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白
「你要適度提升自己的承受能力。」
有兩位醫生這樣對我說過,其中一位還是心理醫生。
而去年一整年,我也在不斷地懷疑自我、否定自我。
「我可能真的不如別人」,這個聲音,響徹了我整個2020年。
去年,我因為工作壓力太大離職,但從前同事分享的那些事中,我知道了,接替我崗位的那個女生,做得很開心,還和直屬上司相處融洽。
而那個直屬上司,就是我當時最大的壓力源。
「所以,我真的那麼差勁嗎?我的抗壓能力竟然這麼差?」
我一直在問自己,沒有答案,但我還是反覆在問。
為此,我常常陷入了負面情緒的漩渦,直到我看到了《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讀完,我的疑問有了解答,整個人也豁然開朗了。
01 我們為什麼會那麼脆弱?
有這麼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來得總是那麼簡單。
外賣遲到,一直沒送來;
去吃牛肉粉時,老闆把寬粉下成細粉;
煮了碗方便麵,一不小心卻灑了……
都足以成為那個令人崩潰的理由。
這些事,看起來是那麼微不足道。
但是,它往往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那個因為外賣沒來而崩潰的男子,之前經歷了投資失敗、父親去世、妻子患病;
那個去吃牛肉粉而崩潰的女生,剛剛和男朋友分手;
那個因為面撒了而崩潰的姑娘,經歷了職場PUA、年終獎落空的失落……
那個最後令他們崩潰的事件,並非真正的原因,而是一個情緒崩潰的開關罷了。
對此,《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解釋道:人們對不適感的忍耐能力會發生變化,如果一個人一直在不停地應付各種不適因素,最後自己對不適感的忍耐能力反而可能會降低。
02 我們的內心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但想要提高對不適的忍耐力,我們需要好好整理下自己的內心世界。
馬克·吐溫說過:「我一生中充滿了可怕的災難,而其中大部分從未發生過。」
這意味著,我們內心的不適,通常是自己造成的。
那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容易感到不適呢?
因為,我們太容易滿足需求了。
在如今生活中,我們想獲得什麼資訊,藉助搜尋引擎等工具能馬上找到。我們想得到什麼反饋,立即就能得到,任何不確定的事情,立即就能找到答案。
於是我們再也不願意壓抑自己對需求的欲望。
這會提高我們自己在生活中處理事情時的期望值,忽然之間我們希望所有的衝動都得到儘快滿足,就像按下一個按鈕那麼快。
但是,我們一定沒辦法處理任何事情,都能像按下一個按鈕那麼簡單。
於是,我們越來越不適,越來越焦慮。
一旦焦慮水平超越了我們的身體和心理的適應或承受能力,崩潰就來了。
03 焦慮不是問題,關鍵是要善於處理焦慮
其實,焦慮本身並不算什麼問題,因為它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避免的副產品。
然而,因為有很多因素都能觸發或加劇焦慮,而且焦慮得到緩和的可能性很低,很可能導致我們的世界嚴重失調,所以,想要順利解決我們情緒,我們需要建立起一個穩定的內心世界。
幸運的是,我們可以調整內心「溫控器」的設置,把焦慮和恐懼轉化為安全感,並提高我們應對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素的能力。
對此,《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提出了15個緩解焦慮的方法,我著重分享其中三個:
1. 擺脫對現代技術的依賴
電子郵件、微信、微博等現代技術推高了我們的焦慮水平,並使其維持在我們難以承受的水平,所以,我們需要刻意擺脫對現代技術的依賴。
例如,我們可以在睡覺前拿出一兩個小時,停止使用涉及工作的電腦、手機等設備。
如果並非必要,比如周末、假期或晚上與家人在一起時,就不使用手機、簡訊、電腦等。
2.學會放慢速度
快餐食品的普及、抖音受眾面積的擴大,讓我們常常處在快速模式中時,但這就會造成我們的緊張不安,繼而引發壓力和焦慮。
我們需要學著放慢速度,例如放慢車速或是放慢吃飯的速度。
限制一下同時處理的任務數也是有意義的,比如,當我們和朋友在一起時,就不要兼顧著收發信息、打電話等事情了。
3.拓展你的心理舒適區
從表面上看,似乎我們只要停留在自己的心理舒適區,就能維持原有的舒適程度,但事實上,我們的舒適區受到的挑戰越少,縮小得就越嚴重。
到最後,隨著心理舒適區變得越來越小,容易激怒我們的事情就會比之前多得多。
所以,我們要把心理舒適區視為肌肉,學著去訓練、挑戰它。
想要在這個世界活得舒適,提前體驗一些不舒適體驗是必要的。
當然,這個不舒適會在我們可承受的範圍:比方說,考慮選擇不同於以往的上班路線或回家路線;嘗試不同的食品;嘗試一個新的愛好或有挑戰性的工作;讀一本你不太認同或者很少了解的書……
讀完《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我鬆了一大口氣。
因為我知道,我並非是個很糟糕的人,只是我對不適的忍耐力比較低罷了。而這個忍耐力是可以通過一系列方法,得到提升的。
用一種更好的方式去應對不適,這才是我們回答生活這張答卷最好的答案。
就像《心靈奇旅》裡所說的:有些人無法擺脫自己的焦慮和痴迷,他們會迷失和脫離生命。
從執念中跳脫出來,我們就能遇到生活的火花。
—END—
作者:林小白,不知名的小作家,出版了《行動力》《攀升》《每天多出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