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年年初中國武漢的一家活體農貿市場中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人們就曾推斷,病毒極有可能是從蝙蝠傳播給人類。從那之後,我們關注的焦點一直是這種可怕疾病的全球人類感染者數量,這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已經超過2,800萬人。
但新冠病毒除了在人類之間繼續傳播以外,有沒有可能讓動物界面臨風險?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在浮出水面,而且瀕危物種和我們的家養寵物都會受到影響。
動物和人類在病毒傳播方面有著漫長的共同的歷史。去年,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公共衛生服務主任凱西•巴頓•貝拉維什在官網上發表的一份聲明中稱:「每年動物與人之間傳播的疾病導致數以萬計的美國人染病。」美國疾控中心表示,人類傳染病約60%為人畜共患傳染病,這意味著它們是由動物傳播給人類(或者反之)。比如狂犬病、萊姆病、西尼羅河病毒和中東呼吸症候群等。
但新冠肺炎呢?答案很簡單:新冠病毒從人向動物傳播的病例雖然很少,但確實已經出現。根據人畜傳播最終可能達到的規模,這種情況值得密切關注。
我們掌握的動物發病率數據少之又少。在武漢發布的一篇預印報告中,研究人員發現,他們檢測了100多隻家貓和流浪貓,其中約15%新冠肺炎呈陽性,但美國家養的貓、狗等物種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較為罕見。美國獸醫協會(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網站上表示,幾乎沒有證據證明家養動物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而且美國農業部(Agriculture Department)的資料庫報告稱,到目前為止,國家獸醫服務實驗室(National Veterinary Services Laboratories)確診新冠肺炎呈陽性的動物不足40隻。(巴頓•貝拉維什通過電子郵件告訴我說,被感染的動物「不一定出現症狀……因此,我們無法確定美國有多少動物感染了新冠病毒。」)
中國香港的兩隻狗是已知最早感染新冠病毒的犬類。已知第一例人類到貓傳播的病例在3月下旬發生於比利時。貓主人生病後,這隻貓出現了腹瀉、嘔吐和呼吸困難等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它在9天後完全康復。事實上,巴頓•貝拉維什告訴我,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多數動物僅出現了「較輕的症狀,並且已經完全康復。」
除了初期的病例以外,家養貓犬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病例極其罕見,而且這些病例似乎主要源於有症狀或無症狀的寵物主人將病毒傳染給了他們親愛的貓和狗狗。幸運的是,沒有證據證明寵物會向人傳播新冠病毒。巴頓•貝拉維什說,愛撫或者擁抱毛茸茸的愛寵將病毒從寵物傳播給人的風險很低。
大型貓科動物也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Bronx Zoo)發現,5隻老虎和3隻非洲獅出現了輕度呼吸道症狀,經檢測新冠病毒均呈陽性,但它們都已經完全康復。此事當時曾經被廣泛報導。美國農業部稱,這幾隻動物的傳染源來自一名新冠病毒呈陽性但無症狀的動物管理員,這位管理員是「一位活躍的病毒傳播者」。巴頓•貝拉維什向我證實,除了南非有一隻美洲獅被護理員感染以外,美國動物園內沒有再出現更多感染病例。
西班牙、丹麥、荷蘭和美國的貂養殖場內都爆發了新冠疫情,原因可能是養殖場內患病的工作人員。雖然目前動物向人傳播病毒的情況並不明顯,但荷蘭的病例假設存在從貂向人類傳播的可能。
當然,我們目前還處在摸索階段。例如,《科學》雜誌(Science)上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發現,在實驗室中,病毒不會在狗、豬、雞、鴨等動物中複製或輕易傳播。但貓比狗更容易在同類之間傳播新冠病毒。有一份未公布的模擬研究顯示,猿和非洲與亞洲的猴子可能「非常容易感染」新冠病毒。(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實驗性和模擬性研究並不見得能體現自然環境下的病毒傳播情況。動物在真實世界中可能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這或許是相關數據增長緩慢的部分原因。)
