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很多弱點,每個人都是如此,只不過有些人選擇妥協,而另一些人,終生都在與這些弱點對抗。我們表現出來的語言及行為,就是對抗或者是放棄的結果。
人有一個很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的眼光,在意別人如何看自己,如何評價自己。只要我們細細想來,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多麼阻擋自己肆意人生的弱點。
很多時候,我們在意的都是周圍人的眼光,太遠的人我們感受不到,所以若我們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便註定,只能活在別人的眼界範圍之內。
人在幼年,在意別人的看法是本能
在意別人的眼光,這個特點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我們都是在幼小的階段成長而來,那個時候,我們沒有獨立過活的能力。
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在與同學夥伴的共處中生活。那時我們過於幼小,父母與老師來說對我們來說是最權威的存在。好好的成長是一個生命體的本能,於是,我們必須在意父母及老師這樣權威人士眼光。
我們在意自己夥伴與同學的看法,因為,我們必須生活在那個集體之中,並且無法選擇,也無法逃離。
周圍的人,組成了我們接觸這個世界的小社會,我們再以這個社會的看法,幾乎是出於本能。
人總要成長,自己識別對與錯
腳下的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成長也是一點一點的來。當我們成長為一個大人的時候,內心已經有了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自己人生的認定。
明明我們已經有了獨立的自我,但很多時候我們的潛意識中,還會在意別人的看法,甚至把這些看法,認定的無比重要。
我們已經不是一個小孩子,由周圍的人來判定自己的好與壞,對與錯。他們又能了解自己多少,他們又能看過多大的世界,他們說的,只不過是自己內心認定的那個。
不要過於在意別人的說法,我們總要自己能知道對與錯。每個人只看一個結果,而且都是自己曾經的結果,誰又能知道自己內心那個美麗的夢想呢?
順著別人的心意而活,有時是一種懦弱
很多人有類似這樣的處事方式:他們在意別人的眼光與說法,並按照別人的說法去做。當碰壁與失敗的時候,又會把把這種失敗,認定為是別人的錯。
他們在意,看起來比自己過得好一點的人的說法,並且內心認定如果自己這樣做的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但很多時候,他們會在一件事情上淺嘗輒止,並且,別人說那條路並不一定真的適合自己走。
而這時,他們並不認為是自己失敗了,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把這個錯誤,歸結於給自己指路的那個人身上。
於是他們自己一身輕鬆,總是能把自己過不好的責任推在別人身上。其實,這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他們自己沒有承擔失敗的能力,卻又在意別人如何說,如何看。
別苛求別人的認同,人與人並不相同
人活世間,熙熙攘攘,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上。看似擁擠的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各自生活於自己的空間之中。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之路,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也許用在自己身上正確無比,可以為自己排憂解難。但用在別人身上,卻未必是一件好事。
適合別人的,並不一定適合自己,同樣的,適合自己的,也並非適用於所有人。
別苛求別人認同自己,別苛求別人與自己的想法相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我們在各自的世界中成長與成功,根本無需在意別人如何說,如何看。
結語:
我們每個人都想活出自我,卻又總是不自覺的在意別人的眼光。甚至在意某個人的某個說法,會被某句話打擊,會因為某個看法失去自信。
不得不說,人有時候就應該活得執著一點。每個人都有內心那份執著的夢想,並不為外人所知。周圍人看我們,只是過去的一個結果,他們又能知道自己多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見與短淺,若太在意周圍人的眼光與看法,便會在周圍人搭建起來的偏見中,處處碰壁,無法走向自己的遠方。
人生一輩子,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具,規定你應該如何去活。相反的,每個人都活出自我,才最對得起自己,不枉來此生。
願我們的相逢,不早不晚,恰在最好的時候。喜歡就留下,點擊【關注】,餘生漫漫,唯願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