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頭只有2釐米的馬蜂,卻奪走了一條年僅25歲的生命。
前晚7點多,安溪縣西坪鎮柏葉村村民25歲的小林,到連襟家摘蜂窩,打算泡酒,卻被馬蜂蜇了5下,不幸身亡。
專家稱,這種蜇人的細腰亞目蜂類馬蜂,南方比較少見,但毒性很強,過敏性體質的人,被蜇到易有生命危險,家中有蜂築巢,最好請消防等專業人員處置,不要輕易自行拆除。
【蜂·蜇人】
連襟家摘蜂窩 男子被蜇亡
當晚6點多,小林從安溪縣城打工回來,騎著摩託車沒回家,而是直接到連襟林某生家。當時,林某生和另一個連襟、朋友、鄰居四人在打牌。
小林從車上拿出白色塑膠袋等工具,稱要去摘蜂窩,打算泡酒。林某生阻止他,但小林沒聽進去。
隨後,小林關掉蜂窩一側的燈光,套上塑料手套、帶上塑膠袋,到二樓摘蜂窩。林某生等人打完一圈牌後,不見小林聲響,以為他回去了,但見摩託車還停在大門口,便拿手電筒上樓。
沒想到,卻看見小林趴在二樓房門口,嘴唇發黑,身下壓著用塑膠袋包裹的蜂窩,叫也叫不醒。懷疑小林被蜂蜇了,眾人忙將其送去醫院並報警。
遺憾的是,小林被送到安溪縣銘選醫院時已身亡。安溪警方初步判斷,小林是被蜇身亡,共被蜇到5下,胸部一下,小腿4下。鄰居稱,小林家境一般,有一個4歲的兒子和一個2歲的女兒,父母親皆40多歲。
【蜂·解析】
小林只被蜇了5下,為何會身亡?為何沒喊叫?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蜂,被蜇後,如何應對?
過敏性體質被蜇 易有生命危險
「這是馬蜂,雜食性昆蟲,吃水果也抓小蟲吃。南方地區少見,北方居多。它們的腰部非常細,為細腰亞目蜂類。」泉州師範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孫亮先教授說,這種馬蜂個頭約2釐米,但毒針長達5毫米,毒性很強,毒囊為無色液體,辛辣刺激氣味,其中的蜂毒肽成分會引起疼痛,磷酸酯酶A成分會導致人死亡,特別是過敏體質者,更易身亡。他推測小林為過敏性體質者,才會只蜇5下就身亡。
馬蜂的毒量要多少會致人身亡?孫教授說,沒有定論,因人的體質而異,馬蜂蜇死人的事件比較少發生,一般是被群體性攻擊才會造成死亡。
這種馬蜂與日常蜜蜂不同,它會蜇一下抽出,再繼續蜇,直至毒性液體釋放盡才停蜇,而蜜蜂的針帶鉤,蜇完針就留在人體上,隨後蜜蜂會死去。
但這種馬蜂死後,也千萬不要去碰,毒性依然存在,「不過經過燒煮,只要溫度超過60度,毒性裡的磷酸酯酶A就會改變。」
閩南常見胡蜂 最好請消防處置
孫教授說,馬蜂毒性很強,大多數人被馬蜂蜇,所蜇處會有疼痛感,但不致死,這時可用肥皂等鹼性物質中和,減緩疼痛。但對過敏性體質的人來說,一旦被蜇,嚴重情況下,會導致呼吸急促、流冷汗,身上長滿小包,一發現有此症狀時,要立即送往醫院治療,若離醫院較遠,可到附近藥店買撲爾敏等抗過敏藥先服用,然後及時就醫。
另外,馬蜂中的蜂毒肽可透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具有神經節的阻斷作用。蜂毒對呼吸系統的心血管系統也有顯著的影響,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這是小林被蜇後,為何沒喊叫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碰到蜂窩築巢在家裡,就馬蜂窩而言,馬蜂怕煙火,因此若蜂窩築在較低處,可選擇用煙火燻,這樣就能避免蜇人;而馬蜂窩築巢地所處位置較高時,正確的做法就是,抓一隻馬蜂,將它扔進螞蟻藥中,馬蜂出現難受症狀,但不致死,由於身上沾有螞蟻藥,在回蜂窩後就會釋放外激素,幹擾氣味,從而使馬蜂間互相廝殺,達到除馬蜂的效果。當然,最好是請消防等專業部門去處置。
被馬蜂襲擊 閉上眼睛當個「木頭人」
