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瞞大家,表弟陷入了選擇困難症:
我是選智能手環,還是加錢上智能手錶?
起因是因為最近表弟發現,「 人均有表 」 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了,搞的沒表人的心裡有點兒小痒痒。
就拿我們編輯部來說吧,表弟隨便逛上一圈,就發現不少以前手腕空蕩蕩的同事如今搖身一變,一個個用上了 Apple Watch、HUAWEI Watch 。。。
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 Watch。
如今,辦公室裡動不動就會想起一聲手錶的 「 叮~ 叮~」 通知提醒聲。
然後其中某個編輯就會優雅的抬起自己的手腕,看一看表上的消息。
再嗯~ 啊~ 的像模像樣回幾句。
老凡爾賽了。
總而言之,看了一段時間之後,表弟也有點兒想加入他們了。。。
不說別的,不再漏接消息和電話這點,簡直太有殺傷力了。
更別提還有各種各樣的運動成就圈圈,心率、血氧、呼吸等一眾 「 健康管理 」 功能。
好玩的不 ~ ~ 得了。
不過當表弟準備下單的時候,三千起步、六千封頂的售價也給表弟嚇的不 ~~ 得了。
我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這幫人成天哭窮,抱怨信用卡還不清了。。。
這能還清就怪了!
和他們這些個月光不同,表弟是個精打細算會過日子的居家好男孩。
花三五千塊錢買個手錶的事我是幹不出來的。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表弟體驗智能穿戴的想法就要放棄了。
因為,智能手錶還有種廉價的替代品。。。
那就是智能手環。
講道理,現在的手環都還挺強大的 —— 兩三百塊錢的小玩意不僅能定鬧鐘、看消息、來電提醒,也能測心率、計步、提醒運動。
所以。。。我買個手環怎麼樣?
當然是不怎麼樣 —— 假如這個想法放在五年前,買個 Jawbone、Fitbit,甚至小米手環都還挺潮的。
但要是放到現在,除了給爸媽爺爺輩的老人送禮,可能已經沒什麼小夥伴還在關心智能手環這個品類了吧。
而且手環也不好穿搭 —— 比方說,手錶可以用不同材質的錶帶匹配正裝、休閒裝、運動裝。
比如鋼帶配西裝,編織錶帶配棉麻襯衫,特氟龍錶帶配跑步風衣壓縮褲。。。
手環則好像只有配著健身房裡的運動衣才對味。。。
說白了,現在的表弟是又嫌智能表貴,又嫌智能手環土。高不成低不就。
哎,要是能有一款手環價格的智能表,治一治我的矯情病該多好。
別說,可能是感知到了我的召喚,白衣天使對面工位的小辣椒突然朝我招了招手:
表弟,你來看看這款手錶怎麼樣。
售價 299 ,真的嗎?
原來,小辣椒搞到了一塊剛發布的入門級智能手錶 TicWatch GTH。
可能有些小夥伴沒聽說過 TicWatch,以為是什麼野路子。
其實它的來路可不小,TicWatch 是出門問問旗下的智能手錶品牌,比小米、華為做手錶的時間還久。
出門問問是谷歌和大眾集團在大陸投資的 AI 獨角獸企業,也是國內最早一批自研語音智能助理相關技術的公司。
可能有一些小夥伴還記得當年摩託羅拉發布的智能手錶 Moto 360,它在入華時搭載的就是出門問問自研的 「 小問 」 語音助手。
前一陣我們的託尼也曾經給大家介紹過出門問問出品的高端智能手錶 TicWatch Pro 3,雙層低功耗屏幕、獨立 4G 待機。
外加上全新的高通 Wear 4100 低功耗平臺,讓它在智能手錶品類裡很有競爭力。
就是下面圖裡的這個。
產品的素質很香,但是 2099 的售價依舊讓一些小夥伴覺得頭大。
所以這次的 TicWatch GTH 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TicWatch GTH 的首發預購價只有 299 元( 常價 399 元 ),僅僅是旗艦產品 TicWatch Pro 3 的一個零頭。
相當於只要在智能手環的預算上加一點點,就能買到一塊智能手錶。
雖然相比旗艦產品,TicWatch GTH 少了谷歌 WearOS 智能作業系統的加持,不能下載第三方 App。但是該有的基礎功能它做的也不差。
像什麼收消息設鬧鐘看天氣它都有,錶盤也有不少可以選。
並且中度使用能夠達到 7 天,輕度使用更是可以堅持 10 天。
雖然官方目前只有黑色錶帶,不過好在 TicWatch GTH 使用了標準快拆錶帶。
隨便淘寶一搜,表弟就能搞到一大堆花樣不同的替換錶帶。
至於進階功能方面,和高端產品一樣,TicWatch GTH 同樣能做到自動識別睡眠狀態,不需要手動切換到睡眠記錄模式。
運動狀態檢測也是支持的,還能分辨出是快走還是慢跑。
而且它還能記錄高達 14 種常見的運動方式。
不過除了這些之外,TicWatch GTH 甚至還有一些就連三五千元高端表都沒有的功能。。。
能測體溫的手錶,真的嗎?
