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陳靜,往往讀者第一反應是那個拍攝了著名的《陳靜日記1》、《陳靜日記2》等系列紀錄片,在澳州華人圈、乃至中國都有一些影響力的製片人、總編導。但是在澳洲華人圈裡有所不同的是,大家的第一反應的陳靜卻是澳大利亞浙江僑民聯合會榮譽主席,她不僅是創會會長和終身榮譽會長,更是堅守服務了僑社20年,在所有華人僑社僑領中的老資格。不妨讓我們先看看在墨爾本幾位多年與陳靜熟知的朋友是怎麼評價她的。
陳楊國生: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榮譽教授、澳華研究學會主任 認識陳靜27年
我認識陳靜該有27年了,在澳洲算是最早了解她的人。那個時候她才20出頭,來我們學校進修英語,我是她的老師。對她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女孩很漂亮、聰明、又特別好學。那個時候留學生手頭都很拮据,她很體貼同學們,還會想辦法,儘可能地找好吃的東西跟大家分享,所以在班上是個人緣特別好的姑娘。 再聽到陳靜的名字,她已經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拍攝了《陳靜日記》第一季,就在去年她又完成了《陳靜日記》第二季。這是第一個華人留學生有這樣的膽識和魄力,大手筆地做了一件對社會、對歷史這麼有意義的事情。雖然她比我年輕,但所做的這些事不得不讓我尊重和佩服。
在維州墨爾本華人社會,陳靜是公眾認可的當之無愧、出色的僑領。她成功地把墨爾本的眾多浙僑團體團結起來,建立了自己的社團文化,並積極參與推動大華人社區的健康發展。這種充滿正能量的社團價值觀,影響著很多新移民在這裡的成長。 不可否認,她擁有很大的企業,富有,但能夠把理應屬於自己的財產拿出一部分用於華人社會,用於整個澳大利亞社會的建設,這種愛心值得大家和社會來尊重。 陳靜做了很多事,每一件事都是對大社會有貢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她之所以被大家普遍尊重,是因為通過她的所作所為而彰顯出來的這種個人魅力和品質,已經影響到了整個華人團體和社會團結、友愛、向善、向美的價值觀的發展。
老柯、如意伉儷: 畫家,北京同鄉會副會長 認識陳靜25年
25年前,我和太太在一個準媽媽的培訓班第一次遇見了陳靜,她的個子雖不是很高,卻在一群人中顯得很突出。在那張典型的江南美女白淨的臉上,長著精緻的五官,特別是那一雙令人難忘的眼睛,時而親切柔和,時而又閃出調皮而靈性的光芒。讓你馬上感到這是一個可以信任又十分有趣的朋友。之後25年來,經歷了風風雨雨,我們之間的友情更加堅固、深厚,彼此宛如家人。
陳靜的身上有許多閃光點。她富於正義感,且極有個性。無論何種情況,總是立場堅定,從不向邪門歪道妥協。她同時又是一個滿懷愛心的人,對親人、朋友還是社團,總是竭盡所能的提供幫助,那份大氣和慷慨,是許多人無法做到的。在外面,不管對成功人士還是普通人,她都十分尊重。自己雖然家境殷實,卻處事低調,從不囂張跋扈。她能力極強,才華出眾,無論是拍片還是策劃大型活動,她總能給大家帶來驚喜,留下極具影響力的作品。
在墨爾本的華人社區裡,有這麼一位美麗、熱情、充滿愛心、才氣出眾的好姐妹,難道不是我們大家的福氣嗎?
呂唐雄: 澳大利亞浙僑會會長 認識陳靜17年
2001年我在墨爾本開皇冠免稅店,陳靜到我店裡來購物,當我告訴她我是麗水人時,就推薦我們一家加入浙僑會。當時我來墨爾本已經10年了,因為當時通訊手段沒現在這麼發達,,其實內心感覺特別孤單,總是有一種漂泊異鄉的感覺。因為後來加入了浙僑會,受到了陳靜會長的關心,經常邀請我們一家參加各種浙江僑民活動,我們經常可以聚在一起,敘敘鄉情,聊聊生活,內心感到特別溫暖。正是因為這種溫暖的力量,我後來主動提出來服務浙僑會,讓我得到的恩惠可以延續下去,讓更多像我們這樣的新移民在這裡有「家」的感覺。
投身於僑會工作後,更讓我看到了陳靜會長對這個公益社團的奉獻。當僑民、留學生遇到困難時,她總是帶領我們這些理事們第一時間站出來幫助大家。
好事傳千裡。現在有很多浙江籍的新移民剛一來到墨爾本就託朋友來認識陳靜,請陳靜幫助。即便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陳靜會長也會無私地給予幫助。她幫助了像我一樣的無數浙江同鄉。她總是率真地告訴我們:錢是為人服務的,我有能力就要幫助大家,大家開心,我也開心。
陳焱 Qs School Group 教育集團創始人之一 認識陳靜14年
人最美好的光芒並非功成名就的繁華,而是在穿越了各種風浪與挑戰之後,對泥沙俱下的人生仍然擁有信任、優雅和慈悲。我的摯友陳靜,詮釋的就是這樣一種充滿勇氣、靈性與智慧的生命。很多人感動於陳靜的「兼濟天下」,多次聽到陳靜捐款,賑災,濟民,建設社團等等,剛看到著名私校Scotch College的一個科學實驗室也是她捐贈的,為此學校還專門把這個實驗室以陳靜的名字命名。為社會,她做了很多貢獻。 而最打動我內心的,是陳靜的另一種很有意義的公益:愛他人的理想,幫助他人追求他們的雄心與夢想!這是陳靜多年來一直在用心做的事情。為他人搭建平臺,整合各種資源,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目標!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即使是對陳靜這樣善良有大愛的人。在我們一趟閨蜜的旅程裡,聽到老鄉在告知陳靜,有人對她頗有微詞。但陳靜當時說:「我感謝這些經歷,只有你被不公正地對待過,你才真正懂得公正的價值。」
