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去世 告別「新一代武俠大師」

2021-01-08 中華網文化頻道

【中華網文化頻道綜合】當今武俠小說,除了金庸、古龍、梁羽生,還有一位「俠客」不能忽略,他是就香港作家黃易。他的小說集武俠與玄幻於一身,風靡內地及港臺,擁有數以百萬計的讀者,被譽為「新一代武俠大師」。據《南華早報》報導,黃易周三(4月5日)中風並且於醫院病逝,享年65歲。

黃易的著名作品如《尋秦記》《大唐雙龍傳》廣為人知,更被翻拍成電視劇。據報導,曾在電視劇《尋秦記》中出演項少龍的古天樂表示:「好惋惜,我覺得他寫的《尋秦記》好精彩,多謝他寫項少龍這個角色,所以買下電影版權,年底重拍,希望他一路走好。」


一代人的武俠回憶

黃易1952年生於香港,原名黃祖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主修中國山水畫,曾獲「翁靈宇藝術獎」。曾任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十年,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及推廣香港本地藝術。

雖然讀了很多武俠書,可黃易不僅壓根寫不出好文章來,學業上也是「戰績彪炳」,被逐出學校和留級是常事,還經常為了逃避留級而轉學,第一次寫作文就被嚴厲的老師批了個不及格的分數。從那次開始,黃易才知道,原來作文也會不及格的,文章也是可以寫好一點的。

黃易少年時看武俠小說,很愛看男女情事的描寫,但傳統武俠往往是點到為止。黃易老想,為什麼不可以把界限推過一點呢?基於這個心態,以及帶點探索性的精神,在日後他寫《尋秦記》時,就加入了對男歡女愛的深入描寫。

金庸和司馬翎一直是黃易最尊敬的兩位武俠大師,司馬翎影響著他的寫作風格,金庸則「逼」他進了玄幻武俠:「我第一部武俠小說的稿子投出去之後,被壓了許久也無人理會,後來老闆李國威一見面便單刀直入對我說:『現在武俠小說除金庸、古龍外,便沒有市場空間。你要麼不寫,要麼就寫科幻小說吧。』」於是,黃易則每晚下班後挑燈夜戰,以一星期的時間完成第一部科幻作品《月魔》。博益出版社主編趙善琪對他說:「我要用你這本書去挑戰倪匡。」自此,黃易開始介入科幻小說的創作。

與博益出版社建立合作關係後,黃易出版了一系列以凌渡宇為主角的科幻小說,銷量可觀。1989年,黃易辭職並移居大嶼山專心創作,因不甘心武俠小說沒落,於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並借《覆雨翻雲》一書為日漸沒落的武俠小說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黃易的小說是網絡類型小說的基石和起點,風格受金庸、司馬翎影響頗大,其主要特色是將武俠與玄幻結合,開創了玄幻武俠小說一派。直到今天,黃易創作的玄幻武俠小說在網絡文學作家中依然地位極高,影響深遠。在《大劍師傳奇》《荊楚爭雄記》《覆雨翻雲》等一眾作品中,讀者們最為熟知的莫過於講述「穿越」故事的《尋秦記》,以及無名小人物最終成為一代大俠的《大唐雙龍傳》。

在黃易看來:「武俠是中國的科幻小說。它像西方的科幻小說般,不受任何拘束限制,無遠弗屆,馳想生命的奧秘,與中國各類古科學結合後,創造出一個能自圓其說的動人天地。在那處,我們可以馳騁於中國優美深博的文化裡,縱橫於術數丹學、仙道之說、經脈理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宗教哲理,任由想像力作天馬行空的構想和深思,與歷史和人情結合後,營造出武俠小說那種獨有的疑幻似真的小說現實,追求難以由任何其他文學體裁得到的境界。」「馳想生命的奧秘」,「一個能自圓其說的動人天地」,可見黃易在自身武俠創作中的理念與追求。

「透過武俠小說,能夠讓生命熾烈發涼,讓生命的面貌由已知的紛擾牽絆和未知的宿命中淨化出來……在高手對壘裡,生死勝敗只是一線之別,精神和潛力均被提升至極限,生命臻至最濃烈的境界。那是只有通過中國的武俠小說才能表達出來的獨特意境。」這就是為什麼,黃易的小說裡總流露著情節之外的溫情與觀照,因為在他看來,武道比武藝重要,悟得天道比一時的勝敗興衰重要。

