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22日,閩茶產業一年一度的盛會——2020年福建茶業經濟發展年會將於2021年元月正式開幕。通過論壇,茶產業參與者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攜手描繪閩茶產業的發展藍圖。
閩茶產業一年一度的盛會——2020年福建茶業經濟發展年會將於2021年元月正式開幕。據了解,本屆年會將公布「茶產業脫貧示範縣」「脫貧攻堅明星企業」「戰疫茗星」「閩茶年度單品王」「武夷巖茶年度品牌價值榜」「武夷巖茶標杆名企」「中國白茶標杆名企」等多個榜單,可謂是紛湧星光潮。據介紹,這一系列榜單,涵蓋了茶區、茶企、茶人、茶品及茶市,有廣度,也有深度。
年會期間,還將舉行閩茶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論壇,廣邀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及茶企業家,齊聚一堂,高屋建瓴,共商閩茶產業發展大計,堪稱閩茶「達沃斯」。
「世界茶業看中國,中國茶業看福建。」主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福建作為中國產茶大省,同時也是茶業強省,幾乎縣縣產茶,人人喝茶,品牌茶企數量與實力更是穩坐中國茶企第一把交椅。在新年伊始,舉辦閩茶產業盛典,不僅僅是要表彰過去一年中產茶區、品牌茶企及茶人為助推閩茶產業發展、傳播中華茶文化所作的積極貢獻,還旨在為全國提供一個有實踐意義的範本、樹立一個有示範作用的標杆、打造一個有高度價值的平臺。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論壇,茶產業參與者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攜手描繪閩茶產業的發展藍圖。
據悉,本次活動由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主辦,福建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協辦,福建閩茶智慧雲科技有限公司策劃執行。
因茶興業,助力脫貧攻堅
茶葉,這片魅力獨具的神奇樹葉,從古至今都牽繫著國計民生,尤其在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它幾乎與米、鹽同等重要。茶為國飲,給國人帶來健康。茶為經濟作物,給茶農帶來希望。
閩中茶品天下高。茶是福建的特色產業、惠民產業,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思想的深入實踐與滿意答卷,更是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以安溪、武夷山、福鼎為代表的福建名優茶主產區,都在不斷書寫著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故事。安溪鐵觀音、金駿眉、武夷巖茶、福鼎白茶,在當地政府、茶企的共同努力下,茶農的腰包越來越鼓,茶鄉也變得越來越富饒了,引領了一波又一波的茶葉市場消費潮流,而山鄉的面貌也因茶而脫胎換骨。
2018年,福建茶業總產值率先超千億元。2020年,福建茶產業逆勢而上,閩茶全產業鏈產值預計達到1250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在不少產茶縣都達到了2萬元。今年4月,明溪、寧化、政和、連城、周寧、柘榮等6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成功「摘帽」,23個省級貧困縣全部清零。這些縣,基本都有產茶,有些還是名茶主產區。無疑,脫貧攻堅所取得的顯著成效與發展茶產業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茶業是打好決勝脫貧攻堅之戰的「福建樣本」之一。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茶系民生,山美人富。茶業,是生態與富民的正確打開方式。
創新共贏,搶佔行業高點
茶葉是福建的一張名片,福建茶業要敢於主動出擊,進一步搶佔國內外市場,走出一條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
這條路該怎麼走?只有創新賦能,攜手共贏,才能贏得主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不論是國與國,還是企業之間正由「競爭時代」逐步邁入一個「競合時代」,即競爭與合作共存。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抑或個人,僅靠一己之力,很難實現長遠發展。於福建茶產業而言,亦是如此。
