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狗狗送到寵物醫院潔牙,沒想到竟然被拔掉17顆牙齒,每顆還要收450元!」據紅星新聞報導,8月25日,謝女士帶著10歲的貴賓犬「咖啡」來到成都瑞鵬寵物醫院麗都分院做日常潔牙。令她大跌眼鏡的是,愛犬潔完牙後,醫生端出一盤血淋淋的牙齒,告知她狗狗拔了牙齒,需要繳費。對此,該院負責人表示,潔牙前有告知主人潔牙可能會導致牙齒鬆動,鬆了的牙齒需要拔掉。不過,該負責人承認在拔牙過程中存在疏忽,確實沒有通知犬主人,會承擔相應責任。
說好的潔牙,最後變成了拔牙,這想想確實是讓人糟心。儘管該院負責人表示給寵物狗潔牙可能會導致牙齒鬆動,但拔牙前未通知主人,這恐怕多少顯得不專業。更關鍵的是,拔牙收取的費用是按牙的數量計算,這難免讓人懷疑這17顆牙是院方為了多收取費用而拔掉的。目前,雙方已就此進行協商,結果尚且不明,但此事所反映出的寵物醫療行業的監管缺失、標準不明等問題,應該在更大範圍得到關注。
據報導,中國寵物市場近些年增長迅速。《2018 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 年中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 1708 億元,比上年增長 27%。而在寵物服務消費中,醫療服務消費佔比最高,狗主人在寵物醫療上年均花費 1557.2 元,貓主人為 1446.1 元。可在寵物醫療市場持續壯大的另一端,行業的規範性卻未同步跟上。
目前,國內寵物醫療行業還沒有專門的定價標準,行業自身的指導性標準也尚未出臺,行業定價主要是市場進行調節,價格也是開放的,這引發了許多爭議與糾紛。價格不透明、亂收費突出就是一個典型問題,同一個寵物手術,在不同的寵物醫院價格相差非常大。
如果說寵物醫療價格遵循的是市場的自我調節還說得過去,那麼該行業的專業性和安全要求以及相關技術標準都缺失或是陷入「自說自話」的境地,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國寵物醫療行業現在整體上仍處於「小作坊」階段,專業性嚴重不足,也缺乏標準化管理。據媒體調查發現,2018年全國有近10萬寵物醫生,而取得執業獸醫資格證的人員不足6萬人,獸醫執業資格偽造、寵物醫院常規經營執照偽造等現象,在行業內比較突出。而出現寵物「醫療事故」時,醫療糾紛到底該如何化解、定責,目前也仍無明確的規定和調節機制。很顯然,在這些方面,必須要建立與行業發展相適配的第三方監管系統。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6年全國就有寵物約2億隻,其中有1.2億隻寵物狗,8000萬隻寵物貓。而隨著老齡化社會和單身社會的到來,寵物數量也在快速增長之中。一個行業在最初的發展階段走在了監管和標準的前列,這並不奇怪。但寵物經濟在這些年快速擴大,眼看著即將達到2000億的規模,如果從寵物醫療到寵物藥物、寵物殯葬等各方面依然長期陷入「無規則」的尷尬,則不僅將給寵物主人帶來諸多不便,也將影響寵物經濟的良性發展,寵物醫療的專業化、規範化更無從談起。
近幾年,有關寵物產業立法的倡議,在業界和一些城市也已經被提出。從發展現狀來看,無論是寵物醫療,還是其它與寵物有關的產業,其標準和法律確實都不應該再繼續空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