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詩經·柏舟》:神秘主人翁是放逐的謫官?還是被棄的婦人

2021-01-19 晉公子

從前讀朱光潛先生的書,對他講的「套板效應」一說,我印象非常深刻。什麼是「套板效應」呢?

簡單地說,我們每個人的思維都是有慣性的。思維就像一個人,總偏愛他走過的、熟悉的老路。從積極的一面來說,這代表著經驗和穩當;但從消極的一面說,它又可能滑入故步自封、先入為主的偏見。

對「套板效應」最精彩的演繹,要算《三國》裡邊兒的「敗走華容道」了。有炊煙處必有埋伏,這是普通人的經驗,也可以說是他們的「套板」。

曹操狐疑狡詐,慣於疑人所不疑,而不疑人之所疑,這是曹操高出凡庸之輩的見識,但也是為他獨設的「套板」。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正是巧妙地抓住了這個「套板」,才命關羽升起一縷炊煙釣來了詭詐的曹操。

「套板效應」在做學問的時候常常是礙事兒的,因為一旦這種思維在頭腦中發酵,再精明的學者也很難不為成見左右,陷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誤區——這其實和法庭上的「有罪推定」類似:

法官事先假定了這個嫌疑人有罪,然後千方百計地羅織證據來坐實他的罪行。「莫須有」!歷史上數得著的冤案,不少都是這麼釀成的。而公正的司法程序必須反過來。你得從證據出發去尋找有罪或無罪的結論,而不是把結論預先擱在證據的前邊兒。

在我讀過的書裡,大概沒有哪本書比《詩經》更能引發學者的「套板效應」了。

漢代傳下來的《毛詩傳》,言必稱教化之旨、美刺之意。毛亨、毛萇這兩位學究就像隨身揣著一支高倍放大鏡,一寸一寸地在那些古代民歌裡尋找孔聖人刪《詩》的微言大義。《毛詩序》裡因此頻頻出現的「文王」、「后妃」云云,初次點讀《毛詩正義》的時候,幾乎把我讀書的興致敗了個乾淨。

後來我換了道兒了。參讀《先秦詩鑑賞辭典》,希望藉助現代學者們的研究成果,繞過《毛傳》的套板,直入《詩經》的真意。

可是《詩經》札記一篇篇地做,讀《詩經》專欄一篇篇地寫下來,我才發現,原來爥幽探賾的現代學者們也是有套板的,而他們當中許多人的套板竟然是——反對《毛傳》。

比如下面這首小詩: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我心匪鑑,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憂心悄悄,慍於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闢有摽。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詩·邶風·柏舟》

對這首小詩的主旨,《毛傳》解釋說,它描寫了一位衛頃公時的志士仁人的悲慘遭遇。因為衛頃公遠賢用佞,肖小當道,以至正直的官員遭到打擊、排擠。

在這裡,《毛傳》又一次展露了它固有的思維方式:慣於用沒有直接證據的歷史事件來比附詩意;慣於將詩意朝政治性的方向做出解讀。

這兩點在過往的許多篇目中造成了《毛傳》對《詩經》的誤解,因此很容易引發後來學者們條件反射式的心理排斥。反對《毛傳》的學者們本著「去政治化」的慣性思維,更願意將詩意朝著家庭化和生活化的方向進行解讀。

像這首《柏舟》,伏俊連先生為《先秦詩鑑賞辭典》撰寫的文章和程俊英、蔣見元二位先生所著的《詩經注析》都判定它的主人翁不該是一位男性士大夫,而該是一位懷愁蓄怨的婦女。只是他們判斷的理由未免有點兒「玄妙」:主人翁說話的口吻不似男子。

口吻,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文氣」。這大概是中國古代文學中最抽象的理論了。「文氣」之「氣」,指的是一個人說話的口吻、語氣和表情。是他附著在語言符號上的情感特徵。如果這個人正當面與我們交流,我們對他的語氣、表情的感受是直接的。

可是,面對那些已經作古的作者,面對作品中可能是虛構的人物,我們要體會文氣,就得想法兒從死的文字裡讀出活的表情來。「文氣」的這種重現有賴於讀者的想像,而要合理地展開想像,就必須重現作品的情境。

