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講到戒指,通常人們立刻就會在腦海中浮現出鑲嵌了鑽石和紅寶石的戒指,或者是用純金、純銀製作的圓形結婚戒和裝飾戒。然而在歐洲,除了這些用於裝飾的戒指之外,具有悠久傳統的戒指形形色色,種類多得驚人。這些戒指可以作為王權的標誌和宗教權威的象徵,也可在避邪、實用、紀念、武器及護身等方面發揮功能,從中可以使人感受到歐洲戒指文化既深且廣的豐富內涵。之後,筆者會系統介紹訂婚戒指、結婚戒指、護符戒指、裝飾戒指等類別,現在先談談大家不太熟悉的一些珍奇的戒指。
首先要談的是一種將印章和戒指 合而為一的印章戒指,它起源於比戒指歷史更為悠久的古代印章。印章大致可以區分為圓筒形印章和郵戳式印章兩大類。後一類很簡單,無需作特別說明:而前一類則是一種雕刻在圓筒表面、可以在黏土板上滾動的印章。印章一般在火漆封印和籤訂契約時使用,另外也被當作統治者權威的象徵。印章作為一種費重物品, 自然要被主人精心保管,為防偷盜和遺失,可用絲線結住環紐,掛在脖子或手鐲上。這類印章最早是在位於小亞細亞的蘇美爾人中被使用,時間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00年前後,傳入了埃及。在這之後,就出現了將郵戳式印章和戒指合為一體的便於使用的印章戒指。以上就是印章戒指產生的一般過程。
印章戒指和印章樣,在古埃及曾被作為法老王位傳遞的象徵,其中最著名且經年代確認的,是一枚蜣螂(Scarabaenssacer)型印章戒指,製作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由於古埃及人視蜣螂把動物糞便滾成圓球搬運的姿態為太陽神,因而受到人們的特別尊愛; 再聯想到這類昆蟲有在糞便中產卵的習性,(3]更被視為死後再生和富有生命力的象徵。於是在埋葬死者時,就將這枚戒指放在木乃伊的心臟部位。在古埃及第18王朝國王圖坦卡蒙(Tutankhamen,公元前1346前1336年在位)的陵墓中,這位國王的心臟部位也佩戴有蜣螂型的胸飾。而且據說在這位年輕國王的無名指上戴有藍水晶戒指,中指上戴著金戒指。(4) 在努比亞的統治者那裡印章戒指也被當作隨葬品。就這樣,在蜣榔和戒指身上,集中體現了統治者希望能在進人死亡世界後獲得再生,從而繼續掌握權力君臨天下的強烈願望。
古希臘人接受並延續了古埃及印章戒指的傳統,特別是在繼承了繁榮於地中海克裡特島的米諾斯文明的邁錫尼文明時代,印章戒指使用得相當頻繁。 這些印章戒指的主題多為祭祀場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枚是德國考古學家海因裡希.謝裡曼(Heinrich Schliemann, 1822- 1890)在雅典衛城遺址中發掘出的雕有女神圖像的印章戒指。但是伴隨著邁錫尼文明的衰落,大約從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700年左右,印章戒指曾一度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據推測,這也許是因為當時希臘與埃及的交易經常中斷,因而從那時起較難獲得印章製作石料的緣故。
然而,到了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500年前後,印章戒指再次流行起來。例如,名列「希臘七賢哲」之一的梭倫(約公元前630-約前560),為防止非法複製印章戒指,於公元前594年頒布法令,禁止雕刻師「將已售出印章之模本置留身邊」。由此可知,當時使用印章戒指的習慣已相當普遍,而且在使用中還出現了許多不正當行為。
希臘印章主題大多受到埃及傳統的影響,主要有蜣螂、斯芬克斯、飛馬、獅子等;與埃及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背後幾乎都沒有隱含宗教意義。到了希臘的古典時期和後期,勇敢的騎兵、希臘眾神、阿芙洛狄忒、厄洛斯等形象也得到認可。另外,不僅陸續製作出比較容易加工的鑲嵌印章石的戒指,而且還生產出在純金或其他金屬雕刻圖像的需要高超技術的印章戒指。
接著,在公元前4世紀的古羅馬時代,元老院和騎士曾使用過金質的印章戒指:在羅馬共和制時代,向國外派遣的使者們接受國家發給的戒指或印章戒指。當他們就職時,戴著金戒指或者印章戒指,而據說在家中他們則佩戴鐵質戒指。這說明人們根據需要分別使用不同的戒指。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前後,由當權者授予戒指或印章的習慣進一步推廣開來,據古羅馬時代的傳說,在公元前217年對漢尼拔的戰鬥中,羅馬執政官馬塞盧斯(MarcusClaudius Marcellus,前208) 陣亡,他的印章戒指即被漢尼拔繳獲。漢尼拔冒用馬塞盧斯的印章,發出給鄰國的信,企圖施展擾亂戰術,但被馬塞盧斯的友人識破。
即使在羅馬帝國時代,戒指也是權威的象徵(圖3),現在還保留下不少當時被用來取代籤名的印章戒指和印章。如凱撒(約公元前100前44) 用「武裝的維納斯」、羅馬帝國第一代皇帝奧古斯都(公元前63公元14)把亞歷山大王與斯芬克斯合在一起的圖案(後來採用了自己的肖像畫)製成的印章。印章或指最初是男性的專有物,印章戒指 羅馬帝國時代人們的習慣是把戒指戴在左手無名指上(當時,女性已經將多個戒指戴在各個手指上)。但是,正如以後將要談到的鑰匙戒指那樣,把印章戒指作為訂婚戒送給女性的情形,實際上在羅馬時代就已經出現了。
另外,在中世紀的歐洲,還習慣在印章戒指上描繪紋章圖案。歐洲的紋章大約出現於11世紀至12世紀前後,據說它的起源是因騎土的頭部被頭盔完全蒙住而視野變得狹小,為了確認敵我雙方的身份,就在盾牌上描繪特定的花紋。後來,紋章被代代相傳、繼承,成為代表王公貴族、個人、家族及其他共同體組織的特殊象徵。因而帶有紋章的印章戒指,雖然與紋章文化發展演變的軌跡相一致,但作為一種象徵物,則具有紋章、印章和戒指這三種功能。這類帶有紋章圖案的印章戒指,可以作為王侯權威的標誌,在締結國家間的條約時使用,或是在貴族階級、行會頭目,商人領袖們籤訂買賣契約時作為商標使用。
歐洲現在雖進人了親筆籤名的文化圈,但它曾經卻是契約社會和經歷過了一個印章萬能的時代。因此,印章戒指曾在一個相當驚人的範圍中被廣泛使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即使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的人,也能夠很方便地蓋章。這樣,特別是14世紀以後,刻有姓名首字母的印章戒指在平民中也開始普及;15世紀至16世紀,開始轉向講究雕刻名字的款式,迎來了印章戒指的全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