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昨天是入伏第一天,結果大家也看到了,一點沒有盛夏那種炎熱感覺——早晨最低氣溫21.4℃,下午2點,最高氣溫也只有22.8℃。甚至有人調侃,「長三角地區都可以衝擊下『入秋』了。」
受冷空氣和降雨的影響,這兩天杭城確實比較涼快,但夏天就是夏天,隨著副熱帶高壓加強北抬西伸,今天開始,這輪雨水差不多就到頭了,天氣也會逐漸熱起來。
杭州氣象臺預測,今天白天以多雲到陰的天氣為主,山區午後有些分散性的雷陣雨。7月18日-19日,杭州處於副高邊緣,也會以多雲天氣為主,午後可能會有雷陣雨。另外,7月19日傍晚到20日,還會有一次陣雨或雷雨過程。氣溫方面,今天最高氣溫將回升至30℃以上,周末更是會向35℃以上的高溫靠攏。
今年「頭伏」熱度如何?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石妍介紹,今年「頭伏」前期,全國相對比較涼爽的地方就是長江中下遊一帶。由於7月20日之前,長江中下遊一帶仍多降雨,在陰雨天氣的「打壓」下,上述地區整體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
全國範圍的大城市中,福州、廣州未來一周都將持續高溫天氣。而且,華南地區的熱是「悶熱」,無論最高氣溫是否超過35℃,體感都會非常熱。
根據中國氣象頻道氣象分析師信欣提供的歷史數據,從最熱40天的平均氣溫統計看,全國省會城市(首府/直轄市)中,最熱的是南昌,杭州排第四,僅次於武漢、長沙,排在福州前。
今年三伏會涼快點嗎?預計今年「頭伏」期間,江南中南部,華南等地仍然多高溫天氣,局地最高氣溫甚至將超過40℃。
信欣表示,今年,福州、廣州、海口都連續報了7天高溫。其中,廣州目前已經高溫三連擊,正經歷今年以來持續最久、最強的一輪高溫過程。福州也類似,7月11日-15日,福州連續5天出現高溫,而且還是「高」質量的高溫,均達到了37℃或以上,7月13日福州最高氣溫更是達到40.3℃。目前預報,福州連續高溫日數將達到12天,7月的高溫日數將達到16天,今年以來高溫日數將達到34天,無論是7月總數還是全年總數,都將提前超額完成任務(常年7月15.3天高溫,常年全年32.6天)。
雖然這幾天感覺很涼快,但出梅後,被副熱帶高壓控制的長三角地區很快就會升溫,天氣很可能從「水煮模式」一鍵切換成「燒烤模式」。別忘了,今年的「三伏」和去年一樣,足足有40天,跟梅雨一樣是超長待機。
遊埠豆漿搬回來了
昨天早上6:20,遊埠豆漿老闆葉軍發了條朋友圈:感慨萬千,歡迎新老顧客光臨,地址中山南路380號。
是的,遊埠豆漿從嘉裡中心搬回來了。嚴格地說,並不完全是搬回原來的城隍牌樓巷,而是搬到了和原址很近的中山南路這裡。
我一大早就趕過去看。8點左右,店裡大約坐了一半人,站在窗口看葉軍炸油條的時候,聽到一個老奶奶衝著葉軍喊:「你是開了家分店,還是搬回來了?」得到了「搬回來了」的答覆,老奶奶滿意地點點頭,然後跟我說:「他原來就在我家樓下的,我每天吃他家燒餅油條,吃了毛30年,現在總算又好吃到了。」
這兩年,遊埠豆漿真是一波三折。先是因為環境問題從城隍牌樓巷這裡搬到了嘉裡中心,然後又因為嘉裡中心這邊二房東的問題,今年一直無法開業。葉軍靠做外賣堅持了一段時間,但是他家產品一定是要現做現吃才最香,雖然說營業額一直還算過得去,思來想去,還是搬回中山南路這裡了。
城隍牌樓巷的老店,即使是生意最火爆的時候,遊埠豆漿的衛生也一直被一些食客詬病。最終搬出去,也是因為環境問題。這次搬到新址,葉軍說會花大力氣在環境整頓上,一定要做得清清爽爽。
新店的確是處理得清清爽爽,我在店裡的時候,正好碰到相關部門的人來檢查,轉了一圈以後,滿意地離開了。
環境改善了,價格也回來了
遊埠豆漿搬去嘉裡中心的時候,我去看過,葉軍當時跟我說,一直渴望重新搬回鼓樓這一帶:「很多老客戶和你一樣,特意趕到嘉裡中心來,吃好後和我說,東西都一樣,但是那股市井味道沒有了。」
什麼是市井味道,其實是沒有客觀標準的。我覺得,可以看來你店裡的人,是穿套裝的多,還是穿家居服的多;再就是看來你這裡的人,是講普通話的多,還是講本地方言的多。嘉裡中心的客戶,以周邊白領和遊客居多。而鼓樓這裡,遊客也有,但是更多的消費者是周邊居民。
從市井變成網紅,又從網紅回歸市井,反映在遊埠豆漿身上,就是價格。作為一個遊埠豆漿的老客戶,多年來對他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來這裡吃東西,10元錢一定管飽。在嘉裡中心那段時間,同樣的東西,就得十四五元才吃得飽了。這次搬回來,價格也回來了,葉軍說:「燒餅、油條、豆漿,是我家最出名的三件套,我定的價和從前一樣,3、3、4,加起來10元。」
事實上,中山南路這裡的房租,是比以前城隍牌樓巷那裡要貴的,但是葉軍說,不想漲價:「這裡的客戶都是老客戶,我定價要和這裡的環境匹配,不可以亂來的。」
味道怎麼樣?大家來嘗嘗
包括產品的經營範圍,也回到了從前。遊埠豆漿有段時間,簡直是什麼都賣。今天在中山南路店,我看到,賣的品種縮減到了常規的20種,然後每張桌子上點得最多的,正是遊埠豆漿賴以成名的燒餅、油條、豆漿。
我在三件套之外,又加點了一碗豆腐腦。推薦大家,一定要燒餅裹著油條吃,這就是我們杭州版本的三明治。點單的時候,只要聽到「一副燒餅加油條」,不用問,妥妥的杭州人來吃早飯了。
遊埠豆漿名聲在外,其實他家的豆腐腦做得一點不比豆漿差,雪白的蝦皮、碧綠的蔥花,再撒一點榨菜,就是我從小吃到大的杭州人熟悉的味道。
坐著慢慢吃的時候,我聽到老闆娘不停和進來的人打招呼,說得最多的兩句話就是:「搬回來了啊?」「是的,是的,我們搬回來了。」
不過,味道到底有沒變,我說了是不算的。雖然這段時間過得很艱難,葉軍依然豪爽地提供了100份套餐,請快報讀者來實地體驗下,到底還是不是老味道。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