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原始烏龜的龜殼是怎樣形成的

2020-12-05 生物谷

專題:Nature報導

來自中國西南貴州省晚三疊世海洋沉積層的一個保存完好的距今2.2億年前的化石,為了解烏龜獨特的身體結構形成中的中間步驟提供了線索。這一分支中的傳統形式很罕見,使得該過渡階段成為爬行類演化中的一個未解之謎。所發現的這種烏龜是已知最原始的烏龜。它有一個充分發育的胸甲(腹部皮膚上的盔甲),是在龜殼(龜的殼結構的背部上半部分)之前形成的。在這一化石中,龜殼僅由神經板(髓板)組成。這表明,龜殼是通過神經板的骨化和肋骨的增寬形成的——這個過程類似於今天小烏龜的發育模式。(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Nature 456, 497-501 (27 November 2008) | doi:10.1038/nature07533

An ancestral turtle from the Late Triassic of southwestern China

Chun Li1, Xiao-Chun Wu2, Olivier Rieppel3, Li-Ting Wang4 & Li-Jun Zhao5

1 Laboratory of Evolutionary Systematics of Vertebrates,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PO Box 643, Beijing 100044, China
2 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 PO Box 3443, Station D, Ottawa, Ontario K1P 6P4, Canada
3 Department of Geology, The Field Museum, 1400 South Lake Shore Drive, Chicago, Illinois 60605-2496, USA
4 Geological Survey of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5, China
5 Zhejiang Museum of Nature History, Hangzhou 310012, China

The origin of the turtle body plan remains one of the great mysteries of reptile evolution. The anatomy of turtles is highly derived, which renders it difficult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s of turtles with other groups of reptiles. The oldest known turtle, Proganochelys from the Late Triassic period of Germany1, has a fully formed shell and offers no clue as to its origin. Here we describe a new 220-million-year-old turtle from China, somewhat older than Proganochelys, that documents an intermediate step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hell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 A ventral plastron is fully developed, but the dorsal carapace consists of neural plates only. The dorsal ribs are expanded, and osteoderms are absent. The new species shows that the plastron evolved before the carapace and that the first step of carapace formation is the ossification of the neural plates coupled with a broadening of the ribs. This corresponds to early embryonic stages of carapace formation in extant turtles, and shows that the turtle shell is not derived from a fusion of osteoderms. Phylogenetic analysis places the new species basal to all known turtles, fossil and extant. The marine deposits that yielded the fossils indicate that this primitive turtle inhabited marginal areas of the sea or river deltas.

