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飼養的小豬,看著好好的,也沒有什麼疾病,小豬就是不見長,長得慢,這是我們養殖戶比較發愁的,這還等著趁漲價好賣小豬,這下又沒希望了,到底是什麼原因?有什麼好法子長快點?
對於養母豬賣小豬的養殖戶來說,要想小豬好,關鍵還是母豬要好,母豬好,好一窩。所以在飼養管理過程中,要更重點加強母豬的飼養管理,今天在這裡豬之事不提及母豬的事項,重點談談關於這段時間小豬的飼養管理。
一、科學去勢,減少應激
不少豬場去勢時,一般選擇在斷奶階段,其實這個時候很是不利,因為斷奶、新環境、去勢,還有做疫苗等多種不利因素一起加到小豬身上,對小豬來說應激實在是太大了,使小豬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才能恢復過來。
這就直接影響小豬這段時間正常的生長發育,以及體重的正常增長,輕則小豬生長緩慢,重則容易形成僵豬,造成得不償失,建議應在健康小豬4-5日齡時去勢為宜。
二、及時補料,少量勤餵
一般小豬在哺乳階段沒有及時補料,斷奶後很容易造成採食不適或少量採食,又沒有奶水補充,生長發育情況可想而知。
建議在小豬7日齡後就開始補料,以香、甜、脆、易消化的教槽料為主,少量勤餵,這樣能在母豬泌乳量下降時,能及時彌補營養的不足,後續再逐漸改為正常飼料為宜。
三、合理斷奶,穩步推進
不少養豬場採取一次性斷奶法,看著很果斷,再加上立即轉欄換群,其實應激性著實不小,小豬一時難以適應,從而會影響生長發育,體重的增加,一般是28天斷奶,具體要根據豬場實際情況來定,更合理。
建議在斷奶前5-6天內,逐漸減少哺乳次數,直至完全斷奶,這樣給小豬一個良好的斷奶過渡期,也容易降低斷奶應激反應,對小豬的生長發育更有益。
四、同窩同欄,病少快長
一些豬場在給小豬斷奶後,由於欄舍空間大,多窩混養成常見現象,使小豬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這種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氣,吃不好、睡不好,容易發生疾病,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
建議小豬斷奶後,儘可能地同窩一欄,使小豬同胞間共處,減少排斥,並且為小豬提供一個溫暖乾燥的生長環境,後續的並圈可以緩緩後再進行,這樣有利於減少環境應激,促進小豬快的生長發育。
五、按需飼喂,逐漸過渡
小豬斷奶後,不僅吃不上母乳,飼料也發生了改變,日餵次數也有變化等等,這些條件的改變,勢必會對小豬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
建議飼料要逐漸過渡,不可一下更換掉,同時對於前期的少量勤喂,一天餵6-8次,猛然降到一天3次,確實有點急劇,可以逐漸過渡到5次,4次,3次,並且定時去喂,期間以2-3天為過渡期,這樣使小豬慢慢養採食習慣。
這個時候,小豬調整到正常的飼養管理中了,健康快速地生長,斷奶重一斤,出欄可以重十斤,想賣小豬時,也不再說愁了,可以多關注市場小豬行情,隨時選擇上市時間,小豬長勢快又好,賣小豬時也能比別人多賣個好價錢。
有緣的網友,您好!看文章,小編不收費,也不要打賞,對你有所幫助的話,感謝用您發財的貴手「助推」一把,您的點讚與分享,就是對小編持續「創佳作」的最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