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留學生們的一個真實感受就是生活真是越來越難難難難難難難了。
放在以前,海歸還是一個頗為受用的身份,它代表一個人有一定的見識、出色的外語水平和過硬的學術素養。
可這幾年,大家嘴裡的海歸逐漸變了味。或許是因為沒有和小鎮做題家們結下一起拼搏過高三的革命友誼,或許是幾個張揚的留學生搞臭了一鍋粥,他們被冠上了「大多富二代吧」「出國能學到什麼」和「成績好誰出國啊」的帽子。
勤勤懇懇熬大夜寫 paper 的留學生們心裡苦啊!
以下就是我們整理的《留學生心酸故事實錄》,救救留學生!
Kathy
23歲 哥大碩士、密西根大學本科
Kathy 距離秋招上岸只差最後一步了,面前的 HR 是最後的攔路虎。
Kathy:「我是哥大的。」
HR:「哥大的碩士,對吧?」
Kathy:「我本科是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HR:「分校?」
Kathy:「QS 世界大學排名21,比北大高,只比清華低一點!」
HR:「噢...話說密西根和密西根是同一個地方嗎?」
Kathy:「......」
HR:「那你高中是在國內上的麼?」
Kathy:「是的,北京四中。」
HR:「哇!!厲害耶!」
Kathy 終於聽見了來自 HR 的認可。
Sonic
21歲 華威大學經濟系本科
從英國回來的那一天,Sonic 稱得上壯志凌雲。
他篤信自己一定會馳騁於投行之間,縱情於諮詢公司之上。
可他很快發現,知識付費、無人零售、直播帶貨等等這些新名詞,早就已經躍出他的課本之外了。他甚至意識到,和他一樣仍在使用現金的人,起碼比他大30歲。
但 Sonic 從不是輕言放棄的人,他相信,給他一段時間,他一定能站在最新的風口上起飛!
他的確做到了。
他現在是在線教育的英語老師。
Elvis
26歲 華盛頓聖路易斯數據分析碩士
Elvis 辭去了美國朝九晚五的高薪工作後,回國了。
他說不想年紀輕輕就這麼佛。
意外出現在新工作的第一天,因為不敢成為第一個離開辦公室的人,他一直呆到了夜宵時間。
第二天,他在茶水間發現了大批行軍床。
第三天,他發現園區裡的喜茶竟然24小時營業。
Elvis 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有點魯莽了。
Jessica
24歲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Jessica 早就做好了回國後不適應工作強度的準備。她想著,實在不行我還能做做翻譯。
直到這次翻譯 PPT,老闆毫不留情地指出,「你的英語有點基礎。」然後老闆讓一個叫 Lyrica 的211大學的實習生接手這個工作,並誇獎了她使用的高級詞彙。
Jessica 心態崩了。
這家公司裡還有 Veronica,Frederick、khaleesi 和 Augustine,同事們的英文名,甚至比她的美國同學的名字還要花哨。
Kimiko
24歲 北海道大學
Kimiko 看到留學中介公眾號發了一篇新文章《這些年不斷貶值的海外學歷》,內心毫無波瀾。
Kimiko 非常肯定,日韓學歷根本不會貶值。
「反正本來就沒人在乎我們日韓留學生。」Kimiko 笑著說。
Debby
24歲 雪梨大學金融系榮譽學位
從小到大,Debby 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所有和學習有關的問題,親戚朋友都來找她。
最近,二姨帶著讀高二的兒子來找到 Debby,希望獲得一些留學建議。Debby 看著他糟糕的成績單,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
二姨急了:「實在不行,就申澳大利亞吧,我聽說澳大利亞坐個飛機飛過去就有書讀了。」
DebbyGatsby
23歲 南加大統計學本科
Gatsby 不知道為什麼被同事們孤立了,同一批進來的新同事已經開始進入各自的大項目,而自己卻還一直被安排做改 PPT 的工作。
直到 Gatsby 路過茶水間,聽到同事們的交談。
「唉,這個項目要不要拉 Gatsby 一起啊?」
「算了吧,人家富二代願意幹這麼麻煩的工作嗎?」
「啊?Gatsby 是個富二代?」
「他可是南加大畢業的噢。」
啊啊啊啊啊,Gatsby 覺得自己有口莫辨。
有點尷尬,但她自己也是這麼覺得的。
Susan
23歲 芝加哥大學傳媒專業
Susan 已經回國一年了,在一家頭部新媒體公司工作。
海外名校的教育背景,流利地道的英語和出色的工作能力,讓 Susan 的底薪比同事們整整高出了2000塊。
雖然她的教育成本也比同事們高一點。
但是她只需要努力20年,就能彌補上這200多萬的差距啦。
Annabel
22歲
英國倫敦藝術大學
HR 看著 Annabel 的簡歷,不禁有些疑惑。
「作為一個剛剛畢業的本科生,而且沒有任何大公司的實習經驗,你憑什麼說自己擁有豐富的社交資源、了解全球的物流網絡體系,充分熟悉電子商務領域呢?」
Annabel 微微抬起了下巴,驕傲地說:「我做了四年代購。」
在這篇稿子發出前,從未留過學的同事突然發問,雖然這些都是真實故事改編,但會不會太以偏概全了?
其他學姐學長們當即表示不會。
本應留學澳洲卻滯留國內的Y同學 一下講述了好幾個自己和朋友的血淚故事,情到深處還有一抹淡淡的苦笑。
打算留學英國的S同學說,雖然別人最近都在講「今天留學,明天流淚」,「留學會貶值」,等疫情過去,她還是想去英國看看,見識一下世面,真實地體驗一下跨文化交流。
留美的L同學今年年底才會畢業,她現在白天在當編輯,凌晨在上網課,把時間排得很滿。她想了想,然後說,留學生學歷貶值的說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就算它是真的,貶值的也都是學歷,而不是人。
大學只會是我們的起點。進入職場,千萬不要在需要展示實力的時候,一味強調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