相關焦點

  • 烏龜的龜殼為何會進化出來?只是為了自我保護?其實那是肋骨!
    說到有堅硬外殼的生物,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烏龜吧,它們堅硬的後殼給身體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護,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只需要將頭部和四肢躲進厚重的殼內,就可以順利逃脫了,因為面對烏龜種種的後殼,捕食者通常都無從下口。因此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都認為烏龜之所以會進化出厚殼,是用來保護自己的盔甲,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為何會進化出龜殼呢?
  • 烏龜的龜殼能夠和烏龜分開嗎?一旦分來會怎樣?很多人都想錯了!
    龜甲可以很好的保護自己,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烏龜還可以將自己的頭與四肢縮進龜殼之中,在一些電影中,甚至一些海龜離開了自己的殼依然活著,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烏龜真的沒有了龜殼的話,到底能不能活下去呢?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
  • 龜殼是怎麼進化來的?
    龜殼就像盒子一樣裹住烏龜的身體,只在頭、頸、前後腿以及尾等部位開放,方便烏龜在危險時縮進殼裡。這種結構在脊椎動物中是絕無僅有的。想像一下,假如你的肩膀陷進胸腔,你的手臂還能動彈麼?但烏龜的四肢卻能。自19世紀初以來,動物學家一直在研究現代龜類的胚胎,來追蹤龜殼的發育過程。他們證實,龜殼的不同部分是由骨骼的不同部分——主要是脊椎骨和肋骨——發展而來的。
  • 科學家發現2億年前烏龜:竟不會將頭縮進龜殼
    你知道2億年前的烏龜是什麼樣的嗎,最顯著的調整就是,不會將頭縮進龜殼。在阿根廷西北部的聖胡安省,古生物學家發現了約20種三疊紀物種的化石,其中包括至少4組這種遠古烏龜的化石。
  • 2億年前,烏龜竟不會將頭縮進龜殼!
    )阿根廷古生物學家日前復原了距今約2.05億年前的烏龜化石並製成標本,這一發現為學界研究三疊紀時期動物的進化提供了重要支撐。這些烏龜化石分別於2015年和2018年被發現,阿根廷古生物學家近期才完成復原並製成標本,復原後的龜殼直徑在40至50釐米之間。
  • 烏龜離開了龜殼還能存活嗎?科學家:它就相當於是烏龜的骨架
    比如說烏龜。眾所周知,烏龜的壽命是很長的,就算是有一天你離開了這個世界,它可能還活著。我們都知道,烏龜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它身上背著的那個殼了吧,烏龜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選擇將頭部縮進自己的保護殼裡面免受傷害,「縮頭烏龜」這個詞也就是這麼出來的。在有些動畫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情景,那就是烏龜會脫離自己的殼,但仍然是活蹦亂跳的。
  • 2億年前烏龜雖然已經形成龜殼 但不會將頭或者四肢縮進龜殼中
    2億年前烏龜雖然已經形成龜殼 但不會將頭或者四肢縮進龜殼中(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華網:阿根廷古生物學家日前復原了距今約2.05億年前的烏龜化石並製成標本,這一發現為學界研究三疊紀時期動物的進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 烏龜遇到平頭哥會怎樣?烏龜縮進龜殼,沒想到蜜獾手段更加殘忍
    烏龜遇到平頭哥會怎樣?烏龜縮進龜殼,沒想到蜜獾手段更加殘忍非洲亂不亂,平頭哥說了算,平頭哥天生英勇善戰,幾乎沒有它們害怕的動物,烏龜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迅速的縮在自己的龜殼當中,堅硬的外殼是保護自己的利器。
  • 原始烏龜並不會縮頭,古生物學家找到證據,2億年前它們長相怪異
    早在2015年的時候,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就在西北部的聖胡安省發現了20種古生物化石,經過鑑定它們都是生活在三疊紀時期的古生物,這次復原的遠古烏龜就是從那一批化石中發現的。研究人員復原了遠古烏龜的樣貌之後,發現它那時候已經長出了龜殼,但是四肢和頭部無法縮進龜殼裡面,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烏龜會進化出龜殼?
