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見聞思想,每天分享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關於新手魚友在日常養魚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這裡進行了一下匯總,總共分為六個階段進行詳細解答,同時這六個階段也是新手魚友在日常養魚過程中一個初級階段養成的完整閉環。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六個方面:第一個方面:開缸養水階段的注意事項;第二方面:如何挑選健康魚;第三方面:新魚入缸需要注意的事項;第四方面:日常飼養過程中常見的問題;第五方面:水質的日常維護和管理;第六方面:魚病預防和治療

第一階段,開缸養水:俗話說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萬事開頭難,接下來我將分為七步為大家介紹如何開好缸養好水。第一步確定所養觀賞魚的大小:這裡的大小指的是成年後魚只的大小。第二步:確定飼養觀賞魚的目的:觀賞為主還是繁殖為主。第三步:魚缸的選擇:依據上兩步確定45/60/1.2米大小的魚缸以及魚缸的數量(主缸,繁殖缸,治療缸,隔離缸/暫養缸/困水缸桶)。第四步:魚缸養魚的五大件:第一大件:過濾器材(水妖精/瀑布過濾,水泵/滴流盒/上過濾,底濾系統)其中「泵」是整個過濾系統的心臟,一定要注意:流量/量程/品牌。第二大件:加熱棒(主加熱棒/備用加熱棒)恆溫系統的建立,適當大一些,水溫的維持會比較恆定。第三大件:溫度計一般的即可,建議多備幾個。第四大件:增氧泵,關注氧氣量及瓦數,其次是靜音方面第五大件:魚缸燈,注意瓦數和色度。第五步:過濾形式的設計:一,濾材的選擇分為通用型和功能型濾材,棉類等物理濾材和陶瓷環細菌屋等生化濾材及活性炭屬於通用型濾材,麥飯石/火山石/沸石和珊瑚骨及欖仁葉等功能型濾材,後一種會影響到水的PH即酸鹼度。二,瀑布過濾/水妖精適用於低密度小型魚缸及草缸蝦缸幼魚缸;上滴流盒及上濾適用於中型魚和中密度小型魚/混養缸;底濾魚缸適用於大型魚及較大密度的魚缸。第六步:養水階段分為三段:一,困水階段:通過爆氧,過濾,添加營養液等方式一方面促進水中有害氣體的外逸,另一方面使水中的有害雜質經過過濾沉澱等方式去除,所以期間可以少量抽底排水在適當少量加入新水。二,菌群初步建立,水質有活性,不再是清澈無物的狀態,三,闖缸魚試水,飼養大型魚建議放少量該種魚或者其配魚創缸;小型魚則放養少量所要養的魚創缸。第七步:水質平衡狀態測試:1.魚只數量測試,少量加入魚只,水質短暫渾濁後恢復正常水色2.增加投餵量,水質依舊可以很會恢復。以上均證明水質穩定建立完成
第二階段,選魚階段:分三步走。第一步了解想要飼養魚只的生活習性(網絡,魚友,魚店等途徑)。第二步水族店選魚1.觀察整缸魚的狀態,魚缸有死傷病弱魚慎買/魚只外貌(遊姿/群遊/攝食/眼鰭鰓/魚體外傷等方面慎買)/魚店老闆實誠與否,是否聊得來,選中則裝袋充氧帶回。第三步魚友手中接魚,魚體正常/魚友飼養習慣,餵食,換水和水質(PH/溫度)
第三階段,新魚入缸:分為入新開缸和合缸兩方面。第一方面入新缸:過溫,整袋(不要拆開袋子)放入魚缸半小時以上,以溫差為準,溫差大則時間延長/溫差小則時間可短些(20分鐘以上)。過水,打開袋子將魚蝦放入暫養缸內,使用主缸內水滴流緩緩加入,儘量緩慢就可以,待水體為原袋水體兩三倍即可,期間最好打氧。入缸,過濾增氧設備正常開啟,魚只撈出用手捂住魚網放入缸內,靜養停食兩天,第三天可試探性餵食,切忌一定要少量緩緩增加餵食量,每天定時定位少量餵食,一周左右餵食正常定量,每天可餵食一至兩次為佳。第二方面入老缸/合缸,過溫過水同上,老缸水接至暫養缸,新魚入暫養缸飼養,期間每日兩缸水少量互相添加,養至一個月左右,魚只狀態良好即可合缸
第四階段,日常飼養:一,大中小型魚分養成為主和繁殖為主,兩者同樣注意水質(PH/GH),水溫(大多是25度左右即可),日常餵食:定時定量定位(魚食最好多種營養搭配,葷素和活食相結合),繁殖為主還需要注意公母的比例問題(孔雀魚公母1:3,迷你鸚鵡魚自行配對等等)二,魚食選擇,分為活餌:豐年蝦/水蚤/紅蟲/線蟲/小魚蝦等注意食物來源即可,不用過度消毒殺菌,否則不如選擇冰凍魚蝦蟲。人工飼料:植物性餌料(螺旋藻/海藻/豆類/小麥等植物性飼料),動物性餌料(魚粉/蝦粉/骨粉等),礦物質元素(沸石等含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添加成分),以上依魚兒的生活習性選擇性餵食
第五階段,水質日常維護和管理1.換水:原則上以魚只狀態/水質/水溫為依據,其中若有一項不穩定可適當換水平衡。2.換水方式:抽底換水,滴流進水穩妥。3.季節換水:夏季每次1/3,每周2次,溫差不大可沿缸壁緩緩加入;春秋冬季每次1/4,每周一次,滴流換水穩妥。
第六階段,魚病預防和治療。魚病誘因;水質(沒有困水/水體過老),溫差過大,體質過於敏感,打鬥及意外傷,治療時最好治療缸單獨處理,如果整缸都有表現則以老三樣為先(可以升溫不換水,可以換水不加鹽,可以加鹽不加藥),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需要提醒,不要急,等待是最好的治療方案。常見魚病誘因及藥物如下:1.白點病,溫差多大引起,緩慢升溫,每天可緩慢升溫2度,維持28度以上觀察三天以上會有效果(藥物可使用白點淨及甲基藍,不建議使用該方法)2.打粉病,水體過酸引起,加入珊瑚骨等鹼性魚缸濾材,靜等一周可有療效3.水黴病,傷口感染,水質變差,低溫等等引起,致病因子至今無確切共識,可使用水黴淨/孔雀石綠/硝酸亞汞/亞甲基藍/二氧化氯等,輕微水黴病有一定療效4.腸炎,餵食量不定/食物不潔淨水質敗壞等,治療方法:改善水質,食物浸泡蒜汁/土黴素5.魚體外傷,病因:打鬥/跳缸/缸內有尖銳物/撈魚不當等等。治療方案:慶大黴素/黃粉塗抹傷口6.寄生蟲,病因:不潔淨食物/新魚帶入等,治療方案:腸蟲清/甲硝唑/大白片7.蒙眼,水質不潔,適當換水增強過濾8.炸鱗,冷水刺激/細菌感染/腸炎腹脹,相對應的方法是升溫維持水質/隔離殺菌藥物藥浴/減少餵食維持水質靜等
以上為本人在養魚過程中走過的溝溝坎坎,坑坑窪窪,還好有很多魚友不吝賜教,幫助我度過了這個最初的階段,沒有讓我在感情消耗完之前,就有了一定的養魚樂趣和成就感。最後我再次真誠的感謝他們,同時也真誠地對各位新手魚友說一句話:養魚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戒貪戒嗔戒痴,讓養魚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向上,更加豐富,更加美好,再次謝謝大家。
這裡是見聞思想,每天分享所見所聞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