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寫春聯來了 人類還需要學書法嗎?

2021-01-08 智東西

智東西 文 | 寓揚

春節對於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不僅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傳承,更是「團圓」的標誌。而春節的習俗之一就是貼春聯,來抒發美好願望,增添節日氣氛。你家春聯貼好了嗎?

然而有趣的是,無論是起春聯,還是寫春聯,近年來被人們廣為吹捧的人工智慧(AI)連春節都不肯「休息」,非要橫插一腳,在節日這樣一個熱點時刻做足了營銷,佔盡了風頭。

近日騰訊 AI Lab推出了AI起春聯活動,並且還是定製的姓名藏頭春聯;不僅如此,機器人也殺入寫春聯這領域,寫的橫平豎直可謂有模有樣。儘管二者的營銷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但從側面也說明了AI正在走進我們的周邊,影響我們的生活。

順便趁著即將到來的除夕夜,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一、藏頭版AI春聯

眾所周知,春聯是我們的一項源遠流長的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的桃符,即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直到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而真正稱之為「春聯」則是明朝的事情,然後就一直延續至今。

有趣的是,騰訊AI Lab今年開始在春聯上做文章了,將AI技術與古老的春聯習俗相結合,並且還可以將自己的名字藏頭在春聯中,秒生成一個定製版的春聯。

對聯作為一種傳統的語言藝術,講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結構相同、並且還要傳達節日的喜慶氣氛,就是讓人憑空構想一副對聯也需要仔細琢磨一會吧,而AI卻能夠秒成。看到這裡你是否開始質疑AI的「實力」了,不急我們先看看效果。

我以「寓揚」之名輸入後,果然在數秒「醞釀」之下,騰訊的春聯AI系統就呈現出以寓揚開頭的藏頭對聯,我們不妨看下隨機生成的三幅對聯。

第一幅為「寓意興隆增百福,揚平安宅納千祥」,第二幅為「寓大業旗開得勝,揚鞭風馬入錦添」,第三幅為「寓意興隆通四海,揚民樂富盛三春」。

可以看出在藏頭方面,無論是「寓意興隆」、還是「寓大業」,語句都較為通順流暢;並且無論是「增百福」、「納千祥」都傳達了節日喜慶的氣氛,在語句通順、傳達喜慶方面AI已經做到了。但如果考慮對仗、平仄、韻律等方面,第一幅和第二幅就難免差強人意了。而第三幅「寓意興隆」對「揚民樂富」、「通四海」對「盛三春」,無論在對仗、平仄等方面都表現出色,是這三幅中最好的一個。

可以看出騰訊AI Lab在機器生成方面水平還參差不齊,藏頭對聯以及對仗、平仄等效果儘管有些差強人意,但作為一款在春節娛樂大眾,為新年填一份喜慶的AI產品已經足夠了。

那麼AI究竟是如何迅速的寫出春聯呢?當然還是靠「學習」,並且是沒日沒夜的「苦學」。

春聯是一門有規則的藝術,講求對仗、平仄,這是人學習春聯的門檻,恰恰是機器學習的優勢所在,做這些有規則的事情,現在的AI技術可謂是「限定邊界,大有可為」。

具體來講,它需要龐大的中文字庫、對聯、喜慶的詩詞句等語料庫用深度學習在雲端去做訓練,尤其是給到一個字之後,如何自動判別後面接什麼內容會更加平滑,比如「寓」後面就適合接「意興隆」,更符合春聯的意境。其次還要通過算法對生產的春聯進行平仄、對仗的學習,才能夠做到對仗工整、平仄和諧。

騰訊的開發團隊表示,整個過程裡他們主要是在參數的選擇、調優和結果的反饋上有幹預,所有的學習都是這個AI系統自動完成的。可見AI在這種存在一定規則的事情上通過海量數據的學習獲得提升。但在春聯的對仗以及平仄上,顯然騰訊這個AI春聯還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目前仍略顯生硬。