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中國品牌茶企從呱呱墜地,到日臻成熟,作為連接茶產區與消費市場的橋梁,同時也是推動中國茶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品牌茶企在幫扶茶農脫貧致富、引領茶葉健康消費、規範茶葉市場秩序、發展壯大茶產業、普及弘揚中華茶文化上發揮著關鍵作用。
福建,不僅茶類齊全名優茶豐富,品牌茶企也是眾星雲集,數量高居全國首位。在多達2萬餘家的茶企中湧現出天福、八馬、華祥苑、日春、武夷星、品品香、綠雪芽、正山堂、春倫、閩榕、海堤、蝴蝶等名企,組成中國知名品牌茶企「第一軍團」。在「競合時代」背景下,紛紛通過各自方式,如品牌收購、品牌聯合等多元方式,尋求合作,優勢互補,信息共享,渠道共建,打造茶葉全品類產品體系,不斷延伸茶產業鏈,實現「獨樂樂」向「眾樂樂」的轉變,變「獨奏」為「大合唱」。
值得一提的是,以華祥苑、八馬為代表的大國品牌,還通過助力「茶敘外交」,把中國茶及中華茶文化推向世界,讓茶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友誼使者。
標杆示範,引領健康發展
據統計,2019年福建省茶葉全產業鏈產值達1200億元,茶葉產量、單產、茶樹良種推廣率、全產業鏈產值、出口額增速等五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目前,福建現有茶葉類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3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55家,約佔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總數的20%。
這些龍頭企業,同時也是品牌茶企,是福建乃至中國茶業的中流砥柱,在推動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標杆示範作用。
以八馬茶業為例,自1997年創立至今的23年時間裡,八馬堅持引入標準化模式和質量可追溯體系,從茶園到茶杯各個環節制定標準化體系30多項,並在服務領域規範了110多項標準。從2016年起,八馬品牌定位中國好茶,並首創中國好茶四大標準,即安全、對口、正宗、穩定。同時,推出地理中國好茶系列,包括鐵觀音、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黃山毛峰、峨眉雪芽、祁門紅茶等國家地理保護標誌產品。積極布局中國名茶產區,推動八馬全品類的名茶體系建設,使得八馬茶業向中國茶代表品牌邁進。而在不久前落幕的、被譽為武夷巖茶「奧斯卡」的2020年武夷巖茶「雙世遺」杯茶王賽中,八馬同肉桂、水仙、大紅袍的茶王、金獎獲得者籤署了採購合作協議,攜手共贏,共同引領武夷巖茶健康消費及武夷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華祥苑則積極探索嘗試,將酒莊制度及其所承載的匠人精神與茶園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精心打造茶莊園這一國際化創新模式。目前,「華祥莊園」在中國原產地陸續布局8座茶莊園,涵蓋了安溪鐵觀音、巖茶、紅茶、白茶、普洱等核心品類,而且將每座茶莊園進行標準化建設,打造成一座完整的茶葉全產業鏈條科研基地,將茶葉源頭的把控牢牢掌握,每個環節都實現技術創新與突破,成為新時代中國茶的品質標杆,並實現了從單純的茶園基地到集種植、採制、休閒、觀光、文創為一體的華麗蛻變。
聚力戰疫,盡顯名企擔當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肆虐,給全國人民的生活及地方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衝擊,而對於貧困產茶區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茶葉產銷受阻,進而影響茶農的生計。
天福、八馬、華祥苑、武夷星、品品香、綠雪芽等福建知名品牌茶企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或捐款,或捐贈茶葉、口罩、防護服等抗疫物資,積極投身到戰疫中來,充分體現了中國品牌茶企「第一軍團」的強烈社會責任感。
我們看到,當新冠疫情兇猛來襲,八馬茶業帶頭做表率,不裁員、不減薪,竭盡所能,硬核助力復工復產及茶產業復甦,維護保障茶農、員工的利益,充分體現了品牌茶企的實力擔當與責任擔當。
今年2月,八馬茶業發布《非常時期:六項硬核措施》:「對廣大茶農與供應商不壓價、不欠款,有困難提前支付貸款」「大量採購湖北名茶,盡力幫扶疫區」「捐資疫情防控,積極履行社會責任」「3000萬讓利回饋消費者」「不裁員不減薪」「持續投入7000萬以上資金支持加盟夥伴發展」,努力降低疫情對產業環節的影響。3月,八馬茶業趕製了3000份、價值84萬元的「東湖之光」湖北恩施雨露頭春茶,第一時間送到武漢雷神山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醫院的醫護人員手中,致敬一線抗疫的白衣戰士。同時,也為幫扶湖北茶農走出困境盡一份綿薄之力。(小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