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是天下霸唱創作的一部探險類小說,因其詭異多變的想像和精彩刺激的探險過程,而深受讀者的喜愛。
《龍嶺迷窟》是《鬼吹燈》系列小說的第二部,講述了胡八一等人從精絕古城回來後去陝西龍嶺迷窟探險的故事。
這次故事的發生地主要是在陝西,書中想像與現實交叉融合,似真似幻,讓讀者產生了很強的代入感,為情節而著迷。
書中在情節之外也描寫了一些風土人情,充滿強烈的現實感。
一、酸湯水餃
小說出處:胡八一為了和李春來談生意,請他吃了酸湯水餃。
酸湯水餃是陝西地區歷史悠久的傳統小吃,主要以羊肉餡為主,把羊肉水餃放在特製的酸湯裡。講究餡大皮薄肉多,一般手工製作,基本是一個肉丸子,現捏現賣。能抵禦寒冷,有脾胃消化的功效,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
二、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小說出處:吃飯的時候,胡八一調侃李春來有錢了可以娶個米脂的婆姨,說了這句俗語。
這句話是陝北地區流傳的一句俗語。意思就是,娶妻要娶米脂的姑娘,嫁人要選綏德的漢子。在陝西的榆林市有米脂縣和綏德縣兩個縣城,米脂有貂蟬,綏德有呂布,前者盛產美女(陝北方言「婆姨」即為「女子來」之意),而後者則好漢輩出(「漢」即「漢子」)。
三、打旱魃
小說出處:胡八一問李春來繡花鞋的來歷,李春來說他們那個地方,十年九旱,今年剛好趕上了大旱,村裡有個會算卦的瞎子說這就是旱魃鬧的,必須打了旱魃才會下雨。
書中寫到,「打旱骨樁」民間又稱為打旱魃,解放前中原地區多有人用,河南、山東、陝西幾省的偏遠地區,都有這種習俗。旱魃,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詩·大雅·雲漢》:「旱魃為虐,如惔如焚。」在漫長的歷史中,旱魃的形象也由天女魃到人間的旱神到慢慢發展為邪惡的小鬼旱魃,逐漸向殭屍形象的旱魃演變。甚至在清末,還有旱魃化犼之說。舊社會農村認為是去世後一百天內的屍體由於風水所變,只有燒了旱魃,天才會下雨。
四、酸曲、信天遊和秦腔
小說出處:胡八一胖子和大金牙到了黃河邊上等船過河時,胡八一和胖子的對話。
陝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遊、小調、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種,其中以信天遊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遊唱詞一般為兩句體,上句起興作比,下句點題,基本上是即興之作。如「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藍,我那當紅軍的哥哥跟回來了。」
秦腔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戲劇之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古時陝西、甘肅一帶屬秦國,所以稱之為「秦腔」。因為早期秦腔演出時,常用棗木梆子敲擊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的表演技藝樸實、粗獷、豪放,富有誇張性,生活氣息濃厚,技巧豐富。
五、蕎麥麵
小說出處:胡八一三人等到了過河的船,在船上吃了碗熱乎乎的蕎麥麵。
蕎麥麵是用蕎麥麵粉和水和成麵團切制的細麵條,屬於餄餎面。營養豐富,食用方便快捷,口感較滑嫩,是陝北地區受歡迎的大眾食品。
六、黃河九曲十八彎
小說出處:胡八一等人在船上遇險,遇到了鐵頭龍王,船老大為了把兒子送進醫院搶救,拼了命的把船開向古田縣的碼頭。書中這裡描寫到:黃河九曲十八彎,過了龍門之後,一個彎接著一個彎。
所謂九曲十八彎只是一種概數的說法,來形容河套平原上黃河的曲折性。
七、魚骨廟
小說出處:胡八一等人到了古田縣,在一家招待所食堂裡碰到了老劉頭,老劉頭提到以前河岸上擱淺了一條鐵頭龍王,然後村民用魚骨在龍嶺修了一座魚骨廟。大金牙說在天津也曾有過,老劉頭說廟的規模不大,和普通的龍王廟沒區別,拿魚骨當房架子,頭骨是廟門。
據悉,在我國很多沿海城市都有魚骨廟,供奉龍王,祈禱平安。
八、黃河鐵牛
小說出處:胡八一等人給老劉頭勸酒,問他附近有沒有出土過什麼古董古墓。胡八一他們知道黃河裡面沉著很多古怪的東西,比如河東博物院裡陳列的黃河鐵牛。
開元鐵牛亦稱唐代鐵牛,位於永濟市城西十五公裡,蒲州城西的黃河古道兩岸,各四尊。鑄於唐開元十三年( 725),為穩固蒲津浮橋,維繫秦晉交通而鑄。元末橋毀,久置不用,故習稱「鎮河鐵牛」。因黃河變遷,逐漸為泥沙埋沒。於1989年8月發現並出土。
九、黑腄蠁
小說出處:胡八一等人在墓穴中碰到了巨型人面蜘蛛,別名「黑腄蠁」,書中描寫它「雖然能像普通蜘蛛一樣吐絲,但是不會結網,所吐出的蜘蛛絲粘性雖大,卻不具備足夠地韌度和耐火等特點,不具備普通蜘蛛具有的耐火、有強大的彈性,耐切割等特點,從不結網,只通過蛛絲的數量多,體內的毒素含量大來取勝。」
人面蜘蛛現實生活中是有的,只不過沒有小說中所說的臉盆般大小,小說中的巨型人面蜘蛛是小說作者的藝術化加工。人面蜘蛛(蛛形綱),長短從幾毫米到十幾毫米不等,人臉花紋有的在背部,有的在腹部。有的像五官漂亮的女子,有的醜陋不堪,甚至有的像「兵馬俑」。通常存在於原生林,次生林和花園等地方。
十、聞香玉
小說出處:胡八一等人在墓穴中發現了一種散發著濃鬱香味的石頭,這塊大石如同一段樹幹,外表棕黃,象是裹了層皮漿,有幾塊露出來的部分,都呈現半透明狀,石上布滿了碎裂的繽紛花紋,凝膩通透,被燭光一照,石中的紋理似是在隱隱流轉,濃鬱的芳香就是從這塊石頭上發出來的。大金牙告訴他們這個叫聞香玉,又叫金香玉,是個寶貝。
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這種石頭,這種石頭很少見,香味是帶有香料的物質經過長期浸入巖石後產生的,除陝西漢中的米倉山深山老林裡,還沒有在第二個地方發現過。
《鬼吹燈》小說想像力豐富,裡面描寫了各種真真假假的情節,比如《龍嶺迷窟》中有的是天下霸唱利用真實的歷史人物虛構了情節,如李淳風;有的是真實的事物進行了藝術化的加工,如人面蜘蛛;有的是傳說,如黃帝四面傳說等等。故事情節虛虛實實,真實與想像混雜在一起,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