二、街頭營銷:機器人寫春聯

圍繞著春節,不光有AI起春聯,還有機器人寫春聯,AI可謂是對春聯這個古老的行業全面入侵。

2月7日,在寶雞市行政中心廣場,兩名機器人便登臺亮相揮毫潑墨寫春聯,引得不少市民前來觀看並紛紛稱奇。

只見那個白色機器人「手握」毛筆,先有節奏感的左右蘸墨,然後轉動「手臂」在紅紙中間慢條斯理的寫下「吉祥如意」四個大字,然後在用小號毛筆籤名,最後蓋上印章。旁邊綠色機器人在寫一幅對聯,同樣是連貫地蘸墨、「手臂」驅動這筆尖勾畫、轉折、停頓,但動作較慢,像一位慢條斯理的「老爺爺」。據稱機器人完成一幅春聯需用時15分鐘左右。

通過視頻和圖片我們可以看到,機器人寫的春聯雖說不上富有神韻,但流暢自然,比許多不會書法的人要強多了。隨著機器人進入書法領域,書法也不再是人類的專利。

其實讓觀眾讚嘆的機器人其實就是六軸機器人,也就是機械手臂,其在現代化的大工廠中的使用已是十分普遍,如生產線上的打孔、安裝、分揀等。近兩年開始流向民用市場,諸如大家所看到的寫春聯的機器人。

這種典型的機器人大多由七個金屬部件構成,用六個關節相連接,由於其底座是固定的,通過一套傳感系統、馬達裝置、電源和計算機編程的「大腦」來實現精準、重複作業。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只需要添加不同的末端執行器(相當於人的手掌)和編程算法就可以實現不同的應用。

以寫春聯機器人為例,首先也是最為關鍵的針對書法的編程環節,技術人員需要通過深度學習將大量的書法作品進行字體、動作等的數據分析, 然後將數據進行建模編程,從而構建機器人的「大腦」。據了解這兩個機器人可以寫出6副作品,包括兩副春聯和「春」「福」「吉祥如意」「寧靜致遠」,光編程就花費了5名技術人員半個月時間。

雲端訓練好算法模型後,接著就是終端的「書寫」環節了。六軸機器人通過一整套傳感系統(包括壓力、視覺等)來實現以合適的力度握住毛筆,然後通過物體識別和定位以程序中設定的「姿勢」蘸取墨汁,然後就以雲端下達的每一個指令在紅色紙張上揮毫潑墨了。

(註:圖片來自華商網)

至於機器人用毛筆寫書法使用了類似三維坐標的邏輯,通過X軸(橫軸)和Y軸(縱軸)可以確定機器人使用毛筆書寫的位置,而Z軸可以控制在書寫中使用毛筆的力度,一般毛筆字的書寫結構多為兩邊用筆重,中間用筆輕,或者一端重一端輕,通過三維坐標調節可實現機器人在三維空間中動態流暢的書寫。

殊不知,表面看著機器人慢條斯理的寫著春聯,在「雲」上重複著相當龐大的計算。當大眾還在驚嘆機器人寫春聯的同時,這種六軸機器人早已應用到許多領域,如工廠的打孔、組裝、分揀,只不過近兩年更進一步走進我們的生活,開始「寫書法」、「端茶倒水」、「接咖啡」。

結語:為營銷春節「不休」

近年來關於機器(AI)超越人類一直是一個持續發酵的話題,儘管圈內人從不擔心,至少短期內是不可能的,只不過近年來AI為自身營銷越發「瘋狂」,生怕不再受人們的寵愛。

去年5月,AlphaGo在烏鎮戰勝世界圍棋第一人柯潔,頓時光環加身。前不久微軟和阿里又宣稱在機器閱讀理得分上已超過人類,AI可謂在營銷的道路上越玩越大!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AI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走進我們的家庭。正如或許從某一天開始,我們再也分不清楚,我們貼的春聯到底是人寫的還是機器人寫的一樣。

