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菜共生種植 拓寬增收路

2020-12-04 閃電新聞

迎著初冬暖陽,近日,記者前往河北省邢臺市邢東新區祝村鎮唐家莊村,先是看到大片閒置廠房,在路的盡頭來到唐家莊村魚菜共生基地,一片閒置廠房的圍繞中,幾個鋼架大棚依次排開。

來到其中一間大棚前推門而入,棚內整潔清爽,4條約40米長、1.5米寬的磚石結構種菜池讓人眼前一亮——池子裡種滿了各式蔬菜,顏色青翠,長勢喜人。與別的種植大棚不一樣的是,這裡的蔬菜都是種在一塊塊特製的白色方形泡沫板上,泡沫板下不是泥土,而是一池子清澈的水。更特別的是,池子裡的水,不直接引用自來水或河流水,而是旁邊養魚池裡的水。

「在2019年5月份的時候,開始發展魚菜共生種植模式。魚菜共生就是用養魚產生的糞便用來種植蔬菜,種植過程中全部用水培種植,就是把菜種植在水面上,魚菜共生,是個新興的農耕模式。」唐家莊村村支部書記唐會君向記者介紹說,這種模式是把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微生物分解法的水循環系統,達到科學協同共生。

通過水循環系統將養殖鱸魚產生的糞便、殘餘飼料等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轉化為可被蔬菜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綠色生態無汙染種養模式。整個過程中僅需補充部分水,所有自然資源循環利用,有效節約了人力、土地、水資源。

「這裡以前是板廠片區,後來因為環保問題,板廠都停產了,廠房也就閒置了,後來我就一直在思考才能把這塊地利用起來。「唐會君說,發展什麼樣的產業,既能鞏固脫貧成效,又能拓寬致富路,通過多方了解,結合唐家莊村的實際情況,整合特色資源,多方對比後選擇了現代化、可持續、清潔高效的」魚菜共生「項目。

主意拿定後,他自費到外地考察、學習,回來貸款投資40餘萬元對廠房進行升級建設,使項目順利開展實施起來。目前,養殖面積5畝,每畝建池6個,每個池子30立方水體,每個池子養殖鱸魚3000-4000斤,每個池子產值5-6萬元,畝產值40萬左右。現有成魚16000餘尾,有芹菜、生菜、油麥菜等蔬菜種植。「目前受季節的影響,只能種植些綠葉蔬菜,後期還可以增加西紅柿、茄子、辣椒、豆角、黃瓜等蔬菜的種植。」唐會君說。

唐會君表示,後期計劃擴大種養殖面積,在全村推廣高密度鱸魚養殖模式,讓村民增收,推動高校現代化農業發展。把產品做成品牌,在電商、網際網路全國配送,讓廣大市民到農場參觀、休閒,親自感受無公害蔬菜種植模式。

今年以來,邢東新區積極開發建設「千斤糧,萬元錢」項目,通過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延伸產業鏈條,加強品牌建設,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子商務等新業態,著力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

