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位1956年從四川入伍的老兵周啟明,在西藏服役時,結識了漂亮的藏族姑娘次仁巴吉,婚後,她毅然追隨轉業的丈夫回到內地,因時過境遷、山高路遠,與自己的親人失去聯繫55年。為了母親的心願,當過兵的小兒子周宏林自1994年起便開始了漫長尋找,終於完成了母親的心願。
「山的後邊,有帶白雪的山頭,那就是娜拉山,這座山非常神奇,四季冰雪籠罩,如同衛士般挺拔屹立,終年守護著比如縣的兒女子孫們,你的親人或許就在那座山腳下。」駕駛員仁青頓珠在山路上停下了車,向2018年6月9日前來西藏那曲市比如縣達塘鄉尋親的周宏林及其愛人李燕說。
這一刻,站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周宏林忘卻了高原反應,眺望著山腳下的村莊,激動的心情瞬間化成了淚水湧出眼眶。他深吮了幾大口絲絲涼爽的空氣,酥油茶的奶香漸漸襲來。
1988年,正在當兵的周宏林與母親次仁巴吉的合影
周宏林的父親叫周啟明,1936年出生,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人,於1956年應徵入伍至甘孜州服役,參加剿匪任務,3年服役期滿後,又聽從黨的號召,於1959年參加西藏平息叛亂,後輾轉在林芝專署(現林芝市)嘉黎縣(1960年1月7日嘉黎縣由林芝專署管轄,1964年6月林芝專署撤銷,將嘉黎縣劃歸那曲市管轄至今)大隊參加平叛和建設任務。
周啟明在嘉黎縣工作期間,認識了做宣傳、帶路及翻譯工作的藏族女同志次仁巴吉(後改名為李芝玉)。次仁巴吉於1942年出生,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比如縣達塘鄉喇嘛隆村人,15歲時離開老家,投奔當時在林芝縣米瑞區公所(今林芝市巴宜區)工作的舅舅多吉。1961年,次仁巴吉作為第一批學員,被組織派往西藏公學(現西藏民族大學,陝西鹹陽)參加漢語文化知識學習,入學一年多後,因工作需要被組織派回至西藏工作。
一來一往的工作,兩人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於1963年5月1日結婚,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漢藏通婚家庭之一。
1964年3月,父親周啟明轉業返鄉,母親次仁巴吉決定跟隨他回到四川省古藺縣金星鄉黑竹林大隊生活。1965年5月,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關心下,父母親被分配到當時古藺縣石屏磺廠很景氣的一個礦山企業工作。工作生活基本穩定後,母親便託人捎信告訴舅舅多吉:「我在內地的工作生活都很好,請舅舅不用擔心,小孩大一點就回家鄉看望你們。」
1967年,舅外公多吉給母親回信,他不久要去北京開會,會後準備到內地看望母親,如果他們工作順心,就留在內地,如果不順心,西藏正在大建設、大發展,需要很多人才,就回林芝。母親立即回信,大概內容是,大兒子剛出生,時值文化大革命開始,全國上下批鬥「地富反壞右」呼聲一片,生活不太安穩,讓他過些日子再來。
這一封信如同泥牛入海,自此沒有音訊。寒來暑往,母親又陸續生下了兩個兒子,因孩子小、路途遙遠,母親也暫時打消了回西藏的念頭。
不回西藏,不代表不思念家鄉、不想念親人。生活的不習慣容易克服,但對故鄉的惦念卻始終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母親次仁巴吉時常望著家的方向,摟著孩子們說:「媽媽的家鄉有藍天、有雪山、有犛牛、有遼闊的牧場和奔馳的駿馬,媽媽還有一個妹妹,雪山下的寺廟前還有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還有好喝的酥油茶,那裡的犛牛肉比其他地方的都好吃……」
