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胡老師給大家分享的試題,來自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期末綜合測試卷,這份試題並不難,知識全面,以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為目的,習題設計有針對性、代表性,與期末考試題型相差無幾,學生考完試後直言:細心可以考90分,這份試題如下:

這份試題以答卷的形式呈現,答捲來自月牙小學一年級的鄧平彬小朋友,這份試題的許多題目設計來源於生活實際,非常接地氣。這位小朋友的試卷,他不僅書寫工整,還輕鬆考了滿分,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鑑。
從本次一年級數學考試成績來看,我們看到學生優秀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無論作為學生還是老師,在平常學習、練習和教學、授課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注重培養傾聽和讀題意識,提高學生對信息的敏感度和運用能力。
一年級數學考試過程中,監考老師都要讀題,但由於一年級小朋友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長久地集中,即便有老師讀題,他們因為沒有養成傾聽的習慣,從而不知如何答題,導致扣分。因此,平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尤為重要。
比如第一大題的第5小題,「被減數是17,減數是5,差是( )」,老師在讀題過程中,學生就要抓住關鍵信息,明確「被減數、減數的數」,再結合所學知識「被減數-減數=差」,列式17-5=12得出結果。

(二)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
在課堂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要我做什麼」,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我該怎麼做」,使他們形成良好的習慣。當學生不聽課,教師又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選擇更合適的方法管理課堂,提高課堂的效率。
眾所周知,抄錯數字、看錯題目、計算粗心馬虎等,是導致失分的一個原因,教師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本試卷的批改情況來看,許多學生在第三大題計算題中的直接寫出得數,經常把符號看錯,把「+」看成「-」,抑或把「-」看成「+」,也有少部分學生看錯數字,也是扣分的殺手鐧。因此,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是提高數學成績的一個方面。

(三)加強基礎知識訓練,專注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一個班級裡有優秀的學生,固然也有差生,作為教師,要專注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做到培優補差。而且,數學成績的好壞,與基礎知識是否牢固緊密相連,所以,要重視基礎知識,做好補差的工作。
這份答卷是本班學生的尖子生,但也有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從他們的答捲來看,審題不清、計算馬虎、知識不牢固等,都是他們考低分的原因。作為老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補差的計劃,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

數學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數學的知識具有連續性和銜接性等特點。數學成績的提高,需要從一年級抓起,穩抓穩打,在學習中,爭取做到「一課一得」,當數學基礎比較紮實的時候,在考試中,我們可以直言:只要我足夠細心一些,定能考高分,甚至滿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負努力的人,才有可能達到碩果纍纍的秋天的驛站,「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願大家都能做一個懂得學習,喜歡學習,樂於學習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