責任編輯:馬晨

作者:馬晨、閆麗靜、張明明

相關焦點

  • 唐家莊村開展魚菜共生種植拓寬增收路
    原標題:唐家莊村開展魚菜共生種植拓寬增收路   「魚菜共生就是用養魚產生的糞便用來種植蔬菜,種植過程中全部用水培種植,就是把菜種植在水面上,魚菜共生,是個新興的農耕模式
  • 河北廣平:「魚菜共生」生態種養助農增收
    該縣「魚菜共生」生態特色種養,採用「合作社+企業+農戶」三方共建的合作模式,定單式生產,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在溫棚中,水面上是翠綠的空心菜、青菜等各類蔬菜,水下養殖各類魚。在另一側溫棚裡,矗立著六個大型圓桶,裡面養殖了數量不等的石斑、黃桑、鱸魚等高經濟價值魚苗,不同於普通的圍網養殖和池塘養殖,這裡的養殖密度更大、產量更高,5個棚一茬6個月,能出產5萬多斤魚,收益40多萬元。「貧困戶在這裡參加種養管理,通過入股+勞動,讓大家人人有活幹,人人有增收。」
  • 河北廣平:魚菜共生 生態種養助農增收
    據了解,河北廣平縣「魚菜共生」生態特色種養,採用「合作社+企業+農戶」三方共建的合作模式,定單式生產,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在溫棚中,水面上是翠綠的空心菜、青菜等各類蔬菜,水下養殖各類魚兒。在另一側的溫棚裡,矗立著六個大型圓桶,裡面養殖了數量不等的石斑,黃桑,鱸魚等高經濟價值魚苗,不同於普通的圍網養殖和池塘養殖,這裡的養殖密度更大、產量更高,5個棚一茬6個月,能出產5萬多斤魚,收益40萬多元。「貧困戶在這裡參加種養管理,通過入股+勞動,讓大家人人有活幹,人人有增收。」廣平縣十里舖鎮金安村支部書記謝文山介紹說。
  • 河北邯鄲:「魚菜共生」生態特色種養助農增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年來,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發展「魚菜共生」生態特色種養,採取合作社、企業、農戶三方共建的合作模式,進行訂單式生產,銷路穩定,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在廣平縣金安村現代農業園「魚菜共生生態種養」基地,成片的養殖池中漂浮著首尾連接的浮板,翠綠的青菜茁壯成長,水面下是歡快遊動的魚兒,另一側溫棚裡是石斑魚、黃顙魚、鱸魚等高經濟價值魚苗。目前,「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生態種養新型複合耕作體系新模式已日漸成為廣平現代農業的新風景。
  • 榮昌區龍集鎮推廣「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
    華龍網1月2日10時48分訊 記者從重慶市榮昌區人民政府網獲悉,近日,龍集鎮農業服務中心人員來到抱房村賀志德家魚塘,指導村民如何在水面上種植蔬菜。該鎮全面推廣「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積極動員鎮轄內魚塘面積在5畝以上的55戶農戶,以每畝魚塘30平方米的標準栽種農作物。
  • 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
    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其中在黃瓜小鎮就打造了」魚菜共生」這一集種植和養殖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示範區。走進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齊的排列著,從遠處望去,猶如波浪起伏的巨大白色綢布,氣勢非凡,外表看來,與其他農業示範區並無不同,但是走進其中,看見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只見大棚裡並非常見的一壟一壟瓜果蔬菜,而是一個個大皮桶,和眾多種植在水上的蔬菜。
  • 池塘魚菜共生綜合養殖種養技術
    技 術 概 述: 魚菜共生是一種涉及魚類與植物的營養生理、環境、理化等學科的生態型可持續發展農業新技術,就是在魚類養殖池塘種植蔬菜,利用魚類與蔬菜的共生互補,池塘水面進行蔬菜無土栽培,將漁業和種植業有機結合,進行池塘魚菜生態系統內物質循環
  • 魚菜共生:—個頗具推廣價值的養殖模式
    再次是綜合種養,例如在稻田、藕塘、菱池、茭白田裡放養蝦、蟹、鱔、鰍、鱉等水產養殖動物,或者一造種植,一造養殖,實施輪作;魚菜共生,即在水面上種植蔬菜,水體中養魚。其中魚菜共生在該類型模式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力可見一斑,是一個值得大力推廣的模式。
  • 魚菜共生系統及其立體化案例研究
