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西遊記》裡面的妖怪都是動物或者植物修煉成精的,例如牛魔王、蜘蛛精、鹿精等等,就連杏樹都能修煉成人形來和唐僧聊天,更別說孫悟空還是一隻猴子精。那麼,在這本萬物都可以成精的名著中,為何沒有貓妖呢?
有一種很常見的說法是,吳承恩是生活在嘉靖帝統治的時期,而這位皇帝是出了名的喜歡貓,甚至為最喜歡的貓封了官。不僅如此,嘉靖帝還專門設立了養貓的機構,自然機構裡也安排了人專門伺候貓,看來這位皇帝果然對貓愛的深沉。
所以有人就提出一個觀點,吳承恩之所以寫遍了所有的動植物,卻沒有寫貓,很可能就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愛貓如命,吳承恩不敢亂寫統治者的心愛動物,所以放眼整部《西遊記》,都找不到一隻貓咪的蹤跡。
但這個說法後來被人反駁了。因為生活在明朝的吳承恩,連「豬精」都敢寫,怎麼可能不敢寫一隻貓呢?要知道明朝的國姓是「朱」,諧音同「豬」,因此在明朝最忌諱的自然是豬了。而《西遊記》裡四主角之一的二師兄不就是一隻豬嗎?而且這隻「豬」還好吃懶做,油嘴滑舌。
要知道嘉靖帝的表哥正德帝可是將豬看得十分貴重,在他統治期間,民間是禁止殺豬的。吳承恩既然這麼寫了都沒事,就說明那時對文學類的東西把控不算很嚴,尤其是這種民間志怪小說,在意的就更少了。
既然吳承恩不是因為害怕統治者怪罪而沒有寫貓妖,那又是因為什麼呢?這就要提到另一種更有科學依據的說法了。我們都知道《西遊記》是明朝的小說,但是貓這個物種,其實是一種舶來品,據說是唐朝才傳入中國的。
這個說法之所以比較可信,是由於人們發現唐朝以前的文學作品,幾乎都沒有貓這個物種的出現,用同為明朝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來舉例,這部作品中也同樣一點都沒有提及到貓。再追溯的久遠一點,十二生肖裡也同樣沒有貓。
儘管在後世的很多生肖故事裡,貓是因為被老鼠騙了,才沒能位列仙班的,但仔細想來,很有可能就是因為選取十二生肖時,貓還沒有傳入到中原的緣故。即使後來的一些文學作品中,例如《聊齋志異》裡有了貓妖的出現,但始終都是一直游離在民間,沒能受到百姓的敬仰,這和她是外國傳來的物種有著莫大的關係。
在小編看來,第二種觀點更為可信,吳承恩之所以寫了那麼多動植物修煉而成的神仙妖怪,卻獨獨沒有貓妖,很大可能是因為他所生活的時代還沒有貓這個物種的出現。或者說,貓在那時不是普通人能見到的,吳承恩自然也就沒辦法把貓放到《西遊記》裡和唐僧師徒鬥智鬥勇了。
大家對此還有什麼看法呢?評論區一起來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