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賈不妙(特約評論人)
臺北市長柯文哲在雙城論壇說出「兩岸一家親」後,臺南市長賴清德輸人不輸陣立刻在廣播專訪中喊出「我主張臺灣獨立」、兩岸是「國際關係」,表面上看似企圖接收不滿柯P兩岸主張的綠營選票,實際卻是這兩位內外科醫師市長連手在兩岸政策上邊緣化蔡英文。 柯文哲7月1日赴上海出席雙城論壇,這是他任內第二次參加由大陸主辦的這項活動,適逢蔡當局上臺、兩岸關係冰凍之際,柯P在論壇致詞時表示,兩岸關係是影響臺灣民眾生活的重要因素,若大家都能以民眾的福祉為目標,秉持「兩岸一家親」的信念,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同追求兩岸人民更美好的未來,現在面臨的一些僵局是可以克服的。 柯P的「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等言論,「獨派」團體大表不滿,發動輿論圍剿,甫完成訪美之行的賴神見狀,藉由上廣播節目之機,大談他對兩岸關係的主張,也趁機對他先前所提「親中愛臺」引發的爭議,消毒一番。 賴清德說,「兩岸關係其實是『國際關係』,看美國的態度就非常清楚」,美國政府把對臺六項保證、美中三公報、《臺灣關係法》並列同等重要,「所以(兩岸)基本上是一個『國際關係』」。 賴神這番言論,無疑推翻先前他接受親綠平面媒體專訪,暢談「親中愛臺」的完整論述。他指出,所謂「親中愛臺」,與馬英九接受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僭越人民決定自己未來前途的「傾中賣臺」不同,是以臺灣為核心,向中國(大陸)伸出友誼的雙手,希望求同存異,透過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理解、諒解、和解,進而兩岸和平發展。 賴清德並大言不慚地說,這樣的理念其實和臺中市長林佳龍的「知中」、臺北市長柯文哲的「友中」、桃園市長鄭文燦的「和中」,以及高雄市長陳菊的「和平發展」理念一樣,意圖將其他綠營執政的三都市長及柯P納入同一戰線中。 柯文哲、賴清德皆以地方首長的身分表達其對兩岸關係的主張,從兩岸交流的層面觀之,過去八年馬英九團隊對大陸的開放政策,因兩岸頻繁的交流、陸客來臺觀光消費對臺灣地方各種產業已起到極為深層的影響。蔡英文上任後,兩岸關係冷和,陸客來臺旅遊人數急速下滑,嚴重衝擊臺灣民生經濟,蔡當局對此卻束手無策,任憑情勢惡化,也無法端出拼經濟的菜單,身為地方父母官的柯、賴,深知兩岸關係是蔡當局的罩門,必須找尋突破口,差別在於兩人因政黨背景不同,方法也有所差異。 從政治層面分析,柯、賴以「直轄市長」之姿大談對兩岸關係的看法,意味著蔡當局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已觸礁,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民意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僅有三成左右的支持度,代表臺灣民眾對小英提不出可行的兩岸政策感到失望,卻給了柯P、賴神一個端出其個人對兩岸政策主張的機會。 再從民意角度切入,不論是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抑或是賴清德的「親中愛臺」、主張「臺獨」及兩岸是「國際關係」,都給了藍綠支持者在未來兩岸政策的偏好上,有不同的選擇,換言之,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已是昨日黃花。 對蔡英文而言,儘管賴清德投機地以「臺獨」論包裝「親中愛臺」,但他敢說出「臺獨」,「獨派」定會買單,等於挖走了意識形態極左那一端的選票,亦即小英勝選的選票結構中,賴神偷走了她的基本盤。 柯文哲的主張,則是讓小英在都會區的中間選票轉而流向柯P的白色力陣營中,去年小英在臺北市的得票率贏過國民黨的朱立倫,理由是維持現狀對中間選民有安定作用,但一年過後卻證明小英的兩岸政策是大陸拒收的「番石榴票」(臺灣金融業的臺語用詞,意思是「空頭支票」),中間選民看到柯P的兩岸一家親受到大陸歡迎,兩相權衡之下,不言可喻。柯文哲、賴清德的兩岸主張雖然南轅北轍,這是基於不同的市場考慮,但至少都說出了心中最真實的想法。然而,已經「執政」的蔡英文迄今仍雙唇緊閉,不願說出心中對兩岸關係最真實的想法,結果是不僅臺灣民眾看不懂,就連她的幕僚也猜不透,不用多久,小英的兩岸政策勢必淪為邊緣化。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共1頁
相關文章
特別策劃
更多聚焦臺島
更多臺島夜話
更多獨家評論
更多各抒己見
臺海視點
更多評論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