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黃是背部呈深藍色或淺藍色,一片一片的魚鱗外緣呈白色而左右瞼部,腹部以及各鰭基部呈赤色的錦鯉。
淺黃錦鯉是錦鯉的原始品種之一,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主要特徵為背部的鱗片呈現深藍色或淺藍色,鱗片的邊緣部分為白色月牙形。
這樣的花紋整條錦鯉魚的背部呈現出清晰明了且又整齊的網狀花紋,左右臉頰、腹部以及各鰭基部都為鮮豔奪目的赤色或橘黃色,鮮豔以及完美的體色表現色彩的強烈對比,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歷史發源:
在錦鯉的原始品種中,日本1830年以前,在日本千古志村的粘土質魚池鯉捕捉到突然變異,腹部為紅色全身青黑的淺黃真鯉。
鑑賞要點:
淺黃鑑賞要點主要有以下幾點之一即可。
背部的黃色鱗片排列整齊一致。黃色鱗片分布明顯的、均勻的深藍色斑或水藍色;側線下的橙紅色與背部的藍色鱗片、界限清晰;胸鰭、腹鰭分布對稱的橙紅色,最好橙紅色分布到鰭的基部。
再生鱗或顏色渾濁等都會降低觀賞價值,市場價值也相應下降。淺黃代表著淳樸、雅致、清爽及 素淨,在養殖過程中,備受錦鯉愛好者喜愛。
但大型的淺黃獨具風格,於池中悠然暢遊,頗有古風,令人愉悅。如同古香古色的茶道一般。淺黃錦鯉與鐵真鯉、泥真鯉一樣,都是以淺黃真鯉為始祖,是錦鯉原始品種中的一種。
淺黃錦鯉的品系分為紺青淺黃和鳴海淺黃兩個系統。紺青淺黃魚體呈鮮明的藍色,魚鱗整齊,排列緊密,屬黑色質地系統中的始祖;
鳴海淺黃的鱗片中央呈深藍色,而鱗片外圍的顏色轉淡,其頭部呈出淡藍色之白色或淡乳白色,頂部潔白,毫無雜質,屬白色質地系統錦鯉的始祖。
鳴海淺黃與瀧淺黃雜交選育出紅白 錦鯉、大正三色、白別甲、五色錦鯉、藍衣錦鯉等品種,與德國鏡鯉雜交會培育出秋翠錦鯉等品種。
淺黃錦鯉最為精彩之處在於魚體背部整齊一致的網狀魚鱗,若藍色鱗的排列混亂,將是淺黃錦鯉最大的缺點。
鱗片如遭到損傷、發生掉鱗,受傷處重新長出的鱗片會比正常的鱗片小些,其整齊一致的藍色就會發生顏色上的不均,從而導致觀賞價值降低。
藍色的魚鱗上有深藍斑或淡水藍色斑點是可以允許的,但必須都是明亮、清澈而且平衡的;
如果是在一片片藍色鱗中有混濁的斑痕或墨 斑散布,使得純淨的藍色鱗片仿佛受到侵染,其觀賞價值也將下降;
魚體下半身的橙紅色與背部的藍色部分應當界線清晰,以側線鱗分界為最佳。
側腹部橙紅色向上 與藍色鱗重疊 ,也常見身體後半部的橙紅色向上卷至藍色背部的情況,但橙紅色和藍色的重疊部分看起來似乎較渾濁,減少了明亮、清澈的感觀,從鑑賞的角度來說這就是一個缺憾。
腹部的橙紅色和背部的藍色墨都不超過側線,這樣看起來就較整齊美麗。
淺黃錦鯉的胸鰭、腹鰭也有橙紅色的墨斑,鰭的基部上有如 昭和三色「圓墨」狀般的橙紅色斑紋的個體常常受到人們的喜愛。
如燃燒的火焰一般鮮豔的橙紅色斑紋進入鰭的基部的情況比較特殊,通常將此稱為「秋翠鰭」,是一個重要的鑑賞點。
淺黃錦鯉的腹部的顏色多呈鏽紅色,若呈現出鮮豔的橙紅色的話,則屬高品質淺黃。
如橙紅色滲入口部和背鰭、尾鰭,只要合理勻稱美觀,將不 會降低該鯉的觀賞價值。但也有完全沒有橙紅色的淺黃,通常這些品質的錦鯉都會作為次品處理了。
現在國內一些魚場都很少看到淺黃了,上品淺黃更是少見。能得一尾整齊美麗的上品淺黃也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