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科幻電影中,以史前巨獸作為原型電影有哪些?比如以巨猿作為原型的《金剛》,以巨犀作為原型的《哥斯拉》,但是這些科幻電影的怪物在史前不僅確實存在,而且數量更多,體型更大。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五種史前巨獸。
眾所周知,最大哺乳動物是藍鯨在海洋中生活,那麼陸地呢,沒錯就是巨犀,1961年巨犀化石首次發現於雲南石林,之後雲南的多個地區都有發現。巨蜥只生存在中南亞的說法也漸漸傳開,直到俄羅斯和土耳其也出現了巨犀化石,這才打破了這一舊說法。
巨犀家族裡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成員,應該是在早漸新世中國雲南發現的小巨犀,體型只有後期巨犀的一半左右,而後期種類中最著名的就是天山副巨犀,發現於我國新疆吐魯番和內蒙古地區。它們主要生活在早漸新世,身長能達九米,肩高五米多,抬高頭能吃到六七米高的植物,體重可達10至15噸,是目前已知個頭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要說巨犀,家族的鼎盛期是哪個時期,便是中晚漸新世時期,它們的足跡遍布整個亞洲大陸,甚至一度入侵到歐洲東部地區。但是因為氣候環境和地理的關係,它們並沒有進入歐洲的其他地區和非洲大陸。
泰坦巨蟒,現在世上所知的最大的蟒蛇是什麼?毫無疑問是綠水蚺,有著250公斤。但在泰坦巨蟒面前,綠水蚺就相當於姚明面前的你,不過是個弟弟,它的體重至少能夠達到一噸,是四個綠水蚺的總和。科學研究表明,泰坦巨蟒生活在南美洲的熱帶地區,與綠水蚺是近期曾經有科學家,在哥倫比亞的北部發現了泰坦巨蟒的化石,並且在其附近還發現了巨龜和巨鱷的化石,科學家猜測這可能是泰坦巨蟒的食物。由於蛇是冷血動物能夠生長到如此巨大,科學家認為,在史前南美洲的氣溫要比現在還高。
哈斯特巨鷹,哈斯特巨鷹雖然是史前巨獸,但它與其他巨獸不同的是,它一直到七百年前才滅亡。哈斯特巨鷹生活在紐西蘭南島,是迄今為止地球上最大的一種鷹類,體重最高的可以達到16.5公斤,在紐西蘭土著居民的傳說中,哈斯特巨鷹甚至襲擊過人類兒童,哈斯特巨鷹在紐西蘭處於食物鏈之首,每天以恐龍的近親恐鳥為食,恐鳥是大型無意識草鳥,身高高達三米,每天能夠進食二百公斤的植物。可是就算是這樣龐大的鳥類,面對哈斯特巨鷹,它們的下場也只能淪為它的盤中餐。哈斯特巨鷹擅長從側面攻擊獵物,用它比老虎還要尖銳的爪子將獵物開膛破肚,高度和力量雙重壓制,導致哈斯特巨鷹在紐西蘭南島毫無對手。但自從七百年前毛利人出現後,哈斯特巨鷹數量就大為減少,最後走向滅亡。
金剛巨猿想必科幻電影《金剛》大家都有所耳聞,而金剛的原型來自於哪裡?那就是史前巨猿,它大約生活在距今九百萬年前的中國,印度及越南,身高在三米至五米之間,體重達到540公斤。早期的人類曾經與巨猿是鄰居,慶幸的是這些龐然大物對於肉並不感興趣,它們是純粹的素食主義者,平日裡以竹子為食,偶爾吃一些樹上的果實,也正因如此,人類才得以逃過一劫,不然或許早就成了巨猿的腹中之物了。除此之外,科學家還有一個有趣的猜測,根據現有的化石,科學家發現巨猿的骨骼與現在的猿差距較大,反而與黑猩猩極為相似,而人類又是由黑猩猩進化而來,因此有了這樣的猜測,巨猿也極有可能是人類的祖先。
北美霸主短面熊,在19世紀中期時,美國人開始向西擴張,在新的土地中人們發現了新的化石,其中就有北美霸主短面熊。為什麼叫做短面熊?是因為短面熊的面部比現在的熊的面部要短,該熊總體重可達九百公斤,肩高一點七米,站起來超過三點四米,比現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北極熊還要大,光是爬行就和一個成年男子一樣高了,短面熊大小大概是北美黑熊的三倍,並且它行動不像黑熊笨拙。它身高腿長,跑得快,咬合能力極強,既能食腐,還能捕食,巨型短面熊生存於距今八十萬至一萬年前的北美洲,當時在北美洲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動物世界,並且其中多為大型食肉動物,但是儘管如此,巨型短面熊憑藉身高優勢依然能夠稱霸北美,成為萬王之王。
巨型短面熊一般居住在廣闊的平原上,通過捕食大型動物為生,比如駝鹿,野牛等,不僅如此巨型短面熊還喜歡和猛獁象打架,一旦有機會便會去攻擊猛獁象的幼崽,向猛獁象發起挑戰,在北美洲廣闊的平原上,巨型短面熊為了尋找食物,時常站立起來,三米的身高在草原中具有絕對的壓制力,那麼短面熊是如何走向滅亡的呢?
科學研究表示,巨型短面熊在一萬一千六百年前滅絕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無法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由於自然環境變化,短面熊需要從平原前往森林,就像它的親戚黑熊一樣,可是短面熊無法做到,最終數量逐漸減少。第二,人類的到來距今兩萬年前人類來到了北美洲,雖說一開始是巨型短面熊具有全面碾壓的優勢。但是後來由於人類武器的研製,最終導致了短面熊敗下陣來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