只不過,當我把這首《柏舟》的情境重現起來以後,我卻無論如何也讀不出它的口吻像一個女子。

要重現這首小詩的情境,其實並不那麼容易。只在開篇的前兩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上,《毛傳》和《鄭箋》就已經出現了理解的分歧。《毛傳》對這兩句興象的解釋是:

柏木,所以宜為舟也。亦泛泛其流,不以濟度也。——《毛詩正義》

《毛傳》說,柏木本是造船的好材料。可詩人筆下這隻柏木做成的小船卻似乎無所用武——它只是漫無目的地漂流在水裡,失去了作為一隻渡船應有的作用。這幅場景很容易使人將這隻精緻的柏舟看作是抱道君子的象徵。他被冷遇,遭到放逐,彷徨江岸,蹈踞無所。

這是《毛傳》根據《柏舟》的開篇兩句構築起來的畫面。可是為《毛傳》作注的鄭玄卻不這麼理解。《鄭箋》說:

舟,載渡物者,今不用,而與物泛泛俱流水中。——《毛詩正義》

解釋《毛傳》的時候,鄭玄加入了兩個《毛傳》裡沒有的字——「與物」——泛泛俱流水中。不再是舟自漂流,而是與物漂流。因為《毛傳》為《柏舟》所作的小序裡說,衛頃公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所以鄭玄索性將此漂流的柏舟比喻為「仁人之不見用,而與群小人並列」。

如果說《毛傳》的解釋可能讓人聯想到被罪流放、行吟江畔的屈原,那鄭玄似乎是把屈原拉回了朝堂,正跟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吵架呢。主角雖然還是同一個,但戲碼已經是別一場了。

《毛傳》、《鄭箋》孰是孰非,要做一個簡單的判斷也可以:《鄭箋》的關鍵詞「與物」是原詩裡中沒有的,所以他的解釋屬於添字為釋。從解釋技術上說,不如《毛傳》。

但是,這種經驗主義的判斷方式不一定可靠,我們要灼見「泛彼柏舟,亦泛其流」究竟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興象,關鍵還在理解接下來的四句:

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嚴格地說起來,這四句詩和「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兩句的關係,後者該是對前者的比喻。只不過按照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來講,「泛彼柏舟」兩句因為安放的位置不同,會產生「比」、「興」的差別。

這兩句詩如果後置,讓主人翁先抒情,再喻以柏舟,如此由心及物,柏舟便是喻象,是為比;如果這兩句詩前置,由柏舟引出主人翁的感嘆來,思路轉為由物及心,柏舟便是興象,是為興。無論比、興,「柏舟」總是同上面四句詩交融在一起的。

在這四句詩裡,詩人說主人翁在夜深人靜之時卻醒如白晝。他心中的壓抑之深,冥思之苦,就像身體正承受著劇烈的疼痛一樣。「微我無酒,以敖以遊」——主人翁的如鯁在喉,詩人特別強調,絕不是因為缺了美酒佳釀的緣故。

言外之意,主人翁此時正拎著一壺好酒,在濃重的夜幕下漫無目的地遊走,就像逐水漂流的柏舟。假如這首詩的主人翁是一個女子——一個女子深夜裡挈著酒瓶四處遊蕩,那她怕不是流鶯吧?

可主張這是一首女性之詩的學者們又大半認為她已經嫁了人,是因為和丈夫的關係不睦以至於如此的。那我只能雙手一攤,報以無奈了,因為我實在想像不出一個主婦在深夜裡「微我無酒、以敖以遊」該是一幅怎樣的情境。

「以敖以遊」讓我第一次對《柏舟》的主人翁為女性的觀點產生了懷疑,而更讓我生疑的,還在下面:

一個人如果心有鬱結,那他最渴望的該是什麼呢?或許該是找個能傾訴的人。《柏舟》的主人翁正是這樣。他在遊走彷徨之中想到了他的親人,他的骨肉同胞。可惜,「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你急急忙忙地去找人訴苦,人家非但不報以同情之意,反而對你撂了臉子。

