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小豬佩奇
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社會人#
#宇宙網紅#
#帶貨女王#
#豬豬女孩#
#在泥坑裡跳來跳去#
……
【啥是佩奇?】
《小豬佩奇》是一部誕生於2004年的英國學前動畫片,每集只有5分鐘,如今已經播出7季。劇情主要圍繞佩奇和她家人朋友的生活故事展開,活潑、幽默又溫柔。 簡單的故事,馬卡龍配色,豐富的生活場景,適合全年齡層。
在小豬佩奇的世界裡,除了熱情開朗的粉紅女主「佩奇」,還有從不發火的豬媽媽、承擔笑點的豬爸爸、喜歡恐龍的弟弟喬治、過著「嚮往的生活」的豬爺爺豬奶奶……
跟隨著小豬佩奇,我們可以回到幼兒園,參觀城堡、樂園,一起做各種好玩的遊戲,還能體驗到飛行的樂趣。
今天我們就走進
【小豬佩奇的飛行世界——風箏篇】,
來了解一下
風箏是怎麼飛起來的?
小時候,我們都曾像佩奇一樣,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與家人或小夥伴們一起放風箏,想讓風箏飛起來,有一個必要的條件,那就是要有風。正如豬爸爸說的那樣:「如果沒有風的話,不管你跑多快,風箏還是飛不起來。」
風箏飛起來的背後
還藏著哪些科學知識呢?
一起來看看!
風箏想要飛起來,必須要在有風的情況下才可以;風箏必須通過提線的牽引才能飛起來,斷了線的風箏它是飛不了多遠的。風箏是在風力、牽引力和先前說過的揚力,這三個力的共同作用下才得以保持在空中的平衡。
風箏能飛起來是靠風的推力升揚於空中。
風箏本身有重量,會往地面降落,它之所以可以在空中漂浮飛翔,是受空氣的力量支撐向上,這種力量稱為揚力。
風箏在空中時,空氣會分為上下流層,此時通過風箏下層的空氣受風箏面的阻塞,空氣的流速減低,氣壓升高,風箏就上揚,上層的空氣流通舒暢,流速增強,致使氣壓降低,把風箏吸揚上去,揚力即是由這種氣壓之差才產生的。
飛翔空中的風箏,接受空氣的揚力之外,同時亦受到空氣往下壓的壓力,此壓力稱之為抗力,若抗力小於揚力時,風箏才能飛翔於空中。所以風箏提線的角度若放置下方時,抗力增強,風箏只會往遠處飛揚,若放置上方時,揚力增強,抗力減少,風箏才會往高處飄翔。
【拓展閱讀】
風箏是一種單純利用空氣作為動力的飛行器,通常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由系在上面的長線牽引,並順著風勢施放於天空。
早在我國東周春秋時期(距今2000多年),便相傳有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受此啟發,他的弟子魯班改用竹子,並以絹覆之,造出最早的風箏。後來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便以紙為料,這時的風箏被稱為「紙鳶」。
到了五代之時,南唐李鄴有一次也做紙鳶玩耍,突發奇想,在「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於是乎,後人便把這種能發出聲音的紙鳶稱為「風箏」。
本文由【航科智能】整合
圖文自網絡
編輯:灰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