在「金庸之後再無武俠」的絕境之中,黃易另闢蹊徑,既沒有刻意以刺激炫目的寫法奪人眼球,也沒有夾帶太多後來玄幻武俠常有的媚俗元素,而是站在更為高遠的地界,回望古人和今人,運用具有哲學意味的語言,在以《易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思想中尋覓突破,最終將生死輪迴上升到「道」的高度。


「武俠」現狀:好比醞釀中的火山

金古梁溫黃,武俠萬年長。當年,小說江湖中的五大門派掌門人文採互不相讓,各有所長。如今古龍、梁羽生辭世,金庸年事已高,溫瑞安鮮有露面。武俠小說的江湖顯得越來越冷清,黃易對此也並不否認,「事物發展都有自己的規律,武俠小說亦不例外。新時代來臨,作為一種新的小說體裁,武俠小說應運而生,創作的能量被徹底釋放,一時名家輩出,瘋魔全國,歷數十年而不衰,到古龍、司馬翎、金庸出,武俠小說被推至峰頂,後來者囿困於前輩大師們的框架理念,令武俠小說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難以為繼,只能走下坡路。」

武俠小說現狀確實冷淡,但身在江湖的黃易卻從未感覺到落寞,反而非常看好武俠前景,「武俠小說是在走下坡路,但現在的武俠創作我覺得像一個火山,裡面都是充滿力量的熔巖,這些熔巖都在等待火山爆發。如今正缺少一個出口,因為一旦噴發出來,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擋。」黃易稱,藝術創作並不是科學研究,沒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發展這回事。武俠的未來,在於新的理念,新的突破,當我們找到新的出路,創作的動能才可匯聚成流,奔騰出海。「值此新世紀開始的時刻,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屬於我們這時代的武俠。」

黃易曾接受採訪時說,武俠小說是中國獨特的文學體裁。一般的文學體裁入門比較簡單,但武俠小說很困難。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個新的武俠程式始終會開啟。

任何一個文學體裁的發展,不是在十年、二十年可以看出來的。每一個時代,都潛藏著巨大的創作動力,就像火山裡蘊藏著巖漿,等待爆發的機會。如果一旦噴發,沒有東西可以阻擋。我覺得現在是一個醞釀期。

對於好的武俠小說的條件和未來前景的看法如何?黃易回答:

「我想我還不夠資格去訂下好的武俠小說應具備什麼條件。凡是能令我廢寢忘食地讀下去的武俠小說,便是我認為好的武俠小說。而引人入勝的方法,更是數之難盡,只待有心人去挖掘。從這個角度去看,武俠小說該是有無限前景的。」

黃易正是努力提供武俠小說無限可能性與生機的作者,而他的讀者同樣也佔了一半的功勞。正如黃易筆下的大俠浪翻雲——「唯能極於情,故能極於劍」,也唯有對武俠用情至深者,才能寫出好的作品、才有永不缺席的武俠人。願以這句名言,作為黃易和他輝煌武俠世界的痕跡。

