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蘇省衛生廳副廳長黃祖瑚等人作客「政風熱線」時,有聽眾投訴在丹陽下面的鄉鎮衛生醫療機構,組織中小學生與幼兒園的孩子,集體抽血查微量元素,而且還要繳納相關費用。省衛生廳回應說,抽血檢驗微量元素不屬於強制性服務項目,應本著自願原則參加。若檢查作為項目研究,則不應收取任何費用。有關專家表示,如果是正常體檢,普通兒童沒有必要檢查微量元素。那麼,微量元素究竟是個啥東西,是否一定要檢查?現在孩子到醫院看病,常規的檢查又有多少?昨天,現代快報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現代快報記者 劉峻
相關新聞
靖江一醫院讓患者在指定藥房買藥?
省衛生廳:將核實調查
昨天,江蘇省衛生廳副廳長黃祖瑚作客政風熱線節目,對一些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回應,有公眾投訴靖江有家醫院,讓患者去指定藥房買藥。 黃祖瑚表態將儘快和這家醫院進行聯繫核實。
醫院指定藥店拿藥?
肖先生在靖江一家醫院看病,以前都是在醫院藥房拿藥,但最近醫院沒讓他在藥房拿藥,而是指定他去醫院裡面的一家「潤天醫藥公司」的藥店,必須先在藥店付款後,再到藥房拿藥。肖先生有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由於發票是藥店開具的,不是醫院發票,最終導致無法報銷。肖先生質疑,同樣的藥品,同樣的價格,醫院有,為什麼非要通過藥房過一下呢?
省衛生廳:核實後答覆
針對肖先生的疑問,省衛生廳副廳長黃祖瑚表示,醫療機構在為病人服務過程當中,必須堅守兩個原則,一是不損害病人的利益,二是要方便患者就醫。他表示,省衛生廳將儘快與靖江這家醫院聯繫,核實相關情況,儘快給肖先生一個滿意的答覆。
醫院應該給出解釋
據了解,出現這樣的狀況,可能與醫院用藥控制等規定有關,醫院對某些藥品有總量控制,不能開過多的劑量。為了不耽誤患者治療,通常的做法是建議患者去藥店買藥。黃祖瑚表示,不管什麼原因,不管出於何種考慮,醫院都應該給患者一個合理的解釋。同時,讓患者到指定藥店買藥顯然讓患者不踏實。
公眾反映亂收費問題
還有不少公眾反映的是亂收費的現象。比如宿遷的李先生買了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但是網上查詢價格為3.5元,醫院的價格卻高達351塊。 黃祖瑚表示,將相關票據保留好,衛生廳將去核實這個事情。
來自淮安的丁先生則認為自己可能上當受騙了,「5月12日,我弟媳婦在南京一家醫院做接輸卵管的手術,總共收了大約一萬四千多塊,後來手術也沒有成功,給的發票明細也不是很清楚。」
黃祖瑚說,首先,衛生廳要核實這個醫院允許不允許做這樣的手術,第二,要調查它的收費是否合理。一些醫院如果屬於盈利性醫療機構,國家允許它制定一些服務價格,但不是說你開天價就可以。
現代快報記者 劉峻
一惑:
幼兒園集體交費
查微量元素合理麼
丹陽的朱先生投訴稱,當地村民每年都會接到一個通知:凡是學齡兒童,包括幼兒園孩童都要到當地鄉鎮醫院進行所謂微量元素的抽血檢查,今年檢查的費用為62元,而且還不提供發票。朱先生曾找到通知他檢查的女性負責人,詢問他們究竟來自哪裡,是否一定要強制檢查,卻獲得了含糊的「是上面要求」的答覆,也並未給他明確的文件和收費標準。
衛生廳回應:
微量元素的檢查並非強制
省衛生廳社區衛生與婦幼保健處副處長王曉芳澄清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開展婦幼保健服務的過程當中,必須堅持知情人同意的原則才可進行檢查。王曉芳強調,微量元素的檢查並非強制。若是大範圍、集體性的檢查,很有可能是作為一個研究項目,但在這種情況下,也並不應當收取費用。
省衛生廳表示,這位公眾反映的情況將進一步了解調查。
解讀:
微量元素不是常規檢測
南京市中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唐為紅說,兒童微量元素的檢測有嚴格質量控制體系,對實驗室環境及儀器要求比較高,否則會有很大誤差。一般在大型醫療機構會有此項目。檢測方式以靜脈血最為精準,在微量元素檢測中鉛的參考意義最大。南京同仁醫院兒內科副主任醫師吉徵喜說,在三級醫院裡,抽血查微量元素不是常規檢查,其結果也只是作為參考,而且一般都是家長發現孩子有症狀時才來查微量元素。