但歷史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因為之前病毒從人向其他物種傳播,曾經對動物和魚類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有證據表明,在2002年至2003年的伊波拉疫情期間,有超過5,000隻大猩猩死於這種病毒,儘管該證據曾經引發激烈爭論。2015年,美國西海岸數千萬海星患上了胃腸道消耗性疾病,許多海星死亡,罪魁禍首被認為是一場細小病毒疫情。新冠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因此我們必須保證面臨風險的野生動物和海洋生物不會因為我們沒有為它們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而大規模死亡甚至滅絕。
目前,全球什麼問題最值得擔憂?可能是未經處理的人類排洩物。位於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的戴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的科學家格雷厄姆•德萊爾和同事在一篇尚未發表的預印研究報告中預測,至少15種海洋哺乳動物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比如鯨、海豚、海豹、水獺和海獅等,有些甚至比人類還要脆弱。他們的研究基於對ACE2受體的分析。ACE2受體是病毒進入細胞的一種關鍵蛋白。(美國獸醫協會指出,病毒複製和傳播還需要其他過程,所以很難明確病毒傳播的能力。)這些動物中包含一些瀕危物種,它們被感染的途徑可能是在動物園或水族館裡與人類直接接觸,或者通過被人類汙水中的新冠病毒汙染的未經處理的廢水。
義大利、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等國均在未經處理的廢水中發現了新冠病毒,並且科學家證實,新冠病毒在被汙染的水中幾天甚至幾周後依舊具有傳染性。當然,問題是水中的病毒是否會導致海洋生物被感染。德萊爾告訴我,雖然目前還沒有發現感染SARS-CoV-2的海洋哺乳動物,「……白鯨和海豚曾經被發現感染了相關的伽馬冠狀病毒。」例如,今年7月,聖地牙哥海灣有4隻海豚出現了胃腸道疾病的症狀。
潛在的後果極其嚴重。一頭白鯨曾經感染冠狀病毒,出現了肺病和晚期肝衰竭,2000年有一隻太平洋斑海豹在感染冠狀病毒後死於肺炎。德萊爾說:「我們不知道新冠肺炎在這些哺乳動物當中會產生多麼嚴重的後果。像人類感染新冠病毒一樣,可能只出現了流鼻涕,也可能造成多器官損害。」如果動物感染這種病毒的數量極少,我們可能也無需擔心。
為了幫助減少新冠病毒的影響和阻止病毒傳播,德萊爾和同事們認為,重要的是妥善處理廢水和未經處理的汙水。他們甚至討論了一種現在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的觀點:針對瀕危哺乳動物的疫苗項目,目標是實現群體免疫或者小群體免疫。事實上,用於避孕的疫苗早已成功應用於灰海豹,所以我們知道相關技術已經存在。
如果你感染了新冠肺炎,請記住你的寵物朋友可能會被感染,儘管到目前為止人向動物傳播的病例很少。目前有許多研究正在進行當中,但美國疾控中心建議感染新冠病毒的寵物主人採取預防措施,保持衛生,避免與寵物直接接觸。寵物主人在不具有傳染性之前,儘可能讓其他家庭成員照看寵物。在新冠肺炎疫情時代,與其他事情一樣,想與愛寵擁抱需要等待一些時間。
我們還應該加入到拯救海洋生物的行動當中。海洋公園和水族館可以限制遊客接觸面臨風險的哺乳動物,從而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我們還能夠與政策制定者、城市和衛生狀況較差的欠發達國家合作,更好地監控水中的病毒,並妥善處理廢水。德萊爾建議,至少應該對廢水進行二級處理,最好進行紫外線或臭氧處理。他說這種處理方式可以消滅高達99%的病原體。
相關技術已經很成熟。例如,現有的無人機能夠收集鯨分泌的粘液,從而有效監測新冠病毒等。我們不缺資源。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病毒在自然環境下的傳播情況,加強監控和研究,並確定如何通過最有效的方式,阻止當前人類面臨的這場疫情蔓延到動物王國。(GDAX)
本文作者卡羅琳•巴伯擔任急診科醫生已有25年。她是無家可歸者工作項目「改變之輪」(Wheels of Change)的聯合創始人,也是新書《暴走的藥品:無知可能致命》(Runaway Medicine: What You Don't Know May Kill You)的作者。
譯者:Biz
編譯:陳怡軒、陳聰聰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