總之,我們也僅僅相信他沒有離開,只是「穿越」去了。

相關焦點

  • 黃易武俠偽作《棍王巴大亨》,輕鬆幽默,金庸李涼松柏生都有掛名
    作為武俠小說的五大宗師之一,黃易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部《尋秦記》開創穿越文學,穿越這個元素,可以說影響了整整一代的網絡文學作者。這一點,足以讓黃易載入文學史冊。他最為人詬病的地方,武俠小說中的鹹濕、情色場面描寫太多,以至於被稱為小黃文大師。
  • 大話武俠之五——天人交感話黃易
    這個時候,一位叫黃易的人破空而出!正如書中所寫的那樣,「物窮則反,道窮則變」,他一反以前正邪對立、爭權奪勢的小說套路,另開蹊徑,創出一片新的天地。黃易的小說不同於任何的前人,他以追求天道作為終極目標,以異能作為修煉技能,以道入武,開創穿越、修真、玄幻武俠的先河,堪稱是開山立典的一代宗師。
  • 這個黃易 太邪門(圖)
    但「玄幻小說」這個名詞來自於黃易,是有記載的。  說回金梁古溫之後,新派武俠小說似乎已經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再想寫出不一樣的武俠,已經很難很難了。上世紀80年代末的武俠世界一度陷入沉寂。名將或擱筆、或作古,再無新作。而大陸武俠還在學習期,後來風頭漸強的小椴、江南、蕭鼎、鳳歌、步非煙還都潛伏在諸如西陸BBS、新浪「金庸客棧」等地,積蓄能量萌芽待飛。
  • 黃易武俠小說的三觀:求利,進而窺天道
    4月5日,小說家黃易因中風去世。消息傳來,我頗有些驚愕和失落。去年我還在手機上看他的《日月當空》,怎知這樣一個開創了新武俠時代的人物竟這樣走了。黃易 資料圖不少讀者也許和我一樣,認識黃易是從租書店開始的。
  • 「武俠新宗師」黃易:唯能極於情 故能極於劍
    斷檔十餘年間,兩岸武俠迷只能翻舊作充飢,或是用黃玉郎等港漫武俠過過癮。好在,江湖永遠不缺新王。這時候,一部討論武學與天道的作品橫空出世了——《破碎虛空》裡的玄學武俠有別於前輩定義、大家已熟悉了的所謂經脈內力,立即吸引了所有武俠迷的眼光。這就是黃易隱居後的初試啼聲之作。
  • 金庸去世:這個時代,我們還來不及告別,就已經被「拋棄」
    這個時代,還沒來得及等我們告別,就已經在拋棄我們。古龍,酒色財氣樣樣沾,浪蕩一生,英年早逝(1985年病逝,享年48),被稱為一代武俠浪子。梁羽生,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提倡「以俠勝武」;為人正派,一生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
  • 盤點金庸古龍黃易等武俠大家筆下的媚藥,第一名幾乎沒有男人能逃!
    今天就來看下金庸古龍黃易這些武俠名家們都寫過哪些逆天的橋段吧。《雪山飛狐》之桃花霧  原書裡是沒有這玩意兒的,純屬導演王晶拍雪山飛狐的惡搞與加戲,但這場「胡斐中了『桃花霧』後慾火焚身,程靈素自動獻身,解了燃眉之急」的好戲也滿足了不少原著黨希望程靈素和胡斐在一起的幻想。同時,也可以說明這些神奇的媚藥在「武俠迷」中間是多麼深入人心。
  • 盤點黃易小說中的11大刀法高手(上篇):反派同樣有魅力
    黃易,雖然不算是一個純粹的武俠小說家,不過《大唐雙龍傳》、《尋秦記》、《覆雨翻雲》等武俠巨作著實是武俠界中裡程碑一樣的作品,因此也被人列為武俠五大家之一。黃易的武俠小說大多結合於歷史沙場,所以更加脫於傳統武學,兵器一流也是多種多樣,不再是劍法一家獨大。
  • 作家奧茲去世,這些大師在2018年離去,讓人猝不及防
    這一年,許多大師相繼離世,巨星一顆顆隕落。作曲家姚明放下了手中的樂譜,國學大師饒宗頤釋了握著的筆,老藝術家朱旭停了念著的臺詞。伏在案臺前的背影少了些,天堂的說笑聲多了些。燈黑了,舞臺謝幕。屬於他們的表演定格在逝世那天。2018年走了,他們留下了。生命的篇章一頁頁翻過,人生舞臺上,他們以各自獨特的演繹讓觀眾印象深刻。
  • 黃易不同時期小說的比較
