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人這一生中,有些疾病是避不可避的,比如全球頭號致盲眼病——白內障。白內障高發於老年人群,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到1.76億人。
浙江醫院眼科副主任溫積權主任醫師坦言,在他的門診中,白內障患者約佔20%-25%,這其中又有1/4的白內障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一般來說,越是高齡的老人,發病率也高。但其實白內障也並非只青睞於老年人,年輕人也會「中招」。
視力差到手指放眼前也僅僅是個模糊輪廓
相對於百姓普遍熟悉的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即老年性白內障),代謝性白內障可能了解的人不多。這類白內障,除了老年人群,有些年輕人也是高發人群。
前不久,一名25歲的胖小夥摸索著走進溫積權的診室,自述從事IT工作,每天對著電腦,且一個多月來視力急劇下降。測視力的時候,小夥子站在距離視力表2.5米的位置(通常測試距離為5米)時僅有一隻眼可以隱隱約約看到那個大寫的「E」,另一隻眼,竟然到了手指伸到眼前也只能看個模糊輪廓的地步!
溫積權隱約覺得小夥子白內障診斷很明確,且可能存在其他健康問題。果然,之後小夥辦理擇期手術,入院檢查時發現隨機血糖值爆表,被診斷為I型糖尿病。小夥一頭霧水:「不可能吧,從來沒人跟我說我有糖尿病啊!這麼年輕也會有糖尿病啊!」不過事實擺在眼前,他隨後被醫院內分泌科收治入院,待到血糖控制平穩後,溫積權為其主刀,先後進行了兩次白內障手術,也非常幸運,手術很成功,術後也恢復了正常的視力。
「他是典型的代謝性白內障,由於體內血糖增加,其晶狀體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而導致的晶狀體渾濁。」溫積權說,這類白內障好發於糖尿病患者尤其是I型糖尿病,往往雙眼發病,發展迅速。對於這些患者,需要嚴格控制好血糖水平,當白內障明顯影響工作和生活時,需及時手術治療。精細的眼部結構、錯綜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以及高血糖導致的膨脹發白的晶體皮質均使得手術極具挑戰。
突然出現這些眼睛症狀表現,要立即就醫檢查
當然,要重視的眼疾不僅僅是白內障。
「青光眼是第二大致盲眼病,也極具殺傷力,另外眼底黃斑變性、裂孔,飛蚊症等,也都是大家需要關注的眼睛疾病。」溫積權說,尤其是那些平時不會讓人體感覺不適的疾病,往往一發作就難挽回。
比如慢性青光眼,相比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會導致患者劇烈頭痛嘔吐等表現,慢性閉角型青光眼以及開角型青光眼就像個無形殺手,大多數患者在早期都沒有眼部不適或者視力下降的感覺,等到患者感覺到自己視力範圍狹窄了,再去醫院就診,往往為時已晚,許多患者都已經進入了青光眼中晚期,視神經損傷已經很明顯。
尤其,青光眼對眼睛特別是視神經造成的損害是不可逆的,通過手術是不能完全恢復損傷的視神經,也不能恢復缺損的視野,只能控制其不繼續惡化,維持現有的視功能,且嚴重者會失明。因此一旦確診青光眼,要及時治療,並定期檢查。對於有青光眼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也需要定期行眼部體檢,一旦發現,及早治療。
「如果感覺自己視野中物體扭曲變形,則要當心是黃斑變性、裂孔;如果是眼前經常有很多小黑點一閃而過,要警惕飛蚊症。」他指出,這些都是眼底疾病的症狀和先兆。眼底疾病對視力影響巨大,需要眼科醫師仔細檢查眼底確診。因此,溫積權強調,無論眼睛有怎樣的不適,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及時排查各類危險因子。
護眼主要靠用眼衛生和定期檢查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日常需要保護好眼睛。不過那些「吃維生素A護眼」、「吃枸杞護眼」、「戴藍光眼鏡護眼」等護眼方法,溫積權都不太推薦。
「護眼關鍵在於注重日常的用眼衛生,並積極定期的眼科檢查和及時治療。」他指出,維生素A(視黃醇)確實對眼角膜上皮細胞代謝有關,也對視網膜有益,但日常飲食中的維生素A含量已足夠,若過度補充維生素A,則有肝腫大的風險。
再比如戴防藍光眼鏡,醫學界認為藍光中有部分波段會有光化學損傷危險,也有部分波段能起到調節人體生物鐘的效果。同時市場上各類「藍光」防護品,無法正視其攔截的是有益藍光,還是有害藍光,也無法論證攔截成功率在多少。目前也沒有明確證據表明戴防藍光眼鏡可以防控近視,所以建議大家謹慎選購。
隨著杭州進入炎夏,溫積權也提醒市民百姓,眼睛也要防曬。皮膚不防曬,容易曬傷,讓人老得更快。眼睛不防曬,很容易發生眼疾。紫外線是眼睛殺手,在室外工作的人一定要戴好防護墨鏡,中午紫外線過強時,要儘量減少室外活動。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