    然而城市中的農業種植必須面對空間、效能和環境問題,需要依靠現代技術支持才能實現,魚菜共生系統便在此背景下產生。相較於一般城市農場將城市綠地變農田的功能置換方式,魚菜共生系統(Aquaponics)是一種複合水產養殖(Aquaculture)和水耕栽培(Hydroponics)的應用技術,具有集成、高效的特點,能夠實現都市農業種植的永續有機。
  • 魚菜共生 生態種養
    魚菜共生 生態種養新華社  作者:  2020-05-27 該基地目前共有8座「魚菜共生」大棚,2019年產魚60多萬斤、菜20多萬斤
  • 「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農業玩出「科技混搭風」
    10月24日,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走進舍必崖大棚種植區,一片鬱鬱蔥蔥,種植槽裡的西紅柿、豆角、空心菜、油麥菜等長勢十分喜人,再仔細看,原來,蔬菜是長在水上的,水裡還養著羅非、黑魚、鯽魚、泥鰍等各類魚。魚在菜中長,菜在水中生,伴著潺潺流水和諧共處……這樣的模式真的可以既養活得了魚又長得了菜嗎?23歲的小夥子姜慶給出了答案:「這裡是魚菜共生的大棚。
  • 西秀區羅仙村:「魚菜共生」打造農業新風景
    西秀區羅仙村:「魚菜共生」打造農業新風景 2020-11-16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仙村引進「魚菜共生」模式,打造安順城郊「世外樂園」
    目前,羅仙村引進「魚菜共生」發展模式,為鄉村旅遊增色不少。在羅仙村魚菜共生基地,18個鋼架大棚分兩行排開。棚內整潔清爽,池子裡種滿了各式蔬菜,顏色青翠,長勢喜人。西秀區羅仙村駐村第一書記 王海:魚菜共生就是種菜不用施肥不用打農藥,養魚不用換水,靠收集我們的魚糞,通過礦化池的礦化以後,進入我們的種菜槽,通過蔬菜水果的根系吸收的養分,把水質淨化乾淨,返回我們的養魚池。
  • "魚菜共生"是朝陽產業,還是未來科技?
    本文轉載自【智漁】編輯:於智海毒舌:賽可  01概念  「魚菜共生」是一類同時養殖魚類、種植植物的綜合種養系統,這並非是一個全新的理念,我國自古有之。2005年浙江省青田縣龍現村的"稻田養魚"被列為世界首批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稻田養魚也被普遍認為是魚菜共生的前身。
  • 魚菜共生系統在農村有種植前景嗎?可以怎麼開發和利用?
    魚菜共生系統是一個綜合開發的系統,是一個農業生產的精細化系統,通過生態之間相互循環利用,促進魚和菜共同生長,雙生長雙豐收。一 、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實行魚菜共生系統,魚塘的周圍種上農作物,水裡遊的是魚,魚塘裡還有菜在生長,這就是一幅田園山水畫,可以到裡面旅遊觀光和釣魚,可以增加經濟收入。三、適合在魚塘裡種植的蔬菜。
  • 魚菜共生智能溫室大棚項目
    魚菜共生,就是在溫室大棚裡,循環種菜養魚,魚排出的糞便在異養菌的作用下轉化成氨氮,這些混合著糞便的水被水泵抽到蔬菜種植槽中,產生了植物可吸收的營養。來自魚池的廢水經過種植槽過濾後,變成清水又返回到魚池中,如此循環往復。
  • 魚菜共生、數字魚 浙江德清讓農業更智慧
    央廣網德清11月19日消息(記者 曹文君通訊員 王鈺涵沈宇翔)眼下,在浙江省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魚菜共生數位化工廠的蔬菜大棚裡,工人們正在對番茄進行吊秧綁蔓作業。通過採用高科技現代化複合生產方式,一株株翠綠的番茄秧苗長勢喜人。
  • 【值得收藏】史上最全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
    池塘魚菜共生生態養殖具有淨水,降低池塘水體富營養化;光合作用增氧;遮陰避暑;提高水產品質量;賣菜增收;減少水電藥等成本投入;防盜;抑菌;景觀工程等優勢。  廣西、北京等地通過魚菜共生技術,通過蔬菜增收、降低成本收入直接經濟效益也達到600元以上。  技術要點:  一.池塘養殖技術要點  池塘養殖以池塘「一改五化」技術為核心,「一改」指改造池塘基礎設施,「五化」包括水質環境潔淨化、養殖品種良種化、飼料投餵精細化、病害防治無害化、生產管理現代化等。
  • 魚菜共生運營流程技術
    一、魚菜共生系統介紹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複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和作物栽培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 研究陽臺景觀魚菜共生系統
    這些模式的組合形成了陽臺農業特有的種植模式。 來源 小川一畝漁菜農業 陽臺農業也是農業庭院經濟在新時期的一種提升與發展,在以農業經濟為主體的80-90年代,許多鄉村的民宅庭院就曾提出過發展庭院種養業提高家庭收入的許多新思路與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