《柏舟》讀到這兒,不禁讓我想起了陶淵明的《與子儼等疏》。在那封家信裡,陶淵明說自己秉性剛烈,不能虛與委蛇,所以應付不來名利場上的人情世故,無奈退身田園。

可惜的是,甚至連他的夫人也不能理解這樣的人生選擇——「室無萊婦」,陶淵明多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的隱士老萊子那樣有一位賢妻,在他的隱居之志產生動搖的時候鼓勵他,更堅定他的選擇。可惜,陶淵明沒有這樣的福分。

連枕邊的愛侶都不堪為知音,遑論他人?陶淵明的這份孤獨與寂寞,就是「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一個人被逼到了眾叛親離的窮巷,仍能擇善固執而不自我懷疑,是很不容易的。非有剛毅不撓的性格和通徹明達的見識,絕不能辦到。而無論陶淵明,還是《柏舟》的主人翁,似乎都是這樣的人: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磨石雖然堅硬,仍可以圓轉;蓆子雖然平整,仍可以捲起。可是我的心志比磨石還要堅硬。

無論到了什麼時候,它都不能苟且,不能蜷縮。」——伏俊連先生撰文說,《柏舟》只有幽怨之音,而無激亢之語,故不似男子的口吻。難道像上面這樣的自白,還不夠激亢嗎?

古語云,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一個有才能、有品德的賢臣如果遭到小人的排擠,心生慍怒,以至於到了夜裡都耿耿不寐,捶胸頓足,那他為什麼還不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高蹈遠舉?

為什麼還要說「靜言思之,不能奮飛」——《毛詩會箋》對這兩句詩的解釋是:「奮飛,借鳥為喻。(中略)國事如此,則可以去矣。顧以心憂君國,雖時不可為,而終欲委曲以圖濟,不能恝然而奮飛。非不能也,不為也,所謂仁也」。——如果這首詩真像《毛傳》所說,是誕生於春秋。那我們倒似乎不難理解主人翁的苦衷。

當然,這個苦衷恐怕不盡如《毛詩會箋》所說是出於道德的義務與政治的忠誠,而更可能是由於時代和歷史的局限。春秋不像後來的戰國,當時雖然也有「楚才晉用」一說,但遊士各在諸侯國間的流動還遠不戰國時代那麼頻繁。

春秋各國當權主政的,多是世卿世祿的土著。外來的和尚想要進廟念經,甚至喧賓奪主,是一件難於登天的事兒。你可以離開祖國,但外國也不見得有你的舞臺。或許這才是《柏舟》的主人翁既不願與小肖同列,卻又無力擺脫的隱衷吧?

要是這麼讀來,《毛傳》縱然愚者千慮,至少也明智了一回。這次,我選擇了相信它。

參考文獻:蔣見元、程俊英《詩經注析》;孔穎達《毛詩正義》;《先秦詩鑑賞辭典》;竹添光鴻《毛詩會箋》。

本文系晉公子原創。已籤約維權騎士,對原創版權進行保護,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歡迎分享轉發,您的分享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絡

