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的王大媽,在家裡處理海蝦的時候,一不小心被蝦刮破了手指。她也沒當回事,稍微清洗了一下傷口,便繼續處理手中的事。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天王大媽的手指開始腫脹疼痛,並出現了發燒,下肢也出現了腫脹和大面積的血性大皰。
家人發現不對勁後,趕緊把她送到醫院。經過會診,發現王大媽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雖然及時的進行了搶救,但最終王大媽還是因為乳酸中毒、感染休克、多器官衰竭而身亡。
什麼是「海洋創傷弧菌」?
經醫生講解了解到,海洋創傷弧菌是一種棲息在海洋中的細菌,毒力較強,可寄生在海魚、牡蠣、螃蟹等海洋中的動物身上,被稱為「海洋中的無形殺手」。每年的3—11月是該菌的繁殖季節,若不慎感染,可出現肢體軟組織損害和嚴重的膿毒症,病情發展迅速,可很快發展為多器官衰竭,感染後死亡率較高。
感染途徑有哪些?
1、食用被海洋創傷弧菌感染的海鮮
菌從口入,食源性感染是比較常見的感染方式。海洋創傷弧菌在海洋中是比較多見的,一般來說,生的海鮮上面都會存在比較多的細菌。我們知道,細菌害怕高溫,食用海鮮之前,若能夠把它煮熟,一般不會感染,但如果食用生的海鮮,感染的風險相對較高。
2、通過傷口感染
醫生解釋說,王大媽就是這樣感染的,被感染了創傷弧菌的細菌刺傷皮膚,細菌順著傷口進入了體內並迅速傳播,引發感染。這也提醒我們,在處理海鮮的時候,要帶好手套,避免被刺傷。
除了被刺傷感染,如果皮膚上面有傷口,傷口還沒有癒合就下海,接觸海水,這也可引發感染。
當然,並不是食用了生的海鮮或者被海生物刺傷就一定會感染,這種細菌感染屬於「機性會感染」。有研究發現,健康人雖然有感染的風險,但相對比較低,而肝不好的人,比如患有肝硬化、酒精肝和慢性肝病,以及患有糖尿病、地中海型貧血和慢性腎衰竭等疾病的人,由於免疫力比較低,更容易出現感染的情況。
感染了這種細菌後,身體會出現發熱、寒戰和腸胃炎的症狀,隨後會很快的出現傷口瘙癢和腫脹、肢體破潰等表現。由於起病比較快,感染之後,要儘快就醫。
如何預防感染?
海洋性創傷弧菌雖然兇險,但本質還是一種細菌,想要更好的抵抗它,需要我們提高自身免疫力。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適量的進行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多喝水,注意個人衛生,這樣免疫力會有所提高。在海邊生活的人,更應該積極地提高自身免疫力。
生活在海邊或者準備去海邊玩的人,在接觸海水之前要做好保護措施,如果你的皮膚上有傷口,或者患有慢性肝病等疾病,最好不要下海。
喜歡吃海鮮的人有很多,在吃海鮮的時候要注意儘量不要吃生的,半生不熟的也不要吃。海鮮一定要煮熟再吃,這樣可以從很大程度上避免細菌和寄生蟲感染。在處理海鮮的時候,要帶好手套,做好防護,避免被它們刮傷。如果不慎被刺傷,要小心觀察,若有不適,要及時的檢查。
另外,處理海鮮的案板和刀最好單獨使用,不要和切菜和水果的案板和刀混用,以免交叉感染。
感染海洋創傷弧菌,還是比較棘手的,會對身體造成不小的影響,應做好預防感染的措施,特別是愛吃海鮮的人、免疫力低下的人和居住在海邊的人,更要提高警惕,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