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最近連續接到很多魚友,詢問到關於飼養金魚的水位問題,我們比如說藍壽金魚,為什麼偏偏需要在低水位中飼養,多低的水位算低,多高的水位又算過分了呢?
還有就是,藍壽金魚的投餵問題,和其他金魚有什麼不一樣?
難道說,它不是金魚,因為起了個藍壽的名字,就和別的金魚在投餵上不一樣了?
如果是手中的藍壽基因不好,就是再去仔細投喂,我說句不好聽的,那也是多餘,一個背弓問題,一個背部棘刺、一個沉頭翻肚,情況嚴重的,這條魚也就廢掉了,還在那裡談什麼養功?
真的是好奇怪呦,哈哈,就如上圖的這些藍壽,誰也養不出來精品的。
大部分傳統金魚的飼養水位,都定在了三四十釐米左右
因為傳統金魚的體型和遊速等問題,導致了它們不可能適應強水流、高水位飼養,大部分的傳統金魚的個體也不是很大,這個不必抬槓,我們不能去和魚場比。
對於普通的新魚友來說,有幾個能把泰獅養成巨人獅,能把藍壽養的,像魚場裡的種魚那樣龐大的身形?
屈指可數、寥寥無幾,既然它們的身型沒有達到那種地步,我們為什麼要去使用高水位飼養呢?
這個飼養水位的高低問題,一定是和金魚的個體大小,相輔相成的。
你說一條巨人獅,它們的身長就在20釐米以上,我們還把它飼養在二、三十釐米高的水體中?
你自己看著不彆扭啊,它遊得開嗎?是不是啊,就是這麼回事。
小魚苗的飼養水位是不是應該就是20釐米?
這個也未必,小魚苗還有大小不同呢,我們要根據它們不同的生長期去做不同的調整,但是,大部分情況下,20釐米,算是一個基礎標準吧。
以前飼養和繁殖金魚,是需要曬卵的,就是說,把魚卵置於並不強烈的陽光下,保持水溫,這樣子它們會孵化的很快,我不管魚場是如何操作的,我們只講個人養殖戶的少量繁殖。
然後,小魚苗出生的時候,它們本來就很小,看起來弱不經風的,在它們的成長和發育中,水壓過大、水位過高的話,無論是換水管理、投餵等方面,都有可能很麻煩,再者很容易在魚苗發尾的時候,造成畸形。
但是由於金魚的繁殖數量很多,密度很大,太淺的水位,低於20釐米以下,陽光一曬就透,水體也未必寬大,可能抽底換水直接就把魚苗給抽出來了,也不利於操作,種種原因導致,這個二十釐米的水位,比較適合小魚苗的飼養。
30釐米的水位,比較適合藍壽金魚的亞成體
而隨著金魚的逐步長大,尾巴和身體都成型了,也開始發色了,飼養密度就會更大,這就開始一批批的逐步淘汰和分缸了,這個時候的水位就可以適當抬高了,大致在三十釐米左右即可。
特別是古法養魚、室外養殖,這個水位的一步步抬高,順應的不但是金魚的個體因素,還有一個天時地利的問題,隨著金魚的不斷成長,夏季也就到來了,水溫一高,必定也要去加深水位的,這樣才能保證水體的溫度不至於太高。
這其中還會牽扯到一個綠水和藻類爆發的問題。
再大些的藍壽金魚,當然水位也是可以適當調高點的,總要讓它們遊得開,而且還要有利於身形的穩固。
藍壽金魚的飼養不同於泰獅或者說獅子頭、鶴頂紅,它們是蛋種金魚,本身對於水流的要求就不是很強烈,這是它們的一大特點,確實也不適合高水位飼養。
多高的水位算高?這個不是沒有答案,全在魚的身上
還有的新魚友,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的水位很高的魚缸,或者說我們的魚缸水位本來不是很高,但是想要飼養藍壽魚苗,比起標準水位還是要高上一些,這樣的魚缸,到底能不能飼養它們呢?
別問我,也別去詢問其他人,還是那句話,去問我們自己的觀賞魚去,只有它們最清楚了。
它們在魚缸裡遊動起來費不費勁,是不是連吃個東西都不能保證正常的體姿,吃完後立馬翻肚失漂,這些問題,才是我們應該注意到的啊,難道不是嗎?
既然我們已經購買了水位比較高的魚缸,又比較喜歡這種金魚,可以按照魚缸的水位高低來選擇差不多大小的金魚,水位越高,金魚的個體相應越大,超過50釐米往上的魚缸,還是不太適合的,有可能金魚會失漂或者遊動費力了,但是也未必都那麼絕對。
再說了,如果發現問題,它們遊動的太過吃力,我們是可以降低水位的啊,這就是上濾系統缸的好處了。
還有就是,身形比較胖的、行動速度較慢的藍壽,飼養水位要低一些,身形比較清瘦的藍壽品種、行動速度較快的,飼養水位就可以高上一些,大致上就是這麼個選擇方法了。
關於投餵的問題,一定是營養全面、少食多餐、視季節而定
關於藍壽金魚的投餵問題,和其他金魚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如果精細去講,藍壽和藍壽的品種還不一樣呢,是不是以後,我們需要精細到,根據不同藍壽的體色和花色,來選擇不同的投餵方式呢?
我就不信一個白人,天天吃黑芝麻,他就能成為黑人?關鍵是基因問題。
藍壽金魚的淘汰率是相當高的,得到一尾心儀的好藍壽,那是相當困難的,比起蝶尾金魚的挑選其實還要費勁,哪裡有十全十美的金魚?
因此來說,根據金魚的正常生長期去正常投餵就可以了,小魚苗那就多餵點魚蟲、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少食多餐即可。
亞成魚和成年魚,按照既定的普通金魚投餵量就沒有任何問題,這個會與氣溫、季節、飼養密度和品種都有一定的關係,國壽類的可以加點量,讓它們長得又圓又胖,比較好看,其他類的慢養型藍壽,那就少餵點就是了,哪裡來的那麼多的囉嗦事呢?
我的宮鵝金魚就是一天沒有遍數的投喂,每一次的投餵量全部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上,想讓它們胖點,就多喂,想讓它們身形苗條,那就少餵點,一切源於主人的愛好和心情,不要被什麼所謂的標準和他人的意見所左右。
有些人喜歡日壽的苗條,國壽的可愛,宮鵝的清瘦,我就喜歡把它們都養的胖嘟嘟的,自己看著舒心,那又有何不可呢?
我們是為了參賽呢,還是為了賣?還是必須要去迎合別人的眼光,不就是為了一個自己看著高興嗎?
所以說,關於這個金魚的養功問題,全在於我們自己的平時觀察和掌握,根據觀賞魚的狀態和自己的意願去決定,無論是水位的高低還是投餵量的增減,一個是看我們自己,一個是看我們的觀賞魚。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