過去的一年裡,抗疫已經成了常態。
每回表弟逛商場,門口都會有商場的安保人員攔著看健康碼。
末了還會拿個測溫槍 biu 一下,看看實時體溫。
但要是假如安保準備給你測體溫的時候,你直接擼起袖子,漏出了個顯示著實時體溫的智能手錶。。。
表弟很好奇安保人員會是個什麼反應。。。
雖然只賣 299 元,但是 TicWatch GTH 在健康監測方面的功能可不弱。
首先就是這個幾乎沒什麼同類產品搭載的體溫傳感器,能夠在 5 秒內測出身體的體溫。
並且精確到 ± 0.1 度。。。
其次,它還內置了兩組 PPG 傳感器,一個負責測量心率,另一個負責測量血氧。
當一個手錶集成了這麼多和健康相關的傳感器之後,我們就可以實現一些好玩的操作了:
比如說,TicWatch GTH 的健康 App 有一個壓力檢測模塊,可以根據採集到的指標判斷我們目前的精神狀態。
假如一片綠色,那就說明我最近上班摸魚摸的太開心了。
假如一片橙色,那就說明我最近工作十分努力,差評君該給我漲工資了該適當休息一下了。
這時候,我就需要進入到健康 App 的另外一個 「 呼吸 」 版塊裡。
跟著手錶指導做上兩分鐘深呼吸之後,感覺整個人都重新活過來了。
和高端手錶一樣,這三個傳感器都是可以做到 24 小時後臺不間斷檢測的。
因此 TicWatch GTH 可以從四個維度對我們的身體狀況做出預警:
體溫提醒你去醫院看病,心率警告我們少熬夜通宵,血氧則可以對新冠肺炎的早期篩查起到幫助。。。
而呼吸率一旦超過 20,那麼就可以考慮救護車送走了。。。
表弟琢磨著,出門問問後續應該再更新一個健康數據遠程監控功能。。。
這樣新年的時候給爺爺送一個,表弟媽就可以隨時在手機上看到爺爺的身體狀況了。
假如這個功能做成了,表弟覺得這塊表能賣爆。
希望出門問問在後續的更新裡能採納表弟這個不成熟的建議。
總結
假如續航、功能和外觀只能三選二,你會選擇哪兩個作為智能手錶的選購標準?
前一陣,我們在聊一聊裡問了大家這麼一個問題,絕大多數小夥伴評論的都是續航和外觀。
也有一些喊著我全都要的。
嘿,那你可有點想屁吃了 —— 因為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做不到。
要想續航長,處理器的功耗就得低,性能勢必不高;要想功能豐富,處理器的性能就得拉滿,續航就會變萎。
要想兼顧續航和功能,電池的大小就得往上提,手錶就會變厚、變醜。
於是,目前的智能手錶陣營被迫發展成了兩個大方向 —— 一撥專攻功能層面的豐富多樣,另一撥則死磕續航。
其實這兩者本質上只有需求導向的不同,並無貴賤。不過由於功能豐富勢必要用到性能強大的處理器,產品價格自然也就更高。
漸漸這類產品就成為了 「 高端表 」,主打續航的產品就成了 「 入門表 」。
不過表弟倒覺得這麼想片面了。畢竟,299 的價格,換一個 7 天續航、自動睡眠監測、連續心率血氧體溫監控、5ATM 防水、不漏接手機消息的智能手錶。。。
怎麼想都覺得賺到了。。。
最後表弟還是得提醒一下大家,299 元只是 TicWatch GTH 的首發預售價,過了這段時間之後手錶會恢復成 399 的日常售價。
所以心動的小夥伴們不妨趕緊戳一下左下角的閱讀原文,提前把預購頁面收藏了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