然而,現實總是很殘酷,因為從西藏走得急,沒開介紹信,沒有提檔案,找不到證明自己身份的手續,次仁巴吉無法落戶,受盡了周邊人的嘲笑。但她依然用自己慈悲般的善良、隱忍和博愛,教育孩子們做人要老實、誠信,並且要多做好事,與周邊的人搞好關係,做一個讓別人喜歡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周宏林從小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母親完成心願,找到母親的親人,回故鄉走走看看。
在良好家風的傳承下,作為小兒子的周宏林,1987年11月入伍,憑藉能吃苦、善團結的精神,在部隊當了班長、入了黨,3年退伍後,被當地政府安置在古藺縣一酒廠工作。
周宏林在攢了一年多的工資後,決定帶母親回西藏尋找親人。
周宏林1994年的尋親筆記
在母親次仁巴吉闊別故鄉西藏30年後,1994年5月,周宏林帶著母親從古藺縣城踏上了去西藏的尋親路。從古藺到隆昌再到資陽,剛走了200多公裡,母親就開始暈車,臉色變得蒼白,身體根本無法經受住這樣的長途跋涉,周宏林只好把身體極度虛弱的母親送回老家。
精神上的煎熬和身體上的摧殘,讓母親住進了醫院。為了不讓母親喪失信心,周宏林把母親交與哥哥姐姐照顧後,又獨自一人踏上去西藏的尋親路。終在5月底到達拉薩,6月1日到達當時的林芝地區八一鎮(2015年3月19日,林芝撤地設市)。
「6月2日,我從八一鎮乘小車於10點半到達林芝縣縣城,10點40分到林芝縣民政局找到局長金珠,說明情況,他熱情接待了我,全縣城幫我們打聽親人的下落……」在日記中,周宏林詳細記錄了自己在林芝的第一次尋親經歷。
由於行政區劃調整和地名更改,地址和人名翻譯不準,加之藏族群眾同名的人太多,兩天的尋找打探不到任何消息。因為假期快到,只好把基本信息和老家地址留給了金珠局長,讓他繼續幫忙尋找,周宏林帶著遺憾返回四川。
隨著年齡的增長,母親的思鄉之情愈加強烈。24年間,周宏林及整個家庭在西藏尋親的努力從未間斷過,只要看到西藏來的人,就反覆地打探消息,多方託人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2018年初鎖定那曲市的比如縣。
為了不讓已經體弱多病的母親留下終身遺憾,周宏林和愛人李燕及時整理好幾十年來母親口述的信息,於春節後發送給在西藏工作的同事。5月中下旬,西藏同事反饋消息,打聽到了周宏林母親小時候遊牧時居住過的名字叫「蒼龍」「察龍村」的地方,但親人早就移居了。
尋親路上,周宏林和愛人李燕在西藏那曲市火車站
尋親路仿佛更近一步了,周宏林和愛人李燕按捺不住內心的激蕩澎湃的心情。6月6日晚10時,他們登上了重慶開往那曲的火車,30多個小時後到達海拔4500米的那曲火車站,旋即驅車300多公裡到達比如縣城。
經向當地說明情況,政府派藏族工作人員作為翻譯陪同周宏林,於6月8日上午從比如鎮察龍村開始分片尋找。
陪同人員向周宏林提醒說,現在正是蟲草採挖季節,大部分牧場都會空無一人,他們要上山挖蟲草,一個多月後才回來。
「即便找不到人,也要把母親出生、放牧的準確地址找到,哪怕給母親帶一點家鄉的水土,聞聞也好啊!」周宏林和愛人暗暗下定決心,這次既然來了,就絕不輕言放棄。
比如鎮、良曲鄉,爬上一座座山,趟過一條條河,走過一個接一個的牧場,但一天的尋找仍然沒有任何消息,兩部車子的燃油也基本見底。
周宏林此時的心情像汽車的油箱一樣空落落的。
大愛感動了聞訊的藏族群眾,終於寺廟僧人旦增曲傑從僧友處打聽到一個確切消息:「在五、六十年代,有一位叫次仁巴吉的女孩離開比如到林芝投奔親戚,後來上學當了翻譯,又和一個解放軍結婚回了內地,現正在尋親」。
周宏林聽到這個消息後,對陪同的翻譯達瓦說:「在比如那個年代,應該再也沒有第二個這樣的故事了。必須趁熱打鐵,第二天天一亮就去達塘鄉尋找知道這個故事的人。」
那曲市比如縣委書記陳剛在得知這一情況後,要求公安局、民宗局積極配合,完成周宏林的尋親心願。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當晚就要到了知情者的地址。
周宏林和愛人李燕一夜無眠。