二惑:
一個血常規25項檢查,多不多
現在兒童去醫院看病,常規檢查到底有什麼?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就跟隨一位許女士和她的8歲女兒,觀察了她們看病的全過程。
許女士的女兒有點高燒,而且咳嗽不止,咽痛,在家兩天後感覺沒有好轉。一般上午患兒多,於是她帶著孩子下午到醫院檢查。醫生初診後,判斷不是肺炎,讓她去做血常規檢測,作進一步的確認。
「血常規一共50多塊錢,檢測內容25項。」許女士看得不太明白,醫生說病還好,就是細菌性感染,如果不著急,吃點藥多喝點水就可以了。許女士說,孩子要上學,已經耽誤幾天了,還是趕緊掛點水。
許女士說:「其實進醫院,化驗單還是挺重要的,有時候孩子在一家醫院看不好,換家醫院,醫生還是要看一下的。」
根據相關疾病,醫院還有一些常規檢查,比如尿常規,主要是判斷是否有尿路感染、腎炎。大便常規,主要是判斷消化系統的問題,比如脂肪球較高,可能是消化不良,還有是否存在細菌感染。
血常規95%由機器檢測出報告
記者打開許女士女兒的化驗單,血常規總共有25項。
南京兒童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醫師陳紅兵說,其實25項內容包括C-反應蛋白、白細胞參數 、紅細胞參數 、 血小板參數和顯微鏡檢查這5大類。95%直接由機器去檢測出報告,大約剩下的5%的疑難樣本,需要人工進一步覆核。陳紅兵說,比如C反應蛋白如果升高,一般代表的是細菌性感染,如果不升高則表示細菌感染早期與病毒感染。與其他血常規的項目相比,優點就是受幹擾因素少,較白細胞穩定,反映細菌感染和抗生素療效的良好指標。
一般情況下,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 ,代表了細菌和炎症,如果白細胞總數不高,分類以淋巴為主,提示可能是 病毒感染。
解讀:C反應蛋白指標很重要
「在有的醫院,不檢查C反應蛋白指標。」陳紅兵說,但C反應蛋白在判斷一些患兒疾病時還是非常靈敏的。「很多患兒,是從別的醫院轉來的,或者在家吃抗生素沒有好的。C反應蛋白這時候就顯得很重要了,它能反映患兒炎症到底好沒好。」陳紅兵順手拿起一份報告說:「你看這個孩子,在別的醫院掛水兩天,燒退了,白細胞也接近正常。但是回家一天後又發燒了,到我們醫院一查,C反應蛋白高得很。這個時候就提示,要調整藥物,孩子可能是多個細菌感染。再看這個10歲的男孩,發燒3天,在家吃了兩天抗生素沒有好,一查C反應蛋白,偏高了10倍,提示藥吃錯了。」
陳紅兵說,最後還要提醒一下,自已不能解釋化驗單上的異常結果時,還是要諮詢專業人員,因為僅血常規的報告,分析就非常複雜。
三惑:
體檢抽血查鈣
能判斷是否缺鈣麼
周女士帶著2歲的孩子在社區做體檢,體檢報告顯示是缺鋅和缺鈣,她把這樣的困惑發到網上,沒想到許多人也有著相同的經歷。專家表示,普通兒童的體檢,檢查微量元素意義不大。比如,血鈣對判斷是否缺鈣,幾乎沒有什麼用。
南京一位專家表示,他個人認為,憑血鈣這一項,就判斷孩子是否缺鈣,不科學。血鈣並不是一個早期診斷的指標。一般情況下,血鈣波動不大,很難出現偏低的情況。 如果血裡查出低鈣,那就說明病情很嚴重了。「我們的身體有一個機能,一定要保證血鈣是正常的。因為血鈣缺乏時,會導致全身抽搐、喉痙攣,甚至心臟停跳。如果出現低血鈣,身體就會把骨骼裡的鈣動員出來,維持血鈣,所以可能出現你的身體都已經缺了,但血鈣還是正常水平。」
四惑:
血檢報告同城互認
還無法完全實現
韓女士的女兒今年2歲,連續發燒兩天,在一家醫院做了抽血檢查後,說不是細菌感染,開了點藥就回家了。但是往後兩天還是發燒,轉院到另外一家醫院,醫生看了之前的化驗報告單後,還是讓交費再做一次檢查。「倒不是心疼錢,但是孩子受罪啊,多扎一次針,最後結果還是無細菌感染。」這個結果讓韓女士真是憋屈。據悉,目前兒科的同城互認,還沒有辦法完全推開。有專家表示,這裡面有醫生規避風險的原因,也與儀器檢測精度、醫生水平有關係,也不排除有利益的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