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的小夥子,每天都會尿床,晚上得墊著尿布睡覺。為了治好兒子的病,袁先生帶兒子去各個醫院做過檢查,可病卻始終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到底要怎麼辦,才能讓兒子像正常人一樣呢?」袁先生說。
只要一睡覺,床單就有「大地圖」
袁先生一家人來自貴州,來餘姚打工已經有5個年頭了。他的兒子名叫利利(化名),本來取名的時候,他就希望兒子一輩子都能「順順利利」的,沒想到兒子卻因為「尿床」一直在遭罪。
利利看上去十分矮小,身高不足1.4米,一副稚氣未脫的樣子,看上去不像是一個22歲的小夥子。
袁先生告訴記者,他和妻子常年在外打工,兒子是由住在老家的奶奶帶大的。雖然聽長輩說起過兒子愛尿床,可袁先生一直沒在意,以為年齡大了就會好轉。兒子8歲的時候,袁先生和妻子才發現兒子的奇怪之處。
「他的胸前和背後長了兩個大包,尿床問題仍然很嚴重。」白天,利利小便都是正常解決的,可一到午睡或者晚上睡覺醒來,床單上一定會有一塊「大地圖」。
買來二手洗衣機專門給兒子洗尿布
即使對兒子的病情「心知肚明」,可袁先生卻堅持繼續讓兒子上學。可每次放學回家,兒子都會告訴袁先生,他不想讀書了。「同學都笑話他,說他尿床,還說他身上臭臭的。」
初中一年級,利利輟學了,之後一直在家呆著。
5年前,袁先生帶著妻子兒子和兩個女兒來到餘姚打工,在馬渚東二路租了一間矮小的平房。他一邊工作,一邊帶著兒子四處求醫。
袁先生告訴記者,家裡最值錢的就是一臺二手洗衣機,500元買來的,專門用來給兒子洗衣服和尿布。「每天都要洗三塊尿布,以前都是她媽媽手洗的。」
碰上陰雨天,尿布不容易幹,袁先生就會給兒子用尿不溼。可問題是,一塊尿不溼一個晚上不夠用,小便還是會滲到床上。
後來袁先生想了一個辦法。每天睡覺前,他用一個大塑膠袋將兒子的下半身套起來,然後再在塑膠袋裡墊上一層棉花。這樣,即使小便了,尿液也會包裹在塑膠袋裡。
鄰居也很熱心,他們送來一些舊衣服,給袁先生的兒子做尿布用。
「我想健健康康地生活」
十幾年的時間,袁先生帶兒子去過很多大醫院和小診所,花了十多萬元。中藥、西藥,還有農村裡的土方法,他們都試過,可兒子「尿床」的毛病依然沒有好轉。
「一盒藥就要幾百塊錢,而且一個療程要吃一年。」袁先生夫妻的工資都用來給兒子看病了。昂貴的醫藥費讓這個家庭難以支撐下去,兩個女兒也因為這沉重的負擔而離開了家。
「他除了尿床外,智力是正常的。只是胃口很不好,而且沒什麼力氣。」袁先生曾嘗試讓兒子去上班,可上了兩個多月,就被老闆辭退了。現在,利利一直在家呆著,看看電視,偶爾也出去走走。
「有醫生說,他得的病是雞胸,也有醫生說,他是因為膀胱堵塞了,可到底是什麼病因,我們也不知道。」去年,袁先生帶兒子去杭州看過病,醫生建議他去上海治療。「可去上海哪來的醫療費?」
「我想把病治好,健健康康地生活。」利利低著頭說。餘姚日報 記者 金小燕 實習生 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