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馬上就到9月份了,從節氣上將立秋都過去半個多月了,但天氣還是很熱,白天釣魚不僅人不舒服,魚也會感到不爽。尤其是不喜歡高溫的鯽魚,白天真的很難釣。所以很多釣友都選擇夜釣,因為晚上更舒適一些,魚口也會更好一些。但是還是有不少釣友在吐槽說晚上也經常空軍。在這篇文章裡,路人甲想給新手釣友們幾個建議,希望看完後對新手釣友們有所幫助。
一,在釣位上多花功夫不吃虧
釣魚人都知道,釣位是決定漁獲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尤其是在水庫,湖泊,大江大河這些水域面積比較大的水域,如果釣位選不好,空手回家的機率是相當高的。釣位該怎麼選呢?在白天的時候我們會主動選遮陰區和深水區,什麼樹蔭底下,橋墩之類的釣位。但是晚上都是黑乎乎的一片,那麼我們要注意什麼呢?路人甲覺得水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指標。
水越深,水中的溶氧量就越低,食物的數量也越少,但是水位太淺有沒有安全感,所以最適合的水深應該是1-2米之間。另外,晚上作釣應該儘量避開水草特別豐富的區域,因為水草晚上是要吸收氧氣的,水草過於茂盛反而容易造成溶氧量的下降。實在不行也建議釣草旁邊的亮水區,不要傻乎乎和白天一樣釣草洞和草縫隙。
鯽魚有晚上靠岸覓食的習慣,魚竿不用太長4.5米以內就足夠了。不過想要釣大鯽魚,最好是找個相對偏僻的地方,因為大板鯽都是老江湖了,動靜過大它們不會輕易進窩。
二,儘量選擇魚兒覓食的窗口期
雖說晚上的魚比較好釣,但並不意味著整個晚上魚都會開口。魚兒覓食也是有窗口期的,而且各個地方的窗口期都有所不同。拿我這邊來說,傍晚5點到7點是魚口最好的一段時間。到了9點以後,魚口會明顯減少。但是過了凌晨12點,又會有波小高峰,到了凌晨4點到早上7點又會出現一波早高峰。
所以我們出釣要儘量選擇在高峰期出釣,不然在家吃個晚飯,到了釣點都8點了,高峰期都已經過去,經常出現釣了幾條魚之後停口的尷尬。然後堅持到11點又扛不住要睡覺了,這肯定是釣不到魚的。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路人甲還是建議早點出發,不過嫂子非要讓你在家吃飯,那就當我沒說。
三,管控燈光和噪音很有必要
其實很多人都小看魚兒的警惕性,或許小奶鯽進窩了你砸石頭都趕不走它們,但是個體比較大的鯽魚只要有風吹草動都會逃之夭夭。要知道自然界的競爭是非常殘酷的,活下來的都是些膽小鬼。不管是燈光,還是聲音,哪怕是補窩的冬季或者餌料入水的聲音都會影響窩子裡的魚。
尤其是有些釣友喜歡用夜釣燈,拋竿還拋得不是特別準,燈光總是左右晃動,這樣其實是非常影響魚的(釣點水比較淺的時候影響更大)。除非你的釣點是公園之類的地方,晚上光線也比較強,入夜了也比較嘈雜,那影響就會比較小。
四,餌料也要有講究
在白天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小魚鬧窩比較煩,釣友們都喜歡用霧化比較差,味道比較清淡的餌料。但是到了晚上,小雜魚鬧窩的情況大大減少,餌料中適當的添加點腥味或者讓餌料霧化好一點,這都是可以的。可以適當的加快頻率抽竿,加速誘魚,也能起到留魚的作用。
有些釣友喜歡用蚯蚓釣魚,但是如果你那裡資源不錯的話,路人甲還是建議你用商品餌。因為在遇到快魚或者一大群魚進窩的時候,用蚯蚓的效率是不如商品餌的。
最後:釣友們夜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蛇蟲鼠蟻是一定要防範的,釣位也不要搬到有安全隱患的地方(尤其是一些比較陡峭的山體水庫)。晚上釣魚最好是找人陪同,要是出了啥意外也好互相照顧。如果不是特別在乎漁獲,還是可以把釣位選擇在人比較多的老釣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