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熊貓,大家都會想到竹子。的確,對於一個大型哺乳動物來說,竹子作為主食非常令人詫異。但它對竹子確實是真愛,甚至達到了&34;的境界。
據調查,大約有20種不同種類的竹子可供熊貓食用。熊貓中有的營養不良,為了補充能量,每天要消耗20公斤的竹子,而吃完這些竹子需要16小時之久。在它們的一生中,熊貓花了55%的生命周期收集、準備和吃竹子,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了!
熊貓吃東西的樣子也十分憨態可掬,像人一樣坐在地上,雙手捧著竹子吃。吃飯是熊貓生活的一件大事,睡覺也是,幾乎是吃飯和睡覺交替銜接。
在野外,大熊貓會在兩次進食的間隔睡2-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臥、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愛的睡覺方式,和家養的貓沒有什麼區別。
但在動物園裡面,大熊貓每天可以得到兩次定時投喂,不用浪費時間去找食物,這樣他們就有更多的時間用來癱著休息。大熊貓雖然很胖,但也是靈活的胖子,可以把&34;的身子擺弄成各種各樣的姿勢,最喜歡的方式就是把腿撐在樹上,用手捂住眼睛,這樣既可沐浴和煦的陽光,又可以避免陽光對眼睛的刺激。不過貌似不遮眼睛也沒人看得出來哈!
除了吃竹子、睡覺,大熊貓也會抽出少量的時間出來玩耍。人們卻在玩耍的時候意外發現大熊貓的一個秘密——底盤低。當熊貓在落葉堆中玩耍翻了個四腳朝天時,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熊貓的小jio和粗粗胖胖的小短腿,實在是萌翻啦!
大熊貓,是曾經的食肉動物,雖然改吃素,但還沒有進化出草食性的腸胃。究竟它是如何用一個食肉動物的消化系統,消化了佔自己食譜99%比例的竹子並生存下來的?
一起搖擺
科學家團隊對大熊貓基因組的測序之後發現,它們並沒有消化植物的酶的表達基因。比如人類有唾液澱粉酶,可以分解澱粉,但是大熊貓體內並沒有可以用來消化的酶。所以大熊貓的消化系統中可能是由細菌來幫助消化竹子中的纖維素。
帶著這個猜測,中科院的專家們對大熊貓的粑粑展開天羅地網的研究,終於發現:大熊貓的消化道內確實有類似草食動物的細菌——一共有13種能分解纖維素的細菌;其中7種則是大熊貓獨一無二的。
因為吃竹子獲取的能量比較少,所以要不停地吃。但是腸胃消化的速度比較慢,因此吃得多,排得也快。因此就會出現&34;這種奇觀。進食的時間長,排便的次數也多,一天拉屎40次也就順理成章了!
見過竹子的都知道,竹子還是挺鋒利的,不小心就被會劃傷,那以竹子為食的大熊貓為什麼不會剌傷嘴巴呢?
其實熊貓雖然是吃貨,但也不是什麼竹子都吃。它非常挑剔,絕對不會選擇扎嘴巴的老竹子。它們會用嗅覺跟視覺雙重搜索和確認,只選擇鮮嫩的新竹。看不上眼的竹子就會被狠狠丟棄!它們才不會這麼糟蹋自己的嘴巴。
他們一般先從中間折斷竹子,然後把外面那層綠色的皮咬下來吐掉,就好像我們吃甘蔗一樣,再小口小口地咀嚼。由此看出,它們吃的是白嫩嫩的莖芯。
當嫩枝嫩莖吃完以後它們才會考慮吃葉子,吃葉子又是不一樣的工序了。首先把一片片葉子從竹枝上捋下來,把散落下來的葉子聚集起來,用爪子把露在外面的竹葉捲成雪茄狀,然後享受地吃下。吃得這麼講究,耗費十幾個小時也就不足為奇了!
翻滾吧!
有人好奇吃竹子是不是拉出來的屎不臭呢?確實,大熊貓的便便夾雜著竹渣,沒有一般便便的味道,反而散發出竹葉的清香。但圍起來也不像新生的竹子,帶著一點破舊的竹蓆的味道。
有人把熊貓便便用冷水衝泡(千萬不要用熱水,味道你懂的),顏色看起來和普通的龍井一樣,但沒有那麼清澈,聞起來還是帶有腥臭味,冒險嘗一口,這酸爽不敢想像,不過證明了屎還是屎,香不了!
文 | 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