    在我看來,在通俗小說作家裡邊,黃易算得上很不錯的了。作品情節曲折引人是不用說了,難得的是文筆也很優美流暢(相比之下,同是來自香港的《風雲》小說版就真的不是給人看的,那種文筆……漢語可是一種優美的語言啊),而且還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思想,在武俠作家中獨樹一幟。我這裡嘗試對他不同時期的小說作一些比較。   1、商業化   第一個想說的,是他小說中的商業化因素。
  • 黃易筆下10大武林高手,你知道幾個?
    1、廣成子:了解黃易小說的人應該都會知道《長生訣》,它正是出自於廣成子的手下,可以說是虛空級別中的頂尖高手。2、傳鷹:傳鷹是黃易開山之作《破碎虛空》的男主角,身形修長,外貌瀟灑雄偉,性格堅韌果敢,罕世之才。二十歲棄劍從刀,二十七歲刀法大成,由刀入道。
  • 3演《天龍八部》,演過4位武俠大家作品,《龍嶺迷窟》演了塵大師
    而在整個武俠小說界,則把金庸、司馬翎、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五人稱之為「新武俠五大家」,把金庸稱為「中神通」,把司馬翎、古龍、溫瑞安、梁羽生四人依次稱之為「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從這個排名能看得出,金庸老先生在整個武俠小說界的地位之高。
  • 細說武俠美學:金庸,帶走了整個江湖
    黃易本身就是學畫畫,又曾任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工作不會差。臥龍生靠武俠名利雙收後,拍電影,經商,折騰了十幾年,去世時頗為窘迫,可見如果不能寫武俠,臥龍生的生活力仍令人擔憂。溫瑞安懂武術,能寫詩,喜結社,也許可以用文藝的方式創辦武校,「溫巨俠」做「溫校長」。
  • 江湖唯有英雄志:這本毀譽參半的武俠大作,到底啥時大結局?
    習慣了金庸和古龍小說的讀者,也習慣了傳統武俠的設定體系。但是《英雄志》的力量體系是有許多創新的,甚至創新得讓人難以接受。比如,伍定遠進入神機洞,得仁心、治義肝、發信腎、取智脾、獲勇膽,獲得「披羅紫氣」,成就「神胎寶血符天錄,一代真龍海中生」。這種寫法簡直讓人無力吐槽,一下子無法接受。
  • 黃曉明談金庸去世,在臺上不停地嘆氣:過兒就此拜別了
    在臺上,黃曉明再次談到了金庸先生去世的事情。他感慨道:"我們這代人是看著金庸先生長大的,我小時候看的第一部武俠劇就是《射鵰英雄傳》,看的第一本武俠小說就是《神鵰俠侶》,我特別榮幸能拍到他的片子,他在我心裡就是武俠精神的締造者之一,是最重要的人。"黃曉明在臺上連連嘆氣,最後說了一句:"過兒就此拜別了!"
  • 武俠宗師古龍的江湖往事: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對於一位正值創作巔峰的作家來說,古龍的去世讓當時的整個港臺武俠圈為之扼腕嘆息。古龍生前的好友著名小說家倪匡評價說:三十年來,以他豐盛無比的創作力,寫出了超過一百部精採絕倫,風行天下的作品。開創武俠小說的新路,是中國武俠小說的一代巨匠。
  • 日本電影大師菅原文太去世 曾配音《千與千尋》
    日本老牌男星菅原文太去世1905電影網訊 日本藝能界再傳噩耗。曾與高倉健(已故)並稱東映臺柱的日本老牌男星菅原文太因患肝癌於11月28日去世,享年81歲。葬禮和告別式已由家人秘密操辦。
  • 新武俠的扛鼎代表作,從混世小魔王到小乞丐,坎坷與不平凡的人生
    新武俠的扛鼎代表作,從混世小魔王到小乞丐,坎坷與不平凡的人生個人認為《崑崙》絕對是新武俠的扛鼎代表作!雖然有些許模仿金庸的痕跡,這一點也被很多人詬病,但是瑕不掩瑜,時間無法掩蓋它的奪目光芒!《崑崙》故事情節曲折,內容厚重,有種大氣磅礴的史詩感,而且與後來的《滄海》、《靈飛經》(山海經三部曲)構成一個完整嚴密的武俠體系,自成一格熱血江湖。
  • 十年武俠夢,小編心目中的十大武俠小說排行!
    小編從初中開始看武俠小書,先是翻閱家裡的舊書櫃找書讀,後來到書店租書,到現在智慧型手機興起以後下載電子書來看,陸陸續續看的武俠小說也有五六十本了,從李涼,臥龍生,黃易,到金古梁溫,現在的小緞,時未寒,晴川,等等作者的作品都略有涉獵,在心目中也大約有了一個完整的榜單,現在給大家分享一下:第十名:《大唐雙龍傳》作為舊五大武俠小說宗師之一,黃易的早期的書是最拿不上檯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