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1月28日訊(記者曹磊 通訊員王曼)高山上開闢的農田灌溉不用再費力攀爬,深海裡養殖的魚群海鮮也隨時可查看長勢或疾病。今天,記者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漢陽國博)開展的第三屆武漢國際水科技博覽會上探訪發現,各類高科技的水利、水電、灌溉和系統解決方案等產品,正在讓都市農業、製造業等變得更加智慧。
多種智慧噴灌實現一鍵控制
剛進展會,記者就看到一家本地農林業灌溉企業的展位上圍著不少市民。在他們跟前,是一座3平方米的模擬農田,正在變換不同形式的噴灌。
「只用按一個鍵,就能選擇不同的滴灌和噴灌方式,水壓則是自動智能調節。」展位負責人一邊演示一邊介紹,現在的都市農業需要更智能化的多樣噴灌系統,既能高效地實現農業灌溉,又能減少人力成本:「整個智能噴灌的覆蓋半徑可以達到3公裡,通過智能解決方案,即使開墾的農田在高山上,農民也可以在山下通過一鍵控制,實現不同區域的灌溉。」
記者發現,在這樣的智能噴灌系統中,滴噴的水量大小並不由人控制,而是通過控制器智能傳感的方式,自動切換水壓大小,使噴灌保持在一個最節水、最高效的水平。現場專家稱,智慧噴灌目前已經進入到農業、林業、都市園林等多個方面,成為最重要的智能產品之一。
此外,記者逛哈發現,近年來受到大眾熱捧皮划艇、快艇等有了功能更全的「升級版」,使用的橡膠品質更好、設備更先進,但是價格也貴出不少,已經逐步進入了大眾市場,成為遭遇暴雨漬水、洪澇災害時的救援產品。
智能物聯在手機上看海底魚群
與智能噴灌相同,記者在現場還發現了應用在海洋或河湖裡的智慧機器人及智慧解決方案,這也是與智慧農業相關的高端水科技。
在北京一家公司的展位前,擺放著多臺不同樣貌的智慧機器人。「最高的海底機器人造價就要三、四千萬元。」負責人薛先生告訴記者,通過在海底構建物聯網系統,可以形成一套智能解決方案。帶著探頭及嗩吶的智慧機器人在水底工作,一方面可以深入海鮮養殖區的底部去處各種糞便、死魚等,保持海洋水環境的有越,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此監測海底魚群、各種海洋的生存狀況、是否需要投食,以及生長情況,以保持出水期的成熟新鮮。這些都可以直接在手機或其他檢測設備上觀察到。
「現代漁業的海洋環境越來越負責,需要更加環保,所以智慧機器人在海洋漁業中的應用也將越來越廣泛。」薛先生說,通過機器人在海底的監測結果,漁民可以不斷調整作業結構和時間,也更有利於海鮮魚品的健康、成熟與上市。
據了解,本屆武漢水利水電及水科技博覽會將持續三天,剛興趣的市民或相關從業者可到漢陽國博逛展淘寶。