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16:54:58 來源:蚌埠新聞網
「低溫燙傷可能會比高溫燙傷更嚴重。」劉繼松表示,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
記者 陳昂
隨著氣溫越來越低,又到了全民取暖的季節,各種取暖神器五花八門,其中包括各種自發熱穿戴式產品,圍巾、手套、護膝、護腰甚至鞋墊,讓以前不敢想的禦寒裝備都具有了發熱功能,真是體貼入微。但是,在使用這些產品時也存在很多隱患,除了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外,很容易被低溫燙傷。
各種取暖神器讓人眼花繚亂
打開網絡購物,只要搜索「自發熱產品」,就會出現很多產品。一商家銷售的智能發熱手套,標價199元,聲稱非常適合騎車時戴,手套上有一個開關,手套夾層處有一個可拆卸的電池,採用電熱絲的發熱原理,只要進行充電,手套就能熱起來。該手套的產品介紹中顯示,有三擋溫度可調控,分別是低溫42℃-45℃、中溫52℃-55℃和高溫62℃-65℃。
發熱式圍巾的原理和手套其實一樣,也是使用外置的一個鋰電池,為圍巾內的電熱絲加熱,聲稱溫度也能達到50℃以上,一條標價299元的圍巾,前端按鈕很容易識別,電池隱藏在圍巾中,並聲稱5秒就能升溫,並和普通圍巾一樣可以水洗。
讓人腦洞大開的是自發熱式鞋墊,分為兩種發熱方式,一種就是鞋墊中含有「暖寶寶」,「暖寶寶」撕開後塞進鞋子就行了;還有一種是用電池的電熱絲髮熱,一款標價108元的鞋墊,自稱可持續發熱9-10小時,採用的是4000毫安的電池,確實很牛。
而銷售最火的,便是最便宜的「暖寶寶」,每個價格才幾毛錢,這種不使用電的取暖神器,原理就是鐵粉和空氣發生氧化反應之後產生的熱量,具有升溫快,溫度高的特點,聲稱發熱時間可達10個小時,粘在衣服內就可以了。
謹慎使用自熱產品,防止低溫燙傷
三院燒傷科副主任劉繼松介紹,長期使用自發熱產品會讓身體的體溫調節功能異常,從而導致人的抵抗力下降,並不適合長期使用,少量使用可以幫助人體在冬天天氣冷的時候維持舒適的體溫,但是長期使用不僅會對溫度感官中樞造成影響,而且還可能會燙傷皮膚表面。
據了解,老年人最好不要使用暖寶寶,暖寶寶的熱度比較高而老人對於溫度的敏感度低,很有可能在不知覺的情況下就燙傷皮膚了。孕婦也不要使用暖寶寶,尤其是不要使用在小腹肌膚附近,會影響到胎兒的生長和發育。孕婦和老人可以通過多穿衣物的方式保溫,在冬天的時候就不會容易著涼。老人、孕婦以及小孩這類比較特殊的人群最好不要使用外力加溫的產品,會對溫度感官的神經中樞造成嚴重的影響。
「低溫燙傷可能會比高溫燙傷更嚴重。」劉繼松表示,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由於這種燙傷常發生在人體下肢。一般情況下,皮膚與低溫熱源短時間接觸,僅造成真皮淺層的水皰型燙傷,但如果低溫熱源持續作用,就會逐漸發展為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燙傷。低溫燙傷和高溫引起的燙傷不同,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皰、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不大,燙傷皮膚表面看上去燙傷不太嚴重,但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嚴重的會發生潰爛,長時間都無法癒合,一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