車子經過茶曲鄉後,藍天、雪山、河流、牧場、犛牛,小時候母親講的故事裡的一切一一呈現,如此熟悉又真切生動。
隨著車子的行駛,距離親人也越來越近,周宏林用右手按住怦怦躍動的心臟,不停地調整著自己因心情激動而急促的呼吸。
2018年6月9日,周宏林與大姨索朗吉姆相認時的情景
遠遠的,一位穿著藏袍的老年人雙手捧著哈達高舉過頭頂,向車子快速迎來,周宏林和愛人李燕急忙下車,戴上了哈達並被迎進了擺滿水果、飲料、犛牛肉乾的藏式客廳內。
在客廳裡,藏族叔叔和60多歲的阿姨用藏語講述著失散親人的消息,聽二姐索朗吉姆經常念叨,大姐嫁給了解放軍,十二、三歲時曾去嘉黎縣看過大姐次仁巴吉,回內地後就失去了聯繫,中間還夾雜著周啟明和周玉花(周宏林在那曲出生的姐姐)名字的發音。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完全相符。
獻哈達的叔叔是周啟明的舅舅多青,60多歲的阿姨就是小姨桑窮。原來,母親次仁巴吉離開比如縣幾年後,外婆師專(音譯)又生下了一兒一女。
2018年7月24日,周宏林與那曲親人的合影
「找到了!真的找到了!錯不了!真的錯不了!」周宏林和愛人李燕的眼淚一下湧了出來,上前緊緊抱住了小姨。
心情平復過後,小姨對周宏林說:「你的大姨索朗吉姆家就住在山下不遠。」
10多分鐘後,半山腰上一位酷似母親面容的阿姨眼睛緊緊盯住車子。「那就是你要找尋的親人」,陪同的工作人員向周宏林翻譯說。不等車子停穩,他就拉開車門跳了下去,三步並作兩步地跑上前去,雙膝跪在了大姨索朗吉姆的跟前。
大姨控制不住激動的淚水,邊哭邊說:「我們也到處打聽姐姐次仁巴吉的下落,到過青海玉樹、四川成都等地,因為知道的信息太少,如同大海撈針!今天真好,今天真好呀!」
享受過一頓豐盛的團圓餐後,天色已晚,周宏林一行人與親人合影后匆匆別離,因母親次仁巴吉正在住院,無法回到故鄉,所以與他們約定於蟲草採挖結束後,再到那曲接上他們到四川與次仁巴吉相認團聚。
母親牽掛的、已和所有親人失去聯繫的舅外公情況如何?周宏林決定再去林芝碰碰運氣。
第二天,他們從那曲驅車趕往700多公裡外的林芝。在林芝市巴宜區委組織部的大力協助下,經過3天的尋找,終於在米瑞鄉的本仲村打探到消息。舅外公多吉已於1998年去世,舅外婆2013年去世,他們沒有後人,因當地喪葬習俗也沒有墓地。但群眾對他生前的評價非常高,舅外公過去是管理5個村的公社幹部,也是一名老共產黨員。後來他們在老房子的地基照了相,帶著未曾見過面、也沒有孝敬過老人家的遺憾離開了。
周宏林由於工作原因,6月14日便返回四川,但是彼此都期待著下一次的重逢。
2018年7月24日,周宏林帶著家人再次來到那曲看望親人,並迎接他們到四川省瀘州市團聚
2018年7月24日,身著藏裝的周宏林一家人與那曲的親人共敘親情
2018年7月30日,西藏那曲的親人乘火車到達四川省成都市
2018年7月30日早上7時許,成都火車站站前廣場人流密集如織。隨著Z324次列車到站,從那曲趕來的10多位親人身著節日的盛裝從車站走出。
「妹妹!」身著藏袍的次仁巴吉剛喊出聲,大妹妹索朗吉姆已經一頭扎進她的懷裡。青絲變成白髮、邁入古稀之年的姐妹倆人,時隔55年後緊緊相擁在一起。
2018年7月30日,兩頭白髮的姐妹倆(正面白髮者為次仁巴吉)跨越55年的相見
2018年7月30日,姐妹倆(左手為次仁巴吉,右手為索朗吉姆)時隔55年後相見的第一頓飯
2018年8月15日,四世同堂的大家族部分成員在四川瀘州的合影
2018年8月15日,一場主題為「漢藏和親、千裡尋親、民族團結」的家庭盛宴在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舉辦,上百位親朋好友,親眼見證著這個民族家庭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相濡以沫、相互交融,孝老愛親、血脈情深的大團圓故事……(中國西藏網 文/李玉領 供圖/周宏林)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