  • 原始烏龜並不會縮頭,古生物學家找到證據,2億年前它們長相怪異
    龜殼最重要的作用是保護烏龜的身體,堅實的龜殼一般可以承受住天敵的攻擊,在烏龜意識到危險出現的瞬間會立刻將頭和四肢都縮進龜殼裡,好將自己保護起來。,那時候的海龜群體中大多數個體都未長出龜殼。至於這些空洞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用處?
  • 3D列印龜殼!受傷烏龜換新甲後看起來毫無違和感
    一隻在森林大火中失去「護甲」的烏龜日前有幸成為首位3D列印技術的動物受益者:在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它獲得了一套量體定做的「人造龜殼」。   美國《赫芬頓郵報》23日報導稱,前不久這隻名為「弗雷迪」的雌性烏龜在一場森林大火中被嚴重燒傷,損失了大部分的龜甲。失去護甲對烏龜而言幾乎是死路一條。巴西聖保羅一支由獸醫、3D設計師組成的志願者團隊決定幫它打造一套「人造護甲」。   即便有3D列印技術的支持,為烏龜打造一套完全合身的龜殼也堪稱一項挑戰。
  • 烏龜離開殼會怎樣?還能活下去嗎?科學家解剖後給出答案!
    說起烏龜,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烏龜天生都長著非常厚重的烏龜殼,看起來非常的憨厚可愛。不過我們大家也都知道烏龜實際上是一種生命力非常強的動物,無論是在陸地上還是在海裡都能生活的很好。因此在世界各地都有烏龜的存在,而因為其壽命較長,所以一直以來都受到了科學家的關注。
  • 烏龜沒了龜殼會怎麼樣?專家將烏龜殼解剖後,看到的一幕讓人傻眼
    烏龜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動物,如今隨著養寵物潮流的興起,烏龜也成了很受歡迎的寵物,它們不僅長壽,而且養起來也很簡單,不需要遛不需要哄,只要給水給食就可以了,不過相信很多養烏龜的人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烏龜會不會和動畫片裡一樣,龜殼可以隨意「拆卸」。
  • 古代人為什麼使用龜殼進行佔卜?
    中國古代的佔卜文化源遠流長,原始先民對於自然規律還缺乏充分的認識,比如我們目前所見怪不怪的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對於先民來說都是難以解釋的神秘事件。也有10格的,代表十天幹,龜殼的底部又有12格,代表十二地支。在一個小小的龜殼之上,包含著無盡的奧妙。烏龜龜殼的特徵,剛好和八卦的天地人、三才,佔卜理論中的天幹地支像對應。不管是出於巧合,還是龜真的是神物,總之,這種特徵,使得龜在古代佔卜中成為一種重要的工具。還有第三種原因;烏龜的習性。在我國,民間有一句諺語「烏龜背冒汗,出門帶雨傘」。
  • 烏龜好養嗎?怎樣正確的飼養烏龜
    現在很多人的家裡都有隻烏龜,都覺得烏龜要比魚好養多了。曾經去過姨夫家,天那他家的烏龜有三個巴掌那麼大,他家小孫子都可以站到它身上。
  • 每做一份龜苓膏,就有一隻丟了龜殼的烏龜死掉?網友:笑出鼻涕泡
    每做一份龜苓膏,就有一隻丟了龜殼的烏龜死掉?很多人聽到龜苓膏這個名字的時候,只是感嘆這個點心他的名字有一些獨特,而且因為它比較特殊,所以一下子就記住了,卻沒有深思龜苓膏到底是什麼含義,大家都以為龜苓膏只是起了一個名字而已,其實它是真正的採用烏龜的龜殼做成的。如果有仔細的看過龜苓膏的配方,就會發現龜苓膏裡邊除了各種各樣常見的食材之外,中藥材裡頭還有一樣就是龜殼。
  • 烏龜縮進龜殼躲避老鷹捕殺,不料老鷹技高一籌,鏡頭記錄全過程
    烏龜縮進龜殼躲避老鷹捕殺,不料老鷹技高一籌,鏡頭記錄全過程 2020-11-25
  • 小烏龜橙色龜殼猶如鮮橙引發熱議,網友曝背後可憐真相:壽命極短
    大部分的烏龜龜殼多為深色,但日前竟在網上瘋傳「水果系」烏龜的照片,罕見的亮橙色火速吸引許多人的目光,不少網友都大讚「好漂亮」。不過同時也有網友指出,這些烏龜的顏色雖然鮮豔,但卻非常可憐,因為它們患有白化病,體內缺乏黑色素,所以容易曬傷或被獵捕,壽命大多不長。
  • 烏龜的龜殼除了好看,還有很多大用處呢.
    龜殼好不好,有沒有細緻的刀刻紋、精美的色澤、歷史的滄桑感,都可以印證龜的成長和魅力。      當然,評價一隻龜的品相不僅僅只是看龜殼啦,還有紋路和膚色,各種細節。但有時候也勸勸自己別追求太完美,不然真的很累的哦。
  • 奇怪又有趣的現象:陸龜不慎跌下水池,爬上岸時,龜殼卻飛滿蝴蝶
    在影視劇中,當蝴蝶落在人的身上,和人一起飄飄起舞時,畫面很美,而當一隻烏龜龜殼飛滿蝴蝶時,那又是什麼情景呢?在南非的一個水池中,有攝影師就曾拍攝到這奇怪又有趣的現象:一隻陸龜不慎跌下水池,爬上來時,龜殼卻飛滿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