好、收入銳減也罷的諸多難題,二者之間的差距便顯現出來了。
如何規劃自身的生活,如何規劃自身的財務,需要每一個人認真思考。對此,你有哪些看法呢,不妨一起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