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已經講過,現在一般將金魚分為五大類:草種金魚、文種金魚、龍種金魚、蛋種金魚和龍背種金魚。其中以文種金魚出現的最早,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文種金魚中,比較常見的有代表性的品種——獅子頭金魚。

明代中期金魚飼養進入盆養階段之後,逐漸開始出現了文魚,文魚又經過長期的人工培育,大約是在19世紀末的清朝末期,開始出現了獅子頭金魚。所以獅子頭金魚擁有後期文魚的基本特徵,那就是體型短圓,腹部豐滿圓潤,背部呈弧形,同時擁有高聳的背鰭,胸鰭、腹鰭和臀鰭成雙,尾鰭為雙尾鰭四葉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四尾。

除了這些基本特徵以外,獅子頭金魚最大的特徵,就是頭部擁有發達的肉瘤。這些肉瘤遍布頭頂、兩頰和鰓蓋,甚至眼和嘴都深陷其中。這發達的肉瘤就如同獅子的頭上捲起的毛髮,看上去酷似一頭威風凜凜、強壯健美的雄獅,所以取名「獅子頭」。獅子頭的頭瘤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緊瘤,緊瘤緊密飽滿圓潤,整體感突出;另一種是散瘤,散瘤比較鬆散,2齡以後呈菊花或葵花狀,晶瑩剔透。

一般挑選獅子頭,要挑選身體粗壯,並且頭、身、尾比例合理,腹部豐滿適度,尾鰭舒展寬大的。尤其是選擇頭部肉瘤要飽滿肥厚,從正面看呈方形的草莓狀,並且肉瘤要包裹住雙頰,眼球包裹在肉瘤之內,但又不至於遮蓋住眼睛而影響視力的。但是也不能一味追求過大的頭瘤,以免2齡以後身體比例失調,造成栽頭,影響正常遊姿。

獅子頭金魚在體色上主要有紅、紅白、黃、白、黑、黑白、五花、三色、包金、玉頂、紅頂等。三色獅子頭有且只有三種顏色,交叉比較均勻分布在頭瘤和魚身;包金獅子頭也稱為鐵包金獅頭,全身由對比強烈的黑紅色構成;玉頂獅子頭頭頂的肉瘤接近白色,有的為淺黃色,看上去極為通透;紅頂獅子頭肉瘤為鮮紅色,體色一般為其它顏色,最為珍貴的就是紅頂紫羅袍(朱頂紫羅袍),最高價值30萬以上。

獅子頭金魚傳入國外比如泰國和日本之後,他們根據自己的欣賞喜好,不斷雜交培育,選種,定向培育,就有了泰國風格的泰獅和日本風格的日獅。再加上我國的傳統獅頭國獅,這3種獅子頭是各有特點。國獅的頭瘤最為發達,適合俯視;泰獅則是擁有誇張的尾展,適合側視;而日獅相對泰獅和國獅,體型要瘦長一些,尾鰭更為寬大,適合俯視。

除此之外,傳統國獅中還有體型更為短圓的元寶獅和頭尾兼顧的知沅獅。總之獅子頭金魚是比較常見的文種金魚,飼養也相對容易,比較適合新手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