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溼熱,市場上的知了猴開始熱賣。還有一些市民去郊外樹林拿著手電筒尋找知了猴。知了猴油炸燒烤味道都很鮮美,是夏日裡一道熱門野味。記者調查青島市場發現,近年來知了猴的價格連年上漲,野生的越來越少。而周末去野外,會發現到處是知了的叫聲。有的大如洪鐘,有的低聲吟唱,有的還帶著「腔調」。記者採訪專家並實地採訪,告訴你青島地區知了猴和知了那些少為人知的新知舊聞。 記者 高靜文 實習生 劉金山 李彩虹
價格連年漲 一斤售價60元
在黃島路農貿市場,記者發現了賣知了猴的攤位。這家賣水產的店面前放著滿滿一盆活知了猴,記者詢問了一下價格:60元一斤。相比去年7月記者在南山農貿市場打聽到的50元錢一斤的價格,一年時間漲了10元。 「整個市場大概也就我們一家賣了。 」店主告訴記者,這兩年知了猴成了當季熱銷野味,幾乎都被抓沒了,就這一盆還是從親戚朋友那弄來的,價格自然不便宜,就這樣銷量仍然很好,一會兒工夫就賣沒了。
第二天記者到位於李滄區的交運興山路農貿市場,整個市場加上旁邊的早市也只有一家賣海鮮的攤位出售知了猴,這裡價格比市裡的稍稍便宜一點,但也賣到了55一斤。 「這已經算很便宜了,都是自己去公園抓的。 」老闆告訴記者,旁邊的滄口公園裡知了猴也越來越少,不知道啥時候就會「斷貨」。
餐桌上的知了猴又是什麼價位呢?記者先去了黃島路農貿市場旁邊一家餐館,這裡的一盤椒鹽金蟬賣到了48元一盤,分量也就是半斤不到,旁邊一家餐館則是38元一盤,老闆娘熱情地告訴記者這些知了猴是從他們老家菏澤那邊運過來的,一盤分量半斤,香酥可口營養價值高,絕對是上等的下酒菜。隨後記者在劈柴院發現一家店鋪銷售成串的油炸知了猴,10元一串,一串6隻。算下來將近1.6元一隻,也不算便宜。
前天上午,市民於先生在李滄區一處樹林發現了知了幼蟲整個羽化的過程,並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
①幼蟲正從蟬蛻中爬出。
②爬出後幾分鐘,幼蟲的翅膀
就生長出來。
先用開水焯 油炸燒烤均可
青島愛吃知了猴的人不少,對它做法也不算陌生。家住黃島區的趙女士就提供了油炸、椒鹽和燒烤三種做法。油炸知了猴前,將知了猴放入燒開的沸水中燙死。撈出後,放入清水中洗淨泥土。鹽水中泡三四個小時後,在鍋內蒸5分鐘,蒸出水分。往鍋內放油,油燒至4成熱時,放入切好的薑絲,煸炒出香味,倒入知了猴,不斷翻炒,炒至酥脆,當看到外殼變脆,顏色變金黃時,就說明已經熟了,加入細鹽、味精和孜然出鍋。
趙女士提醒,如果想要肉質更嫩一些,可以在油炸前,將天婦羅粉和水按1:1.5的比例,混合攪拌成糊糊,裹在知了猴表面再炸。天婦羅粉是日式的一種裹粉。在網上可以買到。也可以用麵粉雞蛋代替。在麵粉裡打上兩個雞蛋,再加入水,用筷子攪拌均勻。用筷子夾住蘸在糊糊裡,然後就可以放入油鍋裡炸了。
椒鹽知了猴的做法和油炸類似,只不過出鍋前將細鹽換成椒鹽,這樣口感更加香酥脆嫩。燒烤的做法則是將知了猴處理乾淨以後,用竹籤串好,放在炭火上燒烤熟後撒上孜然,就可以開吃了,簡單易做。趙女士強調,活的知了猴在做之前一定要泡在水中,防止它蛻殼變成蟬。
尋找知了猴 一宿能抓幾十隻
「跟你這麼一聊知了猴,就想起來小時候捉知了猴的時光了。 」採訪中趙女士開始回憶,小時候經常和同齡小孩拿著手電筒晚上去小樹林照知了猴,方言也叫截流龜,那時候樹林也多,一晚上找幾十個很平常,一般捉到很多的就會賣給專門到市場上賣的小販。一個三四分錢。 「天沒黑的時候,我們還經常在樹下的地上尋找一個個小眼兒,用手撥開,洞就會變大,裡面一般就會有還沒有爬出來的知了猴。這種幼蟲傍晚出來爬到附近的樹幹高處,在深夜的時候就會蛻殼變成蟬,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完全脫離舊的殼。 」有時候還能找到剛破殼不會飛的蟬,顏色很白,這種剛蛻皮的蟬也可以吃,口感很嫩。
趙女士告訴記者,感覺現在比以前難找了。蟬產的卵在地底下一般要潛伏三四年,才會出來。現在吃的人越來越多,因此也會有人專門養殖知了猴,目前油炸知了猴都成了飯桌上的名貴菜,價格更是像坐了火箭彈一樣飆高。 「現在想想,十分懷念那時候有蟬陪伴的夏天,蟬聲陣陣,現在有些地方的樹沒了,也就聽不到了。 」
它的蛋白質高過敏體質慎吃
除了美味,知了猴的營養也是不少商家宣傳的重點,「知了猴蛋白質含量豐富,是普通牛羊肉的三倍。」不少人都聽過這樣的說法。市立醫院本部營養科主任張海平指出,食物營養成分表上並沒有將昆蟲作為一類專門類別詳細介紹,也沒有知了猴營養成分的數值,只列出了每100克蠍子含有26.5克蛋白質,每100克蠶蛹含有21.5克的蛋白質,比照其他肉類來說,蛋白質含量確實挺高。不過知了猴所含的異物蛋白可能使一些過敏體質的人感到不適,因此食用前一定要認清自己的體質,不要因為嘴饞傷了身體。如果引起過敏,可不要耽誤,應該儘快去醫院做診斷。
青島三種知了叫聲各不相同
蟬在青島話中叫「截流」。去市郊野外聽「截流」的叫聲,發現聲音卻不一樣。專家介紹說,青島的知了主要有三種,學名分別叫蚱蟬、蟪蛄和蛁蟟,青島人分別稱為截流、吱吱兒和蜉截流。
最常見的截流學名蚱蟬,個頭最大,可食用的也是這種蟬。蟪蛄青島話叫吱吱兒,發聲單一,聲音為:吱——吱——。蜉截流學名不是蜉遊,而是蛁蟟。聲音叫起來有高有低,幾個音節不斷重複,青島人形容它的叫聲是:蜉——截——流,蜉——截——流。蜉截流的警覺性最高,一般爬在枝頭最高處,粘它的時候很容易失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