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流浪動物救助站因資金短缺頻臨倒閉(圖)
原標題:煙臺流浪動物救助站因資金短缺頻臨倒閉(圖)
水母網12月25日訊(YMG記者張千帆實習記者王雪菲攝影報導)在車流不息的街頭,在髒亂的垃圾堆旁,經常能看到流浪狗的身影。長期缺少有效的防疫,假如市民被攜帶病菌的流浪狗咬了,那麼後果不堪設想。如今它們正漸漸成為城市的「動態隱患」。
「有些人只把狗當成是一個玩具,『衝動消費』後,特別是在狗遭遇車禍、疾病後就將其隨意拋棄。平時遛狗又不拴狗鏈,放任不管,導致狗之間盲目繁殖,造成一批又一批沒人管的小狗的出現。這些流浪狗經常成群結隊地招搖過市,隨意排洩糞便,還經常咬人。它們身上大多攜帶病菌、寄生蟲,又不能定期打疫苗,潛在危害很大……」談起流浪狗,從事多年流浪動物救助的王春紅,總有著說不完的話題。
由於沒有經濟來源,本報曾多次報導過煙臺最大的民間流浪動物救助站因為糧食及房租問題頻臨倒閉。不少市民看了報導後前往救助站送錢送物,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救助站還在苦苦支撐著。民間組織不堪重負,剛成立不久的企業辦的正規收容中心也面臨著資金等巨大壓力。
愛心苦撐流浪動物救助站
王春紅,和煙臺一群愛犬人士一同組建了煙臺目前規模最大的流浪動物民間救助站,愛狗的市民親切地稱之為「基地」。這是一個鬆散的民間組織,參與者平時通過QQ群和電話聯絡,不會為志願者建立什麼檔案,一切全憑自願。
在煙臺芝罘區幸福南路與G18高速公路輔路交界處的一處院子裡,救助站站長王春紅在忙著清掃犬舍。由於人手短缺,前幾日的大雪直至昨日方才清除乾淨。「基地」已經搬過3次家了,王春紅知道,未來可能會繼續「流浪」,但為了這些流浪狗,她將繼續堅持下去。
「最大的心願,就是能給這些狗狗一個穩定的環境,能讓它們不再到處流浪。」王春紅表示,救助站現有1500多隻流浪狗。流浪狗的急劇增多不僅帶來了經濟上的壓力,還需要很多志願者們來幫忙打理。「因為基地相對偏遠,這樣志願者們不好找,好多人都找不到。」
而資金問題更讓人頭疼,一個月下來,光是給流浪狗們的狗糧就要花費甚多,而每一條流浪狗被救助站收留時,不是有病就是有殘疾,給它們治病又是一筆不菲的花費。
王春紅現在就住在「基地」裡,每天6點多鐘就要起床開始清理犬舍、做飯,通常這些都忙活完就快中午了,餵完狗再挨個檢查下狗狗的身體狀況後,往往已經是晚上了。雖然周末會有很多義工前來幫忙,但平時就靠那麼幾個人支撐。每天這樣辛苦,心臟病、高血壓卻纏上了王春紅。
正規收容中心也為口糧犯愁
由東方市場發起的煙臺芝罘區犬業協會流浪動物收容站,在2010年經民政部門和畜牧部門審批成立,於2013年建成。在主辦方及廣大愛心市民的大力支持下,數百條遭遇不幸的小動物在收容站裡得到了妥善安置。
據悉,位於煙臺芝罘區北皂村農大路西側的煙臺芝罘區流浪動物收容中心雖有政府的支持,但由於芝罘犬業協會屬於一個民間團體組織,只能承擔基地的日常管理,擺在眼前的一個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就是流浪動物的口糧還是有缺口。
記者從交警、醫院等了解到,近年來,煙臺機動車為躲避馬路上的流浪貓狗引發的交通事故,呈逐年增多的趨勢。而因流浪貓狗引發的市民被咬、到醫院注射狂犬疫苗的情況也越來越多。此外,流浪動物因生存環境惡劣複雜,很大程度都會攜帶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成為傳播疾病的隱患。目前國內一些城市,曾嘗試對流浪動物進行集中捕殺,但因做法過於粗暴而遭指責陷入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
資金困擾煙臺流浪動物救助
隨著城市的發展,寵物增多,流浪動物問題已困擾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城市。這些流浪動物多是走失或被遺棄的寵物,如不及時給予絕育、救助和領養,任其野外大量繁殖,將嚴重影響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記者從市公安局了解到,煙臺曾於2007年1月1日出臺《煙臺市煙臺市區養犬管理辦法》,規範養犬。但面對越來越多的流浪貓和流浪狗,效果都不甚明顯。
王春紅建立的流浪動物救助站,是目前煙臺民間類似組織中規模最大的一家,而在煙臺,還有不少愛心人士設置的類似流浪動物收容所,大小不一,大都面臨經費短缺問題,有的在勉強支撐,有的被迫關門。
相比越來越多出現的流浪動物,民間的力量畢竟薄弱,而這些流浪動物確實給市民生活造成諸多困擾和隱患。採訪中,一些愛狗人士告訴記者,借鑑國外經驗,目前國內北京等城市已嘗試成立由相關職能部門牽頭籌辦官方主辦的流浪寵物收容救助機構。相對民辦,政府舉辦的救助機構在治理流浪動物方面,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