相關焦點

  • 騰訊推出人工智慧「寫」春聯H5,輸入漢字即可生成「藏頭春聯」
    輸入「鎂客」獲得的春聯——鎂合同春日,客共與日華。 今天,騰訊AI Lab實驗室聯合騰訊新聞推出了一款人工智慧春聯H5,用戶僅需輸入2-4個漢字,人工智慧系統就能夠自行生成一副春節對聯。需要劃重點的是,該對聯是一副「藏頭對聯」。
  • 買春聯了嗎?騰訊推出能寫春聯的AI 還會「藏頭」
    春節要到了,貼春聯了嗎?騰訊AI Lab推出了一款「AI寫春聯」的程序。  據官方介紹,這個春聯AI不僅能隨機生成春聯,還能根據輸入的內容進行個性化創作,而且還能夠「藏頭」,不突兀、連接流暢。
  • 寫春聯、貼春聯,這些常識要熟記
    寫春聯、貼春聯,是迎新春、過大年非常熱鬧的一種文化活動。春聯起源於何時?據說起源於周朝時的桃符,直到後蜀國才有了第一副對聯。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據傳這就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 春聯的來歷20字_寫春聯的具體要求
    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鬱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
  • 微軟春聯生成器:教你不操腦筋寫春聯
    過年貼春聯,是人們很講究的一項春節民俗活動之一。  縱觀龍年春晚,高科技3D電視畫面成為了最大亮點。而富有鄉土氣息的農民藝術家趙本山的缺席則成了最大遺憾。還記得趙大叔小品中忽悠三部曲系列的一個總結性的對聯嗎?拐一年賣一年,緣分啊!吃一塹長一智,謝謝啊!橫批是:自學成才!
  • 周其鑑紅軍中學開展「我家春聯我來寫」揮毫活動
    周其鑑紅軍中學開展「我家春聯我來寫」揮毫活動 2021-01-14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工智慧革命:人類將永生或者滅絕-人工智慧革命:人類將永生或者...
    用計算機科學家Donald Knuth的說法,「人工智慧已經在幾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領域超過了人類,但是在那些人類和其它動物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還差得很遠。」讀者應該能很快意識到,那些對我們來說很簡單的事情,其實是很複雜的,它們看上去很簡單,因為它們已經在動物進化的過程中經歷了幾億年的優化了。
  • 寫春聯貼春聯 /尹燕忠
    寫春聯貼春聯尹燕忠在我的小時侯,物質生活匱乏,精神生活也不豐富,看書書少,更沒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彩色電視機。進入臘月裡了,大姑娘小媳婦的跳房子,或者踢毽子,男小夥子去打尜或者玩捉特務,也怪熱鬧的,反正比較單調灰色的成份多一些。
  • 如何用百度深度學習框架PaddlePaddle實現智能春聯
    引言:不知不覺春節假期馬上到來,在今年的春節話題中,不難發現,除了七大姑八大姨親切問候這些常規話題,人工智慧的蹤跡也是隨處可見。AI在以全新的面貌向我們展示值得期待的未來,比如今天,我們可以用PaddlePaddle來嘗試寫副智能春聯。
  • 臺北龍山寺墨寶飄香 書法名家寫春聯送祝福
    臺北龍山寺墨寶飄香 書法名家寫春聯送祝福   新春佳節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就是貼春聯。有著近300年歷史的臺北龍山寺,每年都會請來書法名家揮毫潑墨給民眾寫春聯、送祝福。今天的《臺灣年味》系列報導,我們跟隨駐臺記者的鏡頭,一起去感受喜慶的氣氛。
  • 讓孩子學書法,寫作業卻似「狗爬」?爸媽用三種方法幫他練好書法
    重要的是,由於寫好一個字,必須要運用大腦指揮、手眼協調,書法練成後,孩子的手指靈活性也會隨之提升,還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腦力、開發智力,因此,學習書法的孩子,未來將會在考試和學習中更勝一籌。這是由於他們沒有養成好的書寫習慣,寫字的姿勢也不準確,可能對書法完全沒興趣,加上學業任務重,沒有耐心一筆一畫寫字,如果父母逼著孩子去寫,只能當任務來完成,只會導致字越寫越差。那麼,孩子練習書法的最佳年齡是多大呢?專家認為,「對於孩子學書法啟蒙,最適宜的年齡是6歲。」6歲是學書法的最佳年齡,但也是一個平均年齡值,具體還要視孩子的個人情況適當調整。