相關焦點

  • 《谷風》負心漢喜新厭舊棄糟糠妻迎娶新歡(解讀)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遊之。何有何亡(wú),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pú)匐(fú)救之。不我能(xù),反以我為讎(chóu)。既阻我德,賈(gǔ)用不售。昔育恐育鞫(j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予於毒。(不慉 一作:能不我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爾新昏,以我御窮。有洸(guāng)有潰(kuì),既詒(yí)我肄(yì)。
  • 《詩經》品讀:《豐》往事如煙女兒淚,沉醉夢境空追悔
    有關本詩的解讀,很多學者認為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屈從家長意志的弱女子,因為家長的反對,沒有與心愛的人在一起。「《豐篇》,蓋男親迎而女不得行,父母變志,女自悔恨之詩。」在事過境遷之後,她的感情絲毫沒有被時間衝淡,反而對曾經的戀人越發愛戀,在追憶之中深深懊悔。因而此詩有反對封建禮教的思想光輝。
  • 詩經《騶虞》「騶虞」,是仁獸?是獸官?還是獵人?
    今天學習詩經《騶虞》此詩為讚美騶虞而作,但對讚美的對象即「騶虞」所指尚存分歧。大致有三種說法。(一)《毛詩序》說:「人倫既正,朝廷即治,天下純被文王之化,則庶類蕃殖,蒐田以時,仁如騶虞,則王道成也。」此一說認為此詩是借騶虞這種仁獸,讚美、歌頌文王教化的詩作。
  • 陰陽師:全新SSR式神大嶽丸技能解讀,引入全新控制效果「放逐」
    大嶽丸的技能解讀又是一個閱讀理解題,內容挺多的,字也挺多的。一技能普攻,大嶽丸揮動八尺瓊勾玉斬出一道劍氣,對敵方目標造成125%的傷害(這裡以及以後的技能我們只說升滿技能之後的傷害),並且還有100%的基礎概率使該目標降低10點速度,持續2回合。
  • 《終極鬥羅》21冊,第1127章 謫仙居,突如其來的通訊
    藍軒宇和白秀秀先一步來到了和錢磊等人事先約定好的地點,看著昨晚還是一個喧鬧世界的海神湖,如今卻又恢復了平靜的模樣。藍軒宇不禁感嘆道:「真是轉瞬即逝的煙火,不過也成全了一對又一對的才子佳人。」雖然幾人約好說是去遊玩,其實也不過是在是史萊克城周邊逛一逛,畢竟藍軒宇等人離開史萊克學院也有一段時間了,還是有一些地方發生了改變的。而且史萊克七怪的挑戰又近在眼前,想要遠遊也是不可能的。「軒宇,我聽說史萊克城最近新開了一家名為「謫仙居」的酒樓,裡邊可以說是應有盡有,要不我們去嘗嘗?」胖子第一個提出接下來要去的地方。
  • 《詩經·鵲巢》:鵲巢鳩居變鳩佔鵲巢
    2《鵲巢》明顯寫的是貴族迎娶新娘的喜事,從來的解讀幾乎都趨於一致。「之子于歸」是全詩的中心,點明了主題;而這個詩句在《詩經》很多詩裡都有,也都是說的姑娘出嫁。全詩三章,詩句重疊,每章僅換了兩個字,並不重複地寫出了迎親、娶進門和熱鬧地慶賀新婚的過程。這些都好理解。
  • 詩經名句起名:一表人才的男孩名字,太美了
    《小星》是西周現實主義詩集《詩經》裡的一首。提取的昴字讀音為mǎo,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那麼搭配的另一個東字,瞬間使該名有了靈魂,有了方向感;因為東方一般是指日出的方向,兩字搭配起名十分合適。寓意孩子就像「昴星」一樣,日出東方,沐浴春光。  4. 其琛  出自《詩經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
  • 取名字女孩大全免費:起名神器:詩經中適合鼠寶寶的名字
    一、詩經中適合鼠寶寶的名字女孩 倩兮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倩兮名字是於詩經《碩人》中所取,其名寓意是形容容貌秀麗,貌美傾城的女子,倩有「月」指代葷食,是為子鼠食糧,與生肖鼠匹配。
  • 《小女花不棄》史上最晚登場的男二,他居然是花不棄的未婚夫
    《小女花不棄》都播到一半了,男二才出場,這位男二應該是目前所有電視劇中登場最晚的了吧,應該沒有哪部劇男二比他還要出場更晚了吧~哈哈哈~本來還以為男二可能不會出來了呢~沒有想到這個時候出現了,終於明白男二現在出現的真正原因了。
  • 女孩名字庫:300個詩經裡漂亮有內涵,有文採典故名字大全!
    柏新出處:徂徠之松,新甫之柏-閟宮-詩經「柏」是樹木,在詩中是用來建廟用的材料,表達其尊貴,高貴,材質好。作為名字可以理解成新旺發達之義,心細細膩的美好品質。而「新」是指新甫山,本義有萌生,開始。故而取名「柏新」寓意孩子有頑強的生命力,有推陳出新的能力。