徐少英: 原天津電視臺副臺長,新金山圖書館館長 終身義工 認識陳靜13年
大概是由於我倆都是電視人的關係,內心都住著「文藝」的基因,所以第一次相識都彼此內生親切。但熟絡起來是十二三年前,那個時候我正臥病在家,陳靜和她先生突然光臨寒舍。在窄小簡陋的屋子裡,我正為買房子貸款找不到擔保人而發愁,陳靜伉儷一口答應下來幫我解決燃眉之急,這下子,我又突然感到遇見了"活菩薩"。 《陳靜日記 》從編採播錄到聯繫各方,事必躬親。我很佩服這個嬌小的江南女子,她的內心居然有如此強大的能量,做了很多移民想做卻沒有魄力做的事情。 佩服! 我知道她身上已經帶上了很多她該有的光環,但是她沒有因為這些光環而改變。永葆初心,對待身邊的每個人隨和、親切,直率、謙卑。
孟虹:新金山中文學校校長 認識陳靜12年
陳靜,我喜歡叫她小靜。於我,她不是富家太太,不是僑會會長,不是政協委員,不是成功人士,只是人走得近,心敞得開,交往有踏實感的女友一一閨蜜級。有快樂的事告訴她時,她是發酵劑,於是,我會有加倍的快樂; 有煩惱的事向她傾訴時,她是"垃圾″處理箱,於是,我得以清新爽淨; 有了密不可宣的事而又憋不住想宣時,她是安全的渲洩口,於是,我無所顧忌,言無不盡……老不更事的我,常常不合時宜地一個信息發過去:「我想和你說話。」於是,電話就來了; 於是,我倆就坐在某處了。然後,我一串絮絮叨叨,她一番懇懇切切; 我一堆怨天尤人,她一陣春風化雨……再然後,俺就高高興興,該幹啥幹啥去了!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個二十年?答案是屈指可數。作為澳大利亞浙江僑民聯合會創會會長、終身榮譽會長、浙江省政協特邀委員,陳靜會長花費了整整20年在做同一件事——服務於澳大利亞浙江僑民聯合會,服務於浙江老鄉,做公益做了20年,這實屬不易。更何況她有名有利,生活優越,到底是什麼信念能讓她如此堅定,如此堅守?
陳靜會長坦言是因為當年她來墨爾本時,遠離故鄉,沒有親戚朋友,特別孤獨,極易陷入迷茫和困境中,真的需要一些幫助來度過難關,包括她自己本人。她想,如果有這麼一個組織,相互幫助,以老帶新,來滿足這種需要該有多好。於是她毅然創建了澳大利亞浙僑會,幫助需要幫助的浙江老鄉。而在浙僑會良好運轉的20年裡,她說一個社團能持續那麼多年,一定是滿足了新移民的一些需要。
實際上,按照陳靜會長自己的話,人生終點,帶不走房子帶不走車子,帶不走名帶不走利,什麼都帶不走,但她始終相信,可以帶走一個更好的靈魂。這就是她堅定的人生信念。同時,她認為被人需要是一個人價值的體現,美好的靈魂應當與時代同行。
對於華人來說最難辦最頭疼的就是辦社團,要比經營一家公司難多了。因為會員們不向會長領薪水,也無理由一定要聽你這個當會長的,會員與會長之間常常是一場說走就走的關係。陳靜坦言:「 首先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會長不是用來當官謀取自己的私利,而是一名服務社團的義工領頭人,自己時刻保持自知,時常扣問自己的靈魂。如果一個人有私心,一定無法做公益,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沒有人會為你的自私自利買單。」因此,從1998年開始,陳靜關掉了在杭州的工廠和杭州的店,決定不在浙江賺錢經營。儘管那麼多年來,陳靜有很多機會可以拿到很便宜的地塊做地產,但她都放棄了,在浙江她只做公益。她為浙江貧困地區捐錢辦企業,為農村孤寡老人掏錢治療白內障,為浙江抗戰老兵捐款等。
對於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來說捐點錢並非難事,可能時間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寶貴的。陳靜上有3個老人要照顧,下有3個孩子要培養,公司身兼數職還有社會公益。她也說做公益花費了她最多的時間,有時為維護集體還會得罪一些個體,非但不能得到理解, 甚至有人還捏造一些個人隱私來攻擊誹謗。不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她說澳大利亞浙僑會本來就是一個非贏利的民間組織,認同的人可以在一起為大家服務,不認可也理應表示尊重,希望對方能找到與自己相宜的認可的社團或事情去做, 我們送他們一程路,並衷心祝福他們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有更好的發展。她說她現在特別理解「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感謝很多社團的僑領和朋友的信任與支持,這讓她很感動。
談到將來的打算,陳靜會長說,第二個20年徵途已經開始, 2017年11月份將會成立全澳大利亞浙江僑團聯合會,屆時,分布在澳洲各州的二十幾個浙江社團聯合在一起,更好地為澳洲華僑華人服務,以及為中澳兩國的友誼做出貢獻。「我篤信」,陳靜會長說,「良好的態度具有無窮的魅力,能帶來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謙虛是智慧的開始,所以我們用最謙卑的態度去服務於僑民。歡笑和淚水的背後,是生命的奇蹟。希望這樣的共識能夠通過《商圈》平臺傳遞給更多與我有著共同信仰的朋友們,因人生不易,你要堅守你美好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