在福建地區,人們最常見的應屬墨胸胡蜂,毒性比馬蜂大,一旦馬蜂與胡蜂蜇人,它們都會釋放出一種外激素,若其他馬蜂或胡蜂聞到,就會集中攻擊。至於身邊經常會碰到的蜘蛛、蜈蚣也有毒性,但致死人的罕見。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急診科主任、心血管主任醫師王耀國介紹,馬蜂帶有蜂毒,對人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及泌尿系統都有影響。人一旦被馬蜂蜇到,蜂毒侵入體內,會引起心律失常,嚴重時引起急性循環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出現昏迷休克等症狀,如果搶救不及時就會死亡。
他表示,如果被馬蜂襲擊,千萬不要亂跑或用手反覆扑打,而應儘量待在原地不動,護住身體裸露部位,閉上眼睛當個「木頭人」。如果被蜇傷,應儘快將蜂毒擠出或吸出,再對傷口進行處理。市民如果看到有馬蜂窩,不要擅自拆除,而應該請專業人士拆除。
新聞加點料
馬蜂,學名「胡蜂」,又稱為「螞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內除蜜蜂類及蚊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以及廣腰亞目(Symphyta),是一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屬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幹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馬蜂通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如何防止和應對胡蜂蜇人
一、不要招惹
1、戶外
春夏兩季,氣溫升高,是胡蜂活動的高峰期,其生長、發育、繁殖、築巢速度也逐漸加快。外出時注意遠離草叢和灌木叢,胡蜂往往喜歡在這些地方築巢。如果發現胡蜂巢應立即繞行,一定不要去幹擾它們等,尤其注意不要讓小孩去招惹。外出時最好穿戴淺色光滑的衣物,因為胡蜂的視覺系統對深色物體在淺色背景下的移動是非常敏感的。
2、室內
現在隨著城市的擴張,一些胡蜂開始在居民住房內築巢。家裡種樹的要經常修剪,翻鬆土壤,減少胡蜂築巢的機會,房前屋後要少種多汁植物,減少胡蜂進入房內的機會。一旦在室內發現胡蜂窩,千萬不要擅自用工具去捅,應該馬上撥打119電話,報告消防隊等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前去處理。
二、被蜇時
如果你誤惹了胡蜂群,而招至攻擊,唯一的辦法是用衣物保護好自己的頭和頸,因為神級系統最豐富,反向逃跑(最好是逆風逃跑,能跑多遠就跑多遠,如你穿的衣服比較多,奔跑中可以脫下往邊上扔,分散部分馬蜂)或原地趴下。千萬不要試圖反擊,否則只會招致更多的攻擊。
三、被蜇後
1、初步處理
被胡蜂蜇的傷口會立刻紅腫,中央被蜇處有一瘀點,若發生於眼、唇部位,則腫脹明顯,有燒灼及刺痛感感。此時,應立即拔出(可用針或鑷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擠壓,以免剩餘的毒素進入體內。)留在傷口內的蜂刺,馬上塗抹一些抗過敏性藥品,如皮炎平之類的藥物。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傷處減輕,腫痛。
其他方法:選用肥皂水、3%氨水、5~10%碳酸氫鈉水、食鹽水、糖水、食醋洗敷傷口。大蒜或生薑搗爛取汁,塗敷患處。老黃瓜汁塗患處,1日數次,可以止疼消腫。
2、立即就醫
輕傷:螫傷後20分鐘無症狀者,可以放心。
重傷:傷處一片潮紅、腫脹、水皰形成,局部劇痛或搔癢,有發熱、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痙攣、昏迷。
死亡:有特異體質者對蜂毒過敏,可迅速發生顏面、眼瞼腫脹,蕁麻疹,喉頭水腫,腹痛腹瀉,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神志不清等過敏性休克現象,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亡。
所以一定要慎重,被胡蜂蜇後最好立即到醫院查看。
(綜合海峽都市報閩南版、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