  • 寶寶起名:詩經聰明正直的新生兒名,好聽又暖心
    《詩經》是我國先秦著名典籍之一,共三百零五篇,分成「風」「雅」「頌」三個部分。「風」來自民間,「雅」出自宮廷,「頌」為祭祀禮樂。名字,是人相隨一生的伴侶。因此父母給孩子取名時,總是格外鄭重:近乎莊嚴的、尷尬的重名、不雅的諧音,容易誤讀的生僻字……想要避免這些,不如直接向古人取取經:《女詩經》,《男楚辭》。
  • 《詩經》欣賞|國風 衛風 伯兮
    高亨:婦人懷念遠出的丈夫,因作此詩。男子高大英武,是王的近臣,國家棟梁。隨王出徵,做了先鋒。而家中的婦人卻日夜思念,翹首盼歸。她無心打扮,整日蓬頭垢面。頭痛心苦,抑鬱成疾。心思不解,就幻想著假如能找到傳說中的忘憂草,該多麼好。可是天下哪裡有忘憂草可尋呢?
  • 寶寶名推薦:10個詩經知書達理的小寶寶名,個個都美的與眾不同
    對於今天的人們而言,通過閱讀《詩經》,得到潛移默化的滋養,從民族文化中汲取的源源不斷的能量。一、《詩經》中知書達理的小寶寶名1. 呦呦源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清之出自《詩經》: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清之」選自詩經,意思是明眸善睞眉秀長,容貌豔麗額寬廣。「清之」適合作為女孩名字,可以理解為眉清目秀、氣質高雅,寓意寶寶清秀脫俗、純潔善良,不僅內心澄澈乾淨、真誠美好,還十分有才華。3.
  • 《遮天》:荒天帝放逐九龍拉棺,為什麼不毀掉它?
    《遮天》中最神秘的東西,恐怕就是九龍拉棺了,當年荒天帝將之放逐到其他世界,為什麼不敢毀掉它呢?其中原因很是蹊蹺。關於九龍拉棺的來歷,本來也是個謎題,有人說它來自上蒼之上,是一種不祥的東西;也有人說它是混沌初開的源頭,龍拉銅棺划過的地方,天地便被分為兩部分。
  • 詩經專欄:撒嬌抱怨的一首狡童,聞一多讀法怎麼如此不同?
    《詩經》裡的《狡童》,毫無疑問是一首愛情詩,姑娘家嗔怪小情郎,簡單可愛又帶著直率的酸味,放到今天也非常好理解,女友粉們喊話愛豆:小哥哥你再不出行程讓我們狗,我就爬牆去別家了呢~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 現代企業員工的阿Q精神—主人翁精神
    而在現代企業中員工也存在著一種阿Q的精神勝利法—那就是員工對主人翁精神。當代企業中有一種說法叫做主人翁精神,就是說讓企業中的普通員工把企業當成自己的事業,不要把自己當成打工者,而是要把企業看成是自己的,這樣就能即使幹更多的工作領很少的工資也不會感覺沒有動力,因為在思想上自己是把自己看成是企業的主人的,為自己的事業付出是應該的。
  • 《詩經》欣賞|國風 鄭風 狡童
    傅斯年:一女子為其所愛者所棄,至於不能餐息。這應當是一首情歌,女孩與男孩交朋友,兩個人之間發生了小矛盾。男孩不理女孩了,女孩因而嗔怨起那個男孩來。所以,我比較認同高亨先生的觀點。【參考文獻】《詩經譯註》 高亨《詩經譯註》 周振甫《詩經講義》 傅斯年
  • 【詩詞鑑賞】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唐代嚴維《丹陽送韋參軍》 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 喜報丨寧波出版社《詩經飛鳥》入圍百本好書!
    喜報丨寧波出版社《詩經飛鳥》入圍百本好書!》是一部以博物學視野觀照《詩經》「鳥類」的專著。作者全面搜羅了《詩經》中涉及「鳥」的詩句文本,參照歷代注釋、解讀《詩經》的研究論著,對《詩經》中出現的鳥以及與鳥相關的字詞章句進行了細緻考證和辨析,力圖為《詩經》中的「鳥」找到現代科學分類體系中的坐標,揭示這些鳥類名稱的演變過程、歷史文化背景,甚至文學視野中相關詩歌的創作指歸,展現鳥類物種本身的興衰發展及人類與鳥類關係的變化過程。
  • 成語「鳩佔鵲巢」來源於《詩經》,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它的寓意
    成語「鳩佔鵲巢」來源於《詩經》《鵲巢》篇中的「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一句。單從字面上的解釋來看,講的是一隻喜鵲壘了個窩,卻被布穀鳥強佔。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要真正的理解「鳩佔鵲巢」的寓意,則需要結合原文做出客觀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