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6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花落成蝕
《獅子王》真「人」版上映後,好多朋友戳我,讓我科普一下其中的動物。科普是得科普,但科普啥,我還是挺頭疼的。自1994年《獅子王》上映以來,相關的動物科普實在是太多了。我實在是不想炒冷飯。
還是得去看一遍再說。看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哈庫拉馬塔塔那一段似乎多了很多動物。回家找動畫版一看,果然,真「人」版確實多了不少一起嗦蟲的新朋友。其中很多還是以往科普裡說得比較少的。好了,就來科普它們吧。
這些和辛巴一起嗦蟲長大的小夥伴都是誰?
黑象鼩,拍攝者Joey Makalintal。
最萌的新朋友莫過於象鼩。就是那個有點點像老鼠、鼻子特別長,身體比較紅的小傢伙。這是一隻東非象鼩屬的物種,大概率是西方動物園裡有養的黑象鼩。象鼩叫象鼩,是因為鼻子超級長,就跟象一樣。這個名字無意中揭示了一個事實:象鼩和大象的關係比較近,同屬非洲獸總目,而與看起來像的鼩鼱、老鼠關係很遠。
短耳象鼩,這圖太老了,來源不可考。
象鼩當中最萌的還不是這種黑象鼩,而是短耳象鼩,或者叫圓耳象鼩。這個種個頭小,身體圓,鼻子也看起來更嗲一些。不信看上圖。
塞內加爾嬰猴,拍攝者Joel Sartore。
嗦蟲的小夥伴中,有一個耳朵特別大的小傢伙,換個顏色就能當尤達大師了。那是嬰猴,也叫叢猴,英文名叫bushbaby,而且應該是出鏡率最高的塞內加爾嬰猴。在靈長類當中,嬰猴處於較為「原始」的原猴亞目。其實看它臉就知道,這和常見的獼猴什麼的完全不一樣,尖嘴猴腮,更像祖先類群。
嬰猴是好慘一猴子,受到異寵貿易的威脅。另一方面,我們的親戚黑猩猩也會欺負它們。嬰猴白天在樹洞裡睡覺,為了捕獵嬰猴,黑猩猩會掰樹枝,然後把樹枝的一端咬尖做成長矛,把嬰猴從樹洞裡叉出來。下面這段視頻,就是BBC拍攝的黑猩猩獵嬰猴。
你看,如果認為會做工具是人和動物最重要的區別,那黑猩猩就是人了。
除了這兩個小傢伙,辛巴還有幾個稍大的朋友。
土豚,拍攝者Heather Paul。
其中之一是土豚。土豚有個大耳朵、豬鼻子,還喜歡掘土,可以說是各種名字裡帶豬的非豬動物裡最有家豬樣的了,簡直就是個開了美顏濾鏡把臉瘋狂P瘦了的豬。
土豚隸屬於管齒目,現存僅剩一科一屬一種。在地史上,這個目也很可能不是很繁盛,留下來的化石特別少。但土豚這個孑遺吧,比它們滅絕了的親戚運氣好多了,在人類的時代,生存狀況都還不錯。分子生物學證據顯示,管齒目隸屬於非洲獸總目,也就是說,土豚是大象的遠親。
大耳狐,拍攝者Yathin S Krishnappa。
小夥伴中有一個像狗又像鬣狗的動物,大耳狐是也,英文叫Bat-eared fox,蝠耳狐。說到大耳朵狐狸,很多人會想到��狐。但大耳狐的耳朵也不遑多讓。把這種狐狸放在這兒特別合適。因為大耳狐是一種高度適應食蟲的犬科動物,尤其嗜好白蟻,這在電影裡有體現。適應於這種食譜,大耳狐的牙齒比一般犬科動物要多,但要小而弱,就是用來吃蟲子的。
這是個犬羚崽崽,所以比一般犬羚更萌,圖片來自切斯特動物園。
新朋友中還有兩隻特別萌的像小鹿斑比一樣的動物。那不是鹿,而是犬羚,英文叫Dik dik,真是萌動物配萌名字。犬羚是最小的羚羊之一,就和個中型犬差不多大,口鼻短,眼睛大,角小小的,所以看起來巨萌。犬羚是一夫一妻的動物,不知電影裡安排一對是不是這個原因。不過,犬羚主要吃素,不咋吃蟲。所以後來吃白蟻的時候就不在了。
鷲珠雞。
吃蟲小夥伴裡應該只有一種鳥,那就是鷲珠雞。鷲珠雞也是一種珠雞,和超市裡有時候有賣的珍珠雞是親戚。但看起來比一般的珍珠雞好看很多。鷲珠雞看起來特別威武,長了一個兇兇的禿鷲腦袋,脖子上有修長的蓑羽。但習性和珍珠雞特別像,集群,跑起來是快速的小碎步,看起來特別捉急,和那威武的外形一對比,可以說是特別的萌。
彭彭和丁滿就不用我介紹了吧?
最後附贈一個冷知識:
影片開頭,辛巴出生的時候,眼白部分泛藍。長大以後,就變成琥珀色了。大家可以選個iMax版看一下,是不是這樣的。這是獅子幼崽的一個特點,剛出生的時候眼白是藍色的,長到2-3個月大的時候,就會變色。
這些動物的塑造和科學的細節,大概能夠抵得過公獅子沒有蛋蛋帶來的違和感了吧?
花蝕的人間觀察
我是花蝕,曾經是研究鳥類叫聲的,現在是個獨立撰稿人、半吊子生態攝影師、狂熱的神廟迷和金屬黨。出版過幾本書,愛寫點自己關心的東西,關注啦你就知道了。
長按關注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獅子王,動物,科普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