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是一個聽上去海闊天空無限自由的詞彙,流浪的人仿佛擁有了全世界,很多思想家和偉人都會選擇讓思想去流浪,在物質已經十分富足的今天也有很多人會選擇去放空,讓自己進入一種流浪的狀態身心思想狀態,當然,不乏有勇敢者,一些行為藝術家會選擇真正的踏上流浪的旅程。
然而,這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流浪者是無奈的,他們用自己的人生詮釋了流浪的真正內涵,那並不是沒自由,而是真正的束縛。
《流浪貓鮑勃》是這樣一部電影,詮釋流浪的真正含義,自由的人是真正擺脫了流浪的人,不僅僅是生活狀態也是內心狀態。
一個人和一隻貓:
《流浪貓鮑勃》是英國的一部電影,以一個成為流浪漢的癮君子和一個流浪貓為主線展開整個故事,從電影的角度來說,這部電影並沒有用到太多的電影語言和炫技似的拍攝,非常樸實,但是這部電影的拍攝難度和電影語言的表達強度絕對是上乘的。
在拍攝難度方面,電影最難拍的三種事物,一個水水中的場景,一個是嬰孩,一個是動物,之所以說這三種事物不好拍就是因為難以掌控,其中最難的就是拍動物,因為動物是人類完全無法去掌控的,攝影師需要跟隨動物的狀態不斷的快速的調整自己的拍攝方式,難度可想而知。
電影語言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但是總結起來就是有助於全面表達整部電影的手段和方式。《流浪貓鮑勃》當中並沒有使用太多複雜的手段和方式,有幾個特寫,還有幾個流浪貓鮑勃的第一視角,除此幾乎沒有其它特別的地方,而這部電影的厲害之處正在於此,就是如此簡單的電影語言,不但將整個故事講得非常清楚,而且還能觸動人的心弦,將愛情、親情、友情以及社會的正與反融合在一起,清晰明了的擺在人的眼前,每一下都在觸碰人的內心。
詹姆斯與父親的三次相遇,與貝蒂之間的美好相遇,朋友巴茲過量注射後死亡,即便努力即便積極的改變但依舊被人排擠被人誤解。在一個本是美好的故事中穿插的這些悲傷,令人感慨感嘆,但總能恰到好處,導演總能留下那樣一個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
流浪的貓與靈魂:
鮑勃是流浪貓,但是它的流浪只是單純的沒有棲身之所,而詹姆斯的流浪是因為心靈難以找到一個棲息的地方。
詹姆斯父母離異,他跟隨母親去了國外,家庭破碎讓他徹底沉淪,正如他在成功回到正常生活之後跟父親所說的那樣,他上一次清醒的時候還是十一歲。
對於詹姆斯來說,他的身體流浪是生活所迫,但是他的靈魂流浪則是一種自我放逐,但是當他能夠寬容平靜地去看待家庭和生活的不幸時,他想要擺脫當下的狀態,此時他才發現,自己的靈魂已經被放逐太久,想要努力找回抓住卻怎麼愈發的難以觸及。
鮑勃的出現,就如同上帝賜予了他一個新的靈魂,他可以對難以觸及的曾經釋然揮手,迎接全新的自己和生活。
當流浪的貓遇到流浪的靈魂,兩者都從彼此那裡找到了自己的棲息之地。
流浪的自由:
擺脫流浪才能獲得自由,這是《流浪貓鮑勃》最發人深省之處,詹姆斯和鮑勃都在努力的擺脫自己的流浪狀態,都希望能夠有一個正常生活,鮑勃在詹姆斯的照顧下感受到了溫暖,從而與詹姆斯建立了深厚的難以割捨的情感,而詹姆斯則以此為支撐十分堅定的向著不流浪的未來邁著步子。
貓和人之間的串聯讓它們都獲得了自己所期望的生活狀態,而且他們都從流浪進入了一個不流浪的狀態,鮑勃被拴上了繩子,詹姆斯則需要有更多的牽掛,但這正是希望和自由光芒。
《流浪貓鮑勃》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從電影的拍攝和故事的敘述來說,這部電影的還原度很高,而且其中不乏有創作者對於自己對於社會和生活的思考,對於流浪的自由的思考,對於親情和家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