  • 你寫春聯我來送福
    #來人啊,朕今年的春節自救指南呢?#一定是專業英語十八級的學者型選手才能寫出這樣的春聯圖片來源:網絡沒想到吧,春聯也可以玩出個性,作為有思想,有個性的青年,你確定不來寫一副私人訂製的春聯嗎?字數相稱、朗朗上口便是我們對於春聯徵集的形式要求。希望你用春聯的形式對過去和未來「喊話」,向全杭州喊出你的新年願望,贏得我們為你準備的新年福氣禮包。
  • 王羲之家的春聯老是被偷,王羲之又寫了一副,沒人敢再偷
    春節貼春聯,早已經成為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無論平凡市井還是高雅名流,都會貼上幾副春聯以示喜慶。而對於舞文弄墨的文人騷客來說,春聯更是揮灑才情的重要舞臺,留下了很多佳話。今天,咱就來聊一聊古代文人與春聯的故事。
  • 過年家家戶戶貼春聯,但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大家可能都知道「年」的來歷,但「春聯」的來歷大家知道嗎?每年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春節,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它給節日增添了濃鬱的喜慶氛圍。在以前,春聯可都是一筆一划用毛筆寫出來的,而今大部分春聯都是用機器列印出來的,較之以前,更加的漂亮,美觀。
  • 張惠妹寫春聯修身養性 尾牙準備巨額紅包犒賞員工
    張惠妹認真寫春聯張惠妹認真寫春聯網易娛樂1月29日報導   據臺媒報導,張惠妹出道多年,憑藉一副好歌喉叱吒歌壇,天后地位屹立不倒,28日她出席公司尾牙,準備了超過臺幣百萬紅包,要犒賞藝人及員工,為了迎接新的一年,她近來更親手寫下上百張春聯
  • 我們用騰訊AI寫了幾幅「藏頭」春聯,發現了它暗藏的小心思
    狗年春節將至,你家的對聯寫好了嗎?如果沒有中意的選擇,可以來試試騰訊的這款寫春聯神器。騰訊新聞和騰訊AI Lab聯手打造了這款「拜年神器」,官網稱,只要你給出2~4個字的姓名或暱稱,它就能據此「寫」出一副藏頭春聯。
  • 人工智慧撰寫文章發表 AI對消滅人類沒興趣
    人工智慧撰寫文章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只不過是有時候機器寫出的文章和真人無異,大家沒有發現罷了。最近應該英國《衛報》刊登了一篇完全由人工智慧撰寫的文章,引發大家熱議。文章標題為《機器人寫了這篇文章,人類你害怕了嗎?》
  • 畢節大方:愛心小小書法家 義寫春聯上萬幅
    畢節大方:愛心小小書法家 義寫春聯上萬幅 2015-02-16 09:08:00 導讀:在大方縣,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非常喜歡和擅長書法,並且熱心公益活動,這個群體是來自大方縣書法家協會和益夏書法工作室的一群「小小書法家」。
  • 舒城縣百名書法家義寫春聯贈市民
    李衛生攝農曆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2021年1月12日上午,舒城縣舉辦「農商行杯」百名書法家送春聯暨千名藝術家「六送」活動。啟動儀式上,舒城縣文聯主席張克武、縣書協主席王東升、縣農商行行長程耕分别致辭,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王庭美宣布活動正式開始。舒城溪濱公園裡,來自該縣各地的一百多名書法家們在不同區域揮毫潑墨。市民們紛紛趕來,爭相拿走自己喜愛的春聯。
  • 你知道歷史上第一幅春聯的來歷嗎?
    中國自古流行節日,春節更是中國最大的節日,每年年底,人們都會準備豐厚的菜餚,孩子們都在大街上興奮的玩耍,家家戶戶都的門庭上都貼滿了春聯,表達自己多新年的美好期待,可你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春聯